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經濟不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應該是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
在所有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中,烏克蘭是最麻煩的,其次是芬蘭。 芬蘭與俄羅斯長達1,340公里的邊界由於地形複雜和人口稀少而難以防守。
更糟糕的是,聖彼得堡距離芬蘭邊境只有400多公里,芬蘭不僅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500萬,經濟佔5%,而且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最大的港口,約佔進出口總額的一半。
這也意味著芬蘭具有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威脅俄羅斯的地理能力**。
當然,這種威脅只是理論上的,因為歷史上芬蘭的人口只有300萬左右,即使在今天也沒有超過600萬,而俄羅斯幾乎是芬蘭人口的27倍,雙方根本不是乙個數量級。
因此,對俄羅斯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將芬蘭變成緩衝區,最壞的情況是保持芬蘭的軍事中立,因為一旦芬蘭落入俄羅斯的敵對國家,那麼他們就可以利用芬蘭的地理位置威脅俄羅斯的核心城市,就像當年小鬍子所做的那樣。
俄羅斯的重傷是西邊的歐洲部分,是一片廣闊的平原,沒有危險要防守,莫斯科四周是山障,但連一條像樣的大河都沒有,很適合機械化部隊穿插大彎路。
因此,一旦歐洲歷史上出現乙個大國崛起,他們就會在與西歐作戰後進攻俄羅斯,相反,只要俄羅斯有足夠的武德,就一定會想辦法向西擴大緩衝區。
從18世紀到二戰結束,每隔33年,俄羅斯就會受到西方列強的騷擾,在不到15年的時間裡,俄羅斯發動了一場侵略戰爭。
這就形成了乙個完美的猜疑鏈,無論鄰居是誰,**人的潛意識要麼削弱它,要麼把它打倒。
與其說領土擴張是俄羅斯的底線,不如說是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一種戰略緊迫感。
俄羅斯對芬蘭的地緣恐懼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的1808年,當時芬蘭是瑞典的一部分。
由於擔心英國皇家海軍會威脅到聖彼得堡,**要求瑞典關閉所有對英國開放的港口,並將英國船隻完全排除在波羅的海之外。
瑞典不同意,於是俄國皇帝找藉口入侵芬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擊敗了瑞典,占領了整個芬蘭地區,1809年,瑞典被迫將芬蘭割讓給俄羅斯帝國,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芬蘭才勉強獲得獨立。
但僅僅在過去的20年裡,**人的地緣政治恐懼再次被小鬍子喚醒。
1939年9月,在統一德國瓜分波蘭後,史達林要求在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建立蘇聯軍事基地。
波羅的海三國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底氣,乾脆就答應了老大哥的工作安排,只有芬蘭表示需要再爭取一次,雖然做出了一些讓步,但遠沒有達到蘇聯的期望。
於是在1939年11月30日,蘇聯對芬蘭發動了進攻,但結果是50萬蘇軍被12萬芬蘭游擊隊員教育。
最終,蘇聯還是用俄式的勝利迫使芬蘭簽署《莫斯科和約》,芬蘭保持了整體獨立,割讓了包括第二大城市維堡在內的9%以上的領土,蘇聯用了40多萬**,換取了列寧格勒(聖彼得堡)數十公里的緩衝區。
1940年3月,蘇芬停戰,蘇聯轉身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雖然芬蘭宣布中立,不同意與德國結盟,但私下裡不得不被動地避難,在德國的幫助下,它迅速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或者說是德國裝備的水域。
因此,在蘇德戰爭爆發後,芬蘭不僅允許德軍順便進攻蘇聯,而且還為列寧格勒的圍攻做出了貢獻。
於是第二次蘇芬戰爭爆發,芬蘭緊急動員1 6人上戰場,很快奪回了原來的土地,雙方隨後僵持了三年多,直到1944年9月,鬍子不見了,芬蘭不得不面對再次戰敗的事實。
