超新聞客戶記者涂晨欣。
2月28日,以色列部隊在加沙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發動軍事行動。 新華社(攝影:Jill Cohen Magen)。
在接送點遇到了人群,難民營遭到空襲,住宅樓遭到轟炸......日復一日,流血和飢餓的悲劇在加沙這片苦難的土地上上演。 3日,加沙新一輪停火談判拉開帷幕,國際社會的目光聚焦在埃及首都開羅,希望和平的曙光早日到來。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當地時間3日晚,哈馬斯代表團和與加沙地帶停火協議有關的調解人(美國和埃及)結束了第一天的談判。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以色列方面拒絕派代表團參加3日的會談。
這一次,哈馬斯派出了乙個由高階領導人哈利勒·哈亞率領的代表團前往開羅。 以色列**說,由於哈馬斯拒絕提供以色列要求的“目前倖存的以色列被拘留者的完整名單”,以色列拒絕派代表團參加談判。
2月22日,以色列空襲加沙南部城市拉法後,巴勒斯坦兒童站在廢墟中。 新華社(里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最新的框架包括為期六周的停火,哈馬斯釋放了42名“弱勢人質”,包括病人、傷員、老人和婦女,以換取被以色列監禁的巴勒斯坦人。 美聯社援引美國的話說,以色列已經基本同意了加沙停火和人質釋放協議的框架,現在“球在哈馬斯這邊”。
哈馬斯高階官員**3日告訴法新社,如果以色列同意哈馬斯的要求,包括允許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加沙北部和增加人道主義援助,加沙可能會在“24至48小時內”實現停火。 **補充說,哈馬斯需要“每天至少400至500輛卡車”將食品,藥品和燃料運往加沙。
雙方是否有希望像國際社會所期望的那樣,在穆斯林齋月之前達成停火協議? 美國開始向加沙地帶空投糧食是經過什麼計算的? 以色列的過度使用武力能否制止? 《晏朝新聞》記者邀請了中國社科院西亞非研究所研究員於國慶,為大家一一分析。
2月28日,以色列部隊在汗尤尼斯發動軍事行動。 新華社(攝影:Jill Cohen Magen)。
雙方都處於“窒息”狀態,急需“氧氣”。
如果達成協議,這將是自去年10月7日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第二次停火。 去年11月底達成停火協議,哈馬斯釋放了105名人質,以換取被以色列扣押的240名巴勒斯坦人。 據以色列稱,加沙仍有約130名人質被關押,但並非所有人都倖免於難。
哈馬斯和以色列的代表此前曾拒絕會面。 如果他們直接見面,他們肯定需要美國、埃及和卡達等第三方的存在。 俞國慶認為,雖然有報道稱,以色列和哈馬斯可能會在穆斯林齋月到來之前達成協議,但仍存在變數。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哈馬斯政治局成員穆薩·阿布·馬爾祖克表示,如果達成停火協議,哈馬斯願意通過中間人繼續與以色列進行談判。 他說,當務之急是重建加沙地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釋放被拘留者,之後可以通過中間人繼續談判。 但與此同時,他指出,這不是以色列想要的,因為它不想要巴勒斯坦建國。
俞國慶告訴晏朝新聞記者,哈馬斯與以色列在此前談判中的主要分歧在於,以色列強調停火只是暫時的,不能排除會繼續攻擊哈馬斯在拉法等地的聲勢力、領導人和軍事能力和設施; 哈馬斯則強調,為了實現永久停火,以色列軍隊必須撤出加沙。
雙方的條款和意見可能會由雙方協調,以“中和”和“縮小”分歧,各自放棄一些條件,雙方目前正處於達成協議的關鍵階段,停火可以給雙方喘息的機會。 俞國慶強調,目前巴以局勢實際上處於“窒息”狀態,雙方都處境艱難,需要“吸氧”。
據路透社報道,由於加沙的軍事行動,以色列經濟受到重創,該國去年第四季度比上一季度萎縮了19%4%。
最近,以色列發生了許多示威活動,人們要求舉行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和新的選舉,要求釋放加沙地帶的被拘留者,並批評處理與哈馬斯衝突的方式。 示威者還與警察發生衝突,有幾個人**。
2月27日,約旦空軍的三架飛機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和法國各一架飛機向加沙空投了救濟物資。 新華社(攝影:Yasser Cudi)。
美國首次在加沙空投救援物資,被指責為“作秀”。
在譴責聲中,一向“強烈支援”以色列的美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決定向加沙空投物資。
2日,美國首次在加沙地帶空投糧食,三架C-130軍用運輸機沿加沙西南海岸線空投了66捆約3包80,000份食物,但沒有水,也沒有醫療用品。
此舉引發了外界多方的批評,被指責為“拍照作秀”。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人士**表示,這次空投沒有與加沙地面上的任何團體協調。 他還說,美國計畫在未來幾天繼續向加沙空投物資。
有專家評論說,空投成本高、援助量少、精度差、危險性高,不會對加沙地帶當前的人道主義危機產生有意義的影響,反而會產生新的問題。
美國的空投主要是作秀,其政治目的是向外界表明,美國也關心巴勒斯坦人的人道主義狀況。 同時,美國民眾對美國對加沙巴勒斯坦人困境的漠不關心態度表示強烈不滿,美國也採取此舉來減輕這一指責; 第三,向以色列表明,美國並不完全支援其目前在加沙的“糧食援助控制”。 俞國慶分析道。
越來越多的批評者將矛頭指向美以關係,認為拜登的姿態掩蓋了他不願利用美國的影響力迫使以色列在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方面更加合作。
2月28日,汗尤尼斯納賽爾醫院。 新華社(里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如果美國即使手握“王牌”也不阻止以色列,它會不能或不願意嗎?
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軍隊一直在加沙地帶製造駭人聽聞的事件。 根據哈馬斯衛生部的最新資料,在過去五個月中,衝突在加沙地帶奪走了30,320人的生命,其中大多數是平民。 據聯合國稱,這場戰爭在加沙地帶造成了一場人道主義災難,240萬居民中有220萬人面臨饑荒的威脅。
當地時間2月29日,加沙城乙個正在分發食物的救援物資收集點遭到襲擊,造成至少118人死亡,760人受傷。 巴方譴責以色列軍隊蓄意襲擊平民,而以色列方面否認並辯稱,大部分**是“平民爭搶物資、碾壓車輛”造成的,並表示以色列軍隊鳴槍示警是為了驅散“搶劫物資”,而不是攻擊平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路透社(Reuters)很少將這一事件稱為“大**”大屠殺)。
以色列過度使用武力早已引起全球憤怒,譴責聲浪不斷高漲,但以色列和軍隊始終各行其是。 顯然,以色列在軍事行動上嚴重依賴美國,那麼美國為什麼不利用這一點來阻止它呢? 不能還是不想?
美國目前不願意對以色列施加“最大壓力”,但應該逐步加大壓力。 在俞國慶看來,以色列最終應該害怕美國對以色列軍事和經濟援助的限制,但總的來說,美國對以色列的堅定政治支援不會動搖。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