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正邁向“新”,邁向“品質”。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3-05

東莞數字經濟基地和新能源產業基地。

林申新一代電子資訊產業基地。

近年來,謝港銀華高階裝備產業基地勢頭強勁。 圖為基地內東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專案。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專案在地面上已經用完了加速度,為馳騁的車流安裝了“東莞動力”; 超然航空首架螺旋槳飛機下線交付,東莞飛機製造實現“零”突破,在茫茫天空中發出“東莞之聲”; 順羅電子正在東莞打造全球最大的被動元件智慧型製造基地,讓有電的地方就有“東莞製造”......

向著陽光而生,向著春天邁進,如今的東莞正以新的優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東莞秉承“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原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聚集龍頭企業,培育集群生態,讓一批又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這片熱土上加速成長壯大,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2023年,作為東莞市產業新支柱的“一號工程”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重大專案,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培育新的優質生產力,加大發展支撐力度,首次實現年產值超千億元。

將關節拉成動量並向上攀爬。 展望2024年,東莞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將繼續吹響號角,向著工業產值超過12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60億元的目標衝刺。

引領專案,引領集群“聚勢成勢”。

走進水鄉新能源產業基地,年產10GWh新建鋰電池、位於馬衝的儲能總部贛鋒鋰電池專案現場正在“蒸騰”,只見整機執行有序,工人們正在進行建築基礎承重平台和車庫基礎的施工。 該項目的投資方東莞贛鋒電子是目前國內產品品類最豐富、應用場景最廣泛的鋰電池生產企業,也是知名鋰生態企業江西贛鋒鋰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23年以來,公司在東莞水鄉投資50億元,計畫生產10GWh新能源儲能產品、輕型動力電池、電芯等新能源產品,年產值110億元。

水龍頭引線,鏈條簇擁。 基地除了贛鋒鋰電、博力威等龍頭鏈企業外,還布局了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公司氫藍時代、國內電動汽車行業人口領先的上市公司綠通新能源電動汽車等優質企業。 去年,廣東省提出推動新能源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氫能產業創新發展。

目前,水鄉新能源產業基地已引進多個重大新能源建設專案,總投資約153億元,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將達到236個2億元將成為東莞打造千億新能源產業集群的重要一環。

除了新能源產業的崛起,依託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源頭創新平台優勢,聚焦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新能源材料、先進功能材料等產業領域,東莞新材料產業基地產業科技相互促進, 並正在孕育該國的偉大“材料”。

碳化矽是第三代半導體的核心材料,外延是這個產業鏈中最關鍵的一環。 在東莞,廣東天宇半導體有限公司專注於這一領域已有十多年。 近日,廣東天宇半導體有限公司總部、製造中心、研發中心建設專案迎來了好訊息——該專案2號廠房已封頂,預計2024年5月投入試產。 專案位於松山湖生態園區,總投資80億元。

該專案將建成為國內領先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基地,未來將發揮行業引領作用,積極吸引和聚集上下游企業。 廣東天宇半導體公司聯合創始人歐陽忠說。

同樣基於解決國內化合物半導體市場原材料“卡脖子”的問題,總投資150億元的廣東光大研究製造中心專案主廠於去年開工建設,預計1區專案三廠將於今年上半年封頂。

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具有萬億級消費電子產業的優勢,半導體和積體電路產業發展基礎良好,產業鏈和配套設施較為完整。

2023年東莞積體電路進出口量為3219家3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積體電路出口增長37%,成為東莞對外貿易穩步增長的重要動能。

隨著半導體重大專案的順利推進,國內化合物半導體市場原材料“卡脖子”的問題也將得到緩解,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新型顯示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挖掘潛力,多方合作,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鎖定“高精度”,突出顯示“鏈組匹配”。 環顧其他新基地,聚焦“先進製造+科技創新”,以大專案為帶動,這個“製造之都”產業集聚加速,在新賽道上迎來了“卡陣戰”

