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據訊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領投大型AI模型公司Minimax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超25億美元。
這是阿里今年第二次在大型模型領域出手。 2月中旬,據晚間報道,月亮暗面完成8億美元B輪融資,本輪投資方分別是阿里巴巴和麗絲資本。 在本輪融資結束時,《月球的黑暗面》的估值超過23億美元。
算上這兩項投資,阿里巴巴已經投資了5家AI大型模型公司,分別是月亮暗面、MiniMax、智普AI、百川智慧型、零一萬物。 值得一提的是,這5家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的AI大型模型獨角獸。
換言之,阿里用真金白銀投票選出了最有可能在一級市場成為中國OpenAI的公司**,並在月球的黑暗面和minimax上下了重注。 毫不誇張地說,阿里現在是“中國OpenAI”的ETF。
01 阿里巴巴打造“中國OpenAI”ETF
在投資月球暗面和minimax之前,阿里巴巴分別投資了大型模型創業公司智普AI、百川智慧型和Zero One Everything,其中對Zero One Everything的投資是以阿里雲的形式完成的。 考慮到阿里雲尚未完成拆分,可以理解為阿里巴巴的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相比,阿里今年在大模型領域做出了更加果斷、大膽的舉動。 在零和千物的天使輪中,阿里雲只有乙個投資人。 在百川智慧型和智普AI的融資中,阿里與多家機構一起參與,並未作為投資的領頭人出現。
但在今年的這兩項投資中,阿里強調了乙個“沉重的開端”。 據此前**訊息,**月暗面融資中的大部分資金來自阿里,這也讓阿里成為本輪融資後月暗面團隊之外最大的機構股東。 在Minimax的新一輪融資中,阿里巴巴仍然扮演著領投人的角色。
在大型模型行業發展的背景下考慮,阿里目前不斷進行大規模舉動,並非無緣無故。
因為大模型需要大規模的算力投入和持續迭代,而領先的模型在能力和成本方面會形成明顯的優勢,後面的玩家將難以生存,導致創業門檻高,大模型的投資視窗非常短。 用雲起資本合夥人陳宇的話來說,對大模型的投資其實在ChatGPT發布之前就結束了。
今天,大型模型領域的入圍賽已經結束,正在進入淘汰賽階段。 阿里投資的五家公司,是一手板市場用真錢選出的最有可能成為openai的公司**,雖然這五家公司中有三家才成立23年,另外兩家去年才開始賺大錢。
02 撒網投AI,畫面是什麼?
在網際網絡行業,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全網投資,還是騰訊在2020年左右在遊戲領域的投資。
騰訊投資策略的轉變源於公司首席戰略官詹姆斯·公尺歇爾(James Michel)的反思:遊戲行業不應該有這麼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只能說明騰訊還不夠失敗。 為什麼沒有那麼多失敗的案例? 那是因為我們看不夠,投資太保守了。 」
演講於2020年初舉行。 今年以來,騰訊投資步伐明顯加快,從保守轉向廣撒網,包括國內外市場。 資料機構Niko Partners分析師丹尼爾·艾哈邁德(Daniel Ahmad)指出,僅在2021年,騰訊就收購和投資了100多家遊戲公司,相當於每三天就有一家,其中30%是中國以外的遊戲公司,創下了全球遊戲領域最快投資的記錄。
當時,騰訊的邏輯是,投資是推動遊戲業務全球化最有效的手段。 那麼,阿里巴巴為什麼要投資AI大模型領域呢?
