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很多球迷在談論中國男籃的出路。
當然,這裡有乙個很大的前提,那就是考慮到現在的中國男籃,在自己的陣容上,不是說現在有人就好了,包括歸化誰等等。
前者不切實際,後者,大家都看到了,效果就不那麼好了。
因此,如果我們想提高和提高,我們仍然必須從這些本土球員開始。
例如,我們目前陣容中最大的缺陷是什麼?
也就是說,沒有真正的世界級“明星”。
且不說姚明的時代,之前是易建聯的時代,有他去內線,我不敢說我們內線有多佔優勢,至少沒有那麼劣勢。
這仍然是在與歐洲和美國球隊比賽時。
如果面對亞洲戰隊,易建聯基本上處於“孤軍奮戰”的境界。
籃球說白了,就是兩分,攻防兼備。
在進攻端,他盡量找到自己的強項,然後通過個人能力吸引2-3名球員的防守。
這樣一來,他的選擇就多了,他可以強勢發揮,把球分給其他隊友,然後,大家都會迅速把球傳給因為對手防守不合時宜而漏出空位的球員。
這樣,攻擊的確定性將大大提高。
防守更簡單,每個人都盡最大努力讓對方球員傳球,然後盡可能地將球傳給最不確定的球員。
正如它可能會說的那樣,這樣說有一些直截了當和簡單。
然而,這是事實。
回到正題,我們現在在進攻端沒有明星球員,我們沒有能力用一名球員在另一側打幾個球員,即使是一對一也沒有優勢。
防守端幾乎每個球員都不是很有把握。
一句話:現在的中國男籃是一支極其“平民化”的球隊。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盡可能地從現有球員的選擇和匹配開始。
這裡面還有乙個大前提,那就是選擇“大”。
和趙繼偉和徐傑差不多,身高劣勢特別大,實在是帶不下去了。
說起來,有些球迷可能不明白,日本男籃的後衛只有170厘公尺左右,比徐傑和趙繼偉還矮,為什麼可以呢?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因為日本男籃的後衛雖然個子不高,但得分能力很強,至少比徐傑和趙繼偉強多了。
對於小球員來說,防守態度再積極,終究也會吃虧,這樣一來,就只能用進攻來“彌補”。
日本男籃的這些後衛至少可以“收支平衡”。
趙繼偉和徐傑純粹是“虧”。
所以,真的沒有必要把它們都帶在身邊。
在1號位上,現在考慮到郭艾倫的傷病情況,包括他的年齡,他不會被納入討論範圍。
從技術特點來看,孫明輝和趙銳都是既能持球又有身高,而且有得分能力的候選人。
他們的能力和效果絕對比徐傑和趙繼偉好很多。
不幸的是,他們都在亞洲預賽中受傷了。
在2號位,胡明軒和程帥鵬。
前者進攻手段更加多樣化,後者擁有關鍵時刻敢於出手的能力。
說白了,二號位就是所謂的得分後衛,而一號位最大的區別就是“得分”二字。
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其他什麼都不重要。
3號位上,張振林、朱俊龍、崔永熙、阿卜杜勒·薩拉木、齊林.
運動能力、技術能力、身高,這些重大賽事加在一起,這些球員都是中國頂尖的。
喬爾傑維奇已經執教一年多了。
前三名球員的使用還是可以的,但接下來的兩名新疆隊前鋒只會在這次亞洲預選賽中被招募。
時機有點晚了。
而且,齊霖也受傷了,再一次擦肩而過。
最後,還有內線的三名球員,周琦、楊漢森和胡金秋。
對此應該沒有爭議。
現在最大的爭議是要不要打所謂的“雙塔”。
比如周琦和胡金秋,或者楊漢森和胡金秋。
也就是說,周琦和楊漢森隨便換了,這樣胡金秋的4號位特點就展現出來了,而不是把他當成5號位。
畢竟,他有中距離投籃和移動能力。
最重要的是,兩個“大個子”一站到內線,體現了我們的身高優勢,這也是我們為數不多的優勢之一。
當把這12個“大佬”放在一起時:
孫明輝, 趙銳, 胡明軒, 程帥鵬, 張振林, 朱俊龍, 崔永熙, 阿都薩蘭, 齊林, 周琦, 楊漢森, 胡金秋.
亞洲層面的比賽應該還是有一定的確定性的。
而且,中國男籃未來的出路可能仍然在他們手中。
畢竟,他們都不是很老,甚至有些球員還很年輕。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