在臨深電子資訊產業基地,耗資50億元的瑞勤科技消費電子智慧型終端製造專案和45億元的順羅新型電子元器件及精密陶瓷專案,將助推新一代電子資訊、半導體與積體電路、新能源、新儲能四大產業集群“全力”助推; 和汽車零部件。

在謝港銀瓶高階裝備產業基地,依託比亞迪專案投資65億元,投資5東莞首個2億美元通用航空製造專案,產業鏈延伸和拓展,在新能源汽車和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鏈條的延伸正在積蓄發展潛力;

在水鄉數字經濟產業基地,投資超過17億元的紅梅河西數字產業區一期、二期專案即將完工。

在東部智慧型製造產業基地,全球領先的可攜式鋰電池封裝線整體技術領軍企業東博智慧型投資近4億元,特種裝備製造、自動化裝備製造、智慧型機械人製造等相關領域的企業逐步搶占“智慧型”制高點;

在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掌握了體外診斷試劑核心原料和技術的法邦生物、國內球囊技術和規模取得突破的博邁醫療等400余家生物企業齊聚於此,累計投資產業專案超130億元......

在龍頭企業和重大專案的加持下,成為行業轉型中的“火車頭”和“大鲶魚”,不斷拉動和攪動基地產業生態的“泉水”,孕育出科技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新名片”。

生產率的新質量,“新”在科技創新中帶動生產率向新水平發展,而這往往是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和發展形成的乘數效應。 在這一質的飛躍中,除了需要“屹立不倒”的龍頭企業外,也離不開一大批“勢不可擋”的專精特新企業。 2024年,七大基地將依託已落地和新增吸引的龍頭和鏈主力企業,吸引上下游“潛力股”配套企業,開展“鏈業”,集聚創新資源,讓真正具有發展優勢、符合產業公升級方向的技術和產品脫穎而出, 讓這片工業化的“熱帶雨林”越來越生機勃勃。

空間改造打造行業“大格局”

長期以來,東莞的產業發展呈現出“點星”“散花”的特點,長期陷入產業不連續、產業帶帶等問題。 從七戰新基地開始,東莞就知道,只有打破空間的“焦慮”,才能發揮自己的力量,贏得廣闊天地。

結果,一場沒有火藥的“太空革命”在七個基地開始了。

走進謝崗鎮銀華高階裝備產業基地,沿著謝崗鎮寬闊筆直的粵海大道行駛,來到李村截洪渠附近,在鬱鬱蔥蔥的山林中,一批高階裝備製造、專精特新企業整齊地排列著。 很難想象,兩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寂靜。

2022年,謝港銀屏片區被指定為全市10個標準化工業區之一,並已準備了3000多畝連片土地。 備受關注的東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專案就位於這裡。 繼創紀錄133天,比一般流程提前6個月,1045畝“生地”準備到“熟地”退市後,這項投資65億元的重大工程在去年年底前部分完工投產,僅用了13個月。 電機、電控、電源、發動機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將在這裡開發、設計和製造,預計年產值約170億元。

比亞迪專案作為東莞產業“新支柱”推出的首個重大產業領軍專案,不僅將為東莞在熱門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佔據主動,更將助力東莞進一步凝聚新能源產業鏈,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土地空間是先進製造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 重大優質工程的強有力承載背後,是東莞整地的“賽馬”。 經過三年的建設,全市七大基地共整地9167畝。 2023年,在七個基地中,可開發空置土地基本協調,累計可供地8235畝,實現從“專案等”向“用地等”的轉變。

在去年12月結束的2023東莞全球投資大會上,東莞首次推出45個案例,總面積超過1個20,000英畝工業用地掛牌投資,其中一批來自七個基地。 這些地塊面積大,整齊銜接,區位優勢突出,配套資源豐富,“前期程式已基本準備就緒,絕對是'快慢'。 東莞市市長陸成琦說。

對於發展密集度較高的東莞來說,通過對既有空間的改造,打造優質的產業空間,也是推動新產業釋放新動能的關鍵。

在臨深基地石潭鋪社群,深圳巨集發集團旗下巨集潤公司運營的“巨無霸”舊改造專案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總面積約800畝。 去年7月,一區一期巨集發數智港專案一期封頂,“園中長產業園”開始向產城融合方向形成。