乙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對於擁有中國最強雲計算業務的阿里巴巴來說,投資大型示範企業是一項極具成本效益的業務。
從表面上看,阿里在大模型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但由於大模型公司在訓練和推理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雲計算資源,這意味著阿里投入的資金最終可以以雲計算收入的形式返還給阿里,這還不包括部分投資金額本身是用算力支付的。 來來回回,不缺錢,也不管怎麼算,都能帶動阿里雲營收的增長。
不僅如此,阿里還可以成為大型企業產品的經銷商,及時跟上大型樣板企業的最新技術。 這可以參考Microsoft對OpenAI的投資。
經過鉅額投資,Microsoft不僅享有OpenAI先進技術的優先使用權,還獲得了OpenAI技術的獨家商業化授權,其雲計算平台Azure成為OpenAI的獨家雲服務提供商。
從目前的角度來看,出於客戶資源和安全考慮,Azure OpenAI API 比 OpenAI API 賣得更好。 據Microsoft稱,該公司有望從使用Azure雲或OpenAI模型的開發人員那裡獲得100億美元或更多的年收入。
撇開業務層面的考慮,阿里巴巴對大模式的慷慨大方,也與管理背景有很大關係。 如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出身於風險投資出身,曾擔任阿里的戰爭資本,而吳永明則是元景資本的創始人。 也就是說,兩人有著比較深厚的投資背景和豐富的投資經驗,可以看作是阿里巴巴提公升其在AI和雲計算領域影響力的一種方式。
而回到大型模型獨角獸的視角來看,願意入局的阿里,也是他們為數不多的理想選擇之一。
一方面,美元VC所在國的投資金額和數量都在萎縮; 另一方面,人民幣的LP大多是**指導**或產業資本。 據清科資料顯示,2023年,在中資股權機構募集的新人民幣**LP的分配中,**機構與產業資本的比例將高達406% 和 267%。典型的重投資大模式,前期看不到商業模式,風險大,不符合人民幣的投資偏好**。
至少就目前而言,這對阿里和大型模型獨角獸來說是乙個雙贏的局面。
03 大模型敘事中的巨人
縱觀大型樣板企業的發展,巨頭是不可迴避的話題。 在以往的科技浪潮中,大公司往往會先嘗試自己的團隊,但在LLM時代,大家都把時間和資金視為最寶貴的資源,更願意投資收購比自己跑得更快的公司。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
在這場技術驅動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競賽中,大型模型創業公司比傳統科技巨頭發揮著更領先、更重要的作用。 毋庸置疑,文盛的**大模型sora把谷歌的雙子座15搶走了所有的風頭。 而就在前一天晚上,Anthropic 發布了 Claude 3 系列,該系列甚至在多模態和語言能力方面表現出超越 GPT-4 的能力。
由於組織結構的固化,巨頭難以應對大型模型領域不斷變化的競爭。 對於組織架構高度成熟的大公司來說,從組織架構到激勵機制都很難支撐。
但有意思的是,在大型車型的鉅額投資方面,國內外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局面。
在海外,大型樣板企業幾乎是AI領域競爭巨頭的“代言人”,彼此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 例如,OpenAI背後有Microsoft,Anthropic背後有谷歌和亞馬遜,XAI背後有Truss的支援。 不久前,被譽為“法國版OpenAI”的Mistral AI宣布,已經接受了Microsoft的投資。
在中國,阿里投票選出了國內所有AI大模獨角獸,其中騰訊還出現在智浦AI、百川智慧型、Minimax等榜單。當然,這與外部環境的變化有很大關係,但同時也表明了一件事:國產大模型領域的競爭遠沒有國外那麼激烈。
大模範企業離巨頭越來越近,甚至顛覆了過去科技競爭史上的慣例——新巨頭的崛起,往往是通過顛覆老巨頭來實現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巨頭在大模型時代的作用? Consensus Shredder 在這個問題上提出了乙個有趣的觀點:LLM 時代的大公司就像蛇一樣。
一方面,他們試圖占領現場的入口,試圖看看LLM可以應用在哪裡。 另一方面,他們不斷吸收各種產業資源來構建自己的生態:可能是以公有雲為代表的軟體生態,可能是以內容為代表的創意生態,也可能是以端端為代表的第一鏈生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阿里巴巴對大型樣板企業的綜合投入,是一種場景占有和生態建設。 相較於完全自主研發、比較低調的騰訊,阿里似乎更願意在大模型表上下大賭注。 異常投資能否帶來比預期更多的回報,只能用時間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