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一次“部長級頻道”採訪中,黨委書記、國資委主任張玉卓表示
新能源汽車,這方面的幾家國有車企都不夠快,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亞迪。 我們調整了政策,對三大龍頭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進行了單獨評估。 分別評估第一家汽車公司的新能源汽車業務,評估其技術,評估其市場份額,評估其未來發展。 ”
此言一出,就意味著官方政策即將“鬆開”國有汽車企業。 長安、一汽、東風即將大顯身手。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也對這一訊息表示了信心。 3月5日,東風汽車股價漲跌不定,東風科技、長安汽車、一汽解放等股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
但話又說回來,為什麼政府會放過國有汽車公司?
在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導致成本高、利潤低、普遍難以盈利的今天,對新能源業務的評估和調整無疑將減輕三大國有車企在發展新能源業務上的負擔和負擔。 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更有勇氣大膽布局,從而加速在新能源賽道上轉型。
這次中央企業桎梏的鬆動,甚至可能加速車企之間的戰爭。
國資委公布國有汽車企業市場占有率評估時,其實相當於鼓勵國有汽車企業跟進打仗。 這很可能會加速新能源行業的戰局。
今年以來,比亞迪引發的**大戰,在車圈掀起了一股降價狂潮。 由於此前的政策側重於考核當下的業績和利潤,三大國有車企不敢大動作。 但現在政策放開了,國有車企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發,降低所需配件的成本,從而加速當前的戰爭。 擁有大量資金的國有汽車公司實際上可以玩得起和燒錢。
同時,政策的放寬實際上恰好對正在談判的汽車收購案有利。
2月18日,高河汽車宣布停產6個月,創始人丁磊表示,未來三個月將是高河翻身的最佳時機,將積極尋求投資或收購。
2月底,丁磊現身長安汽車重慶總部,與長安董事長朱華榮洽談。 長安回應道:“我說的,離'合適'還差得很遠,咱們先來看看。 但此後,有訊息稱,高河汽車的高管已經飛往重慶進行進一步溝通。
國資委不再評估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當前利潤,而是評估技術、市場份額和未來發展前景,這使得長安汽車收購高河汽車的可能性更大。
長安汽車不需要考慮收購高河汽車會導致長安汽車當年在新能源業務上的過度投入。 如果收購成功,高河汽車將在長安汽車的豪華領域出現短板。 這對長安汽車未來的新能源戰略布局具有重要影響。
此前,理想CEO李翔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他表示:“未來很多新品牌都會遇到運營和財務問題,儘管這些都是市場合理競爭的結果。 如果併購因管理不善造成的社會損失為10,則因管理不善導致的失敗社會損失為100。 ”
在全球汽車行業都在歌頌電動汽車衰落的時候,國資委的舉動無異於給中國汽車產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我們也可以期待三大國有車企未來是否會有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