水鄉市望沙路一帶,作為全市第一主導下的全市最大的連續“產業轉型”示範專案,水鄉河西數碼產業區是水鄉基地發展的“排頭兵”。 專案總面積約5200畝,一期、二期開發區占地163畝,包括龍頭企業獨立式住宅、數位化產研樓等,廠房主體結構約12萬平方公尺現已建成後蓋,並引進了一批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優質企業,預計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分批建成投入使用。

2023年,七大基地將規劃合計約450萬平方公尺的優質低成本空間,讓先進製造業有增長載體。

在空間改造的大規模布局和大動作中,加快了大連片“熟地”的形成,為更多龍頭專案的快速實施提供了充分保障; “工業樓上”使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擁有“智造”增長空間。 有了充足的倉儲、盤活、產能提公升、“產業轉型”等空間擴張“工具箱,七大基地讓更多優質”夢工廠“蓄勢待發,為行業插上翅膀。

產城融合,雕刻環境的“高階版”

從看框架到強化功能,從產業集聚到產城人融合,七大基地在使其可行、宜居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東部產業園是東部智慧型製造產業基地的主要陣地。 地處松山湖核心區較遠,開發較晚,目前正服務配套設施上“硬作”,已布局市政、防洪排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公升等多項基礎設施,總投資超過20億元, 其中東部產業園門戶景觀建築、園區小鎮環境銜接公升級等一批配套設施齊全,將進一步推動周邊專案建設向“跑漲公升”“公升溫”。

在謝崗銀瓶高階裝備產業基地,謝崗醫院新院區二期、謝崗鎮實驗中學投入使用,優質的醫療教育公共服務讓企業員工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 銀湖工業區、銀屏山配套路、萬里藍路防洪渠段等一批道路交通生態工程已完成驗收或基本完工,生態“顏值”和產業“綠色價值”雙雙躍公升。

城市吸引人才,人才賦能產業。 七大基地持續推進產、城、民融合,產業基地“產業園”正在向“產業共同體”轉型。 前不久,當我走進位於臨深基地的鳳凰花海濱公園時,百畝的向日葵海盛開,綠葉襯托著金黃色,宛如一幅油畫般動人,成為人們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 距離園區5公里的石潭鋪人才園,也完成了環湖綠道的建設和部分沿湖綠化。 未來,兩園將串聯起來,形成塘廈東部景觀軸線,成為臨深基地人才的詩意棲息地。

搬入後,專案周邊道路網路越來越暢通,到鎮中心、市區和深圳的車程也更短了。 東莞順洛綜合部部長李良平說,“周邊15分鐘生活圈內有中小學,員工子女上學也很方便。 ”

基地除了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支撐的“硬環境”外,還持續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軟環境”。

395萬元! 我們去年獲得的激勵支援降低了我們的製造成本,使我們能夠進一步將資源集中在研發投資上。 來芬科技製造總監鄭偉哲表示,這是展新基地專項資金企業成長激勵專案。 2022年,公司落地東方智慧型製造基地矽谷電力數字谷產業園,投入近5000萬元用於智慧型裝備採購和智慧型工廠建設。

營造發展“微氣候”,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基地建設三年來,共有23家企業獲得市級基地高質量發展專項獎25項,涉及獎金共計7628萬元。

除了對市級基地高質量發展的激勵和補貼外,七大基地還推出了“乙個基地,乙個政策”的扶持政策,以增加優質產業專案的吸引力。

行業成為“助推器”,引進潛力專案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總規模1億元的松山湖科學城股權投資**,總規模為555億元的國投新材料**,在智慧型製造和新材料產業領域的潛在專案中發揮著“黃金槓桿”作用。

除了推行“盡享一切”的優惠政策外,東莞還大力助力重大專案力爭公升級金融“工具包”。 河西數字工業區,水鄉。

一期、二期專案是東莞市首批國家政策性發展金融工具專案。 開發商東莞啟巨集投資副總經理韓春華介紹,該專案已先後獲得175億元和1812萬元的城市保障性住房專案補貼,減輕了企業自籌資金的壓力。