根據新條約的條款,芬蘭不僅吐回了它收回的所有土地,而且還在戰後六年內向蘇聯支付了3億美元的鉅額賠償金。
這兩次戰爭讓芬蘭充分意識到,不被蘇聯吞併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安靜和中立,因此在整個冷戰期間,芬蘭從未參與過馬歇爾計劃,也沒有接受美國的任何援助,更不用說加入北約或華沙作為炮灰。
直到蘇聯解體後,芬蘭才於1995年加入歐盟,在經濟上與歐洲結盟,但在軍事上仍保持獨立,核心原則是避免招惹俄羅斯,誠實守信。
然而,隨著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芬蘭和瑞典的地緣政治恐懼再次被喚醒,兩國的申請書被送到北約總部,波羅的海的軍事平衡被徹底打破,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困境再次被擺上了光明面。
別看芬蘭人口不足600萬,常備軍不到3萬人,但他們的預備役卻接近10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1 5,戰時兵數瞬間就能爆到28萬。
此外,芬蘭雖然此前沒有加入北約,但在軍事演習和武器採購方面一直與北約保持著深度合作。
芬蘭目前擁有約1,500門火炮和火箭系統,超過英國,擁有歐洲最大的火炮庫之一。 650輛各型坦克,1000多輛裝甲車和運兵車,其中包括200輛德國豹2主戰坦克。 芬蘭空軍擁有 64 架“大黃蜂”(F-18 戰鬥機),並計畫在 2026 年用美國第五代戰鬥機 F-35A 取代它們,650 枚各種型號的飛彈,並與北約的 NASAMS 2 防空系統相容。
瑞典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護衛艦和70多架鷹獅戰鬥機,其生產的法德反坦克飛彈目前位居世界第二。
要知道,俄羅斯的四代戰機數量在900架左右,其中大部分是蘇-27等老牌機型,裝備的公升級還沒有完成,唯一能達到四代半水平的蘇-35在滿負荷時只有100多架,而第五代戰機蘇-57目前還不到30架。
從理論上講,芬蘭和瑞典的組合完全可以與俄羅斯空軍搏鬥,即使北約不幫忙,雙方的實力也是五比五,雖然兩國的地面部隊幾乎毫無意義,但綜合實力卻遠遠優於烏克蘭幾個數量級。
因此,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是一次戰略性扶貧,不僅大大增強了北約的軍事優勢,也壓縮了俄羅斯在芬蘭灣附近北歐方向的戰略空間。
首先是波羅的海被完全封鎖,因為從波羅的海到北海有四個海峽,其中三個由丹麥控制,另乙個卡特加特海峽由丹麥和瑞典共同管理。
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其實無異於把波羅的海變成北約主導的游泳池,俄羅斯唯一能控制的地區就是芬蘭灣和加里寧格勒附近海域。
此外,波羅的海本身很淺,平均深度只有54公尺,而且很容易在海底放置監聽裝置,這意味著俄羅斯潛艇根本沒有私隱,波羅的海三國的海上防禦也將大大加強。
更重要的是,科拉半島位於芬蘭與俄羅斯邊境的最北端,擁有大量俄羅斯戰略核庫,這些核庫不僅是多個洲際飛彈發射井的所在地,也是俄羅斯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部隊的所在地。
一旦北約開始在芬蘭部署先進的飛彈防禦系統,俄羅斯重啟地球的能力也將大大降低。
但話又說回來,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並不是為了挑釁俄羅斯,更不是為了換取無休止的報復而攻擊聖彼得堡,他們的核心目的只有乙個,保護國家領土的安全,避免成為下乙個烏克蘭。
為了應對芬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只能增加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存在,現在俄羅斯已經終止了與芬蘭的邊境合作協議,芬蘭逐步關閉了俄羅斯的所有過境點。
無論如何,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已成定局,雖然翻盤的可能性很小,但俄羅斯在歐洲的發展空間已經完全被封鎖,未來的戰略重點只能放在人煙稀少的遠東地區。
2022年,俄羅斯曾宣稱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可接受的,但現在瑞典和芬蘭都加入了北約,但俄羅斯卻沒有出來喊話。
這只能說明,軍事實力是***的根本保證!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