它不僅幫助企業用“真金”紓困,更是“看聽”開啟脈搏。 企業生產迫在眉睫,現場生產許可證怎麼辦? 產品上市註冊的程式是什麼? 在東莞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基地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協助企業明確各環節審批要點,對上級部門進行業務指導,協助企業完成生產現場系統評估和產品註冊,幫助企業盡快走上正軌。 2023年,基地將協助Bioma、安健、安科等多家生物企業完成多項產品業務的註冊。

走在政務大廳重大專案的“綠色通道”,就像走進了頭等艙,有專人提供“手拉手”服務,而我這個申請建設的門外漢,輕鬆做到。 東莞順羅總經理陳淑玲頻頻稱讚基地的營商環境。 去年年底,她向基地提出要處理6000平方公尺的土方運輸,工作人員當天檢查並完成審批。

在基地,“專案為王”不僅是口號,更是行動。 東莞緊抓穩增長主基調,落實“退市後開工”、“竣工後投產”措施,擴大“互聯審批、封閉式供地”改革實施範圍,按照新模式完成全市重大工程83個,土地供給面積4980畝。 此外,對尚未開工的重大產業專案開展“強化服務、解決問題、促進發展”行動和“清零”行動,不斷細化專案保障“粒度”,推動重大專案建設進入“快車道”。

2024年,乘著“百萬專案”和“投資年”砥礪前行的方向,七大基地將繼續推動全面配套的質量和增長,吸引龍頭強鏈,講述產、生、生、生態融合的新故事。

“以新提質”,新植新優質生產力,引領新型工業化。 強於製造業、強於製造業的東莞,正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上“創造”自己的聲音,“創造”未來。

作者通過: Gong Ju and Guo Wenjun.

攝影:鄧浩。

編輯協調員:張寅.

相關問題答案

    走向“綠色”和“風景”是無限的

    巍峨的天山,浩瀚的崑崙。在祖國的西北角,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充滿了新疆多萬族人民的歡樂和幸福。藍天白雲下,一台風力發電機站在天空中,在風中旋轉 在廣袤的戈壁上,一排排光伏板排成一排,朝向太陽 高聳的塔樓和南北飛翔的銀線架起了一條 空中走廊 為千家萬戶持續輸送 綠色電力 新疆擁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是...

    “城市”正在向上移動,向“新”移動。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 骨架 逐步延伸,城市功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不斷優化,歷史風貌得到有效保護.一年來,泉州市不斷煥然一新,一座便捷 宜居 品質的城市即將嶄露頭角。從一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城市建設邁出的每一步都紮實 年,全市完成城市建設投資首次突破億元,全年完成億元,完成投資金額和投資完成率均居...

    2024年,新年賀詞給新

    本文 時代周刊 作者 時代周刊編輯部 穿越時間隧道,我們在新年的第一天再次相約,這是年第一期 時代周刊 這是你和我們年的協議,它充滿了愛與真誠 獻給每乙個平凡 頑強 樂觀 勇敢的你,祝你新年快樂!我們一起跨過了年,無論過程是一帆風順還是曲折艱難,我們都可以從容告別過去 今年,雖然疫情已經過去,但經濟...

    攻堅克難,反彈向好,夯實基礎,儲能邁向新

    盛來雲.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元年,也是疫情防控轉接後中國經濟復甦的一年。回首這一年,國際環境混亂交織,國內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在第一同志為核心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共同努力下,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砥礪前行,整體復甦向好,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完成,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了...

    夯實基礎 煥新,乘勢而上丨多項資料耀眼,經濟好轉因素不斷積累

    中央電視台北京月日電 記者 張綿綿 據第一廣播電視總台 中國之聲新聞報 摘要,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艱鉅任務,中國經濟克服了困難和挑戰,頂住了下行壓力,經濟執行總體回公升,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三分之一,仍是全球增長的最大引擎。中國好聲音將推出 夯實基本面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