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性。 我還記得,去年兩屆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何超瓊的一句話“我來自大灣區”,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在今年的全國人大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粵港澳大灣區再次成為代表和委員們討論的熱點話題。
日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副秘書長兼發言人劉結義表示,歡迎中外記者與港澳成員多交流,了解港澳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故事。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五周年。 五年來,這個區域是 5經濟總產值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萬,經濟總產值從10萬億多元上公升到13萬億元以上,以不到1%的國土面積和6%的總人口創造了全國11%的GDP。 巨集觀資料的背後,有無數的生活天氣,有“居民引以為豪,來者依戀”的認同感,有“大灣區越來越像乙個小區”的可達性和便利性。
龍年春節期間,人們再次目睹了“海灣的引力”——港澳居民驅車“北上”逛花市、做年貨、吃團宴、探親訪友,內地遊客赴港澳體驗烟花匯演, 花車遊行和其他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港珠澳大橋口岸客運及車輛流量再創新高。
“暢車、民興富豪”的熱鬧景象,生動地寫照了“硬連”、“軟連”“心融”不斷加速。 今年春節期間,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從香港到廣州、深圳,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形容為“一日千里”,充分說明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融合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空**租車”首次示範飛行成功,這意味著從深圳到珠海的車程縮短至20分鐘,“低空經濟”蓄勢待發,重新整理了“灣區速度”:“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15分鐘經濟生活圈”不再遙遠。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受到政策關注頻頻,美好粵港澳大灣區的背後是更高的期待。 在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全國人大的重要政治舞台上,多位代表委員也積極提出意見建議,如加強粵港澳執業資格互認、統籌稅制差異等; 建立跨境信用貸款“灣區標準”,便利中小企業在大灣區投資創業等。 從體現如此高度共識的務實提案中不難看出“開放”、“互認”等關鍵詞:在一國兩制、三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要把“制度差異”轉化為“制度利好”,關鍵是要寫好“協同融合”的文章。 讓“夢想之地”拓展“朋友圈”,“機遇之門”開啟“同心圓”,“灣區”的浪潮才能展現出澎湃的生命力。
春天的大灣區,無邊無際的風景煥然一新。 從“打卡到大灣區”,到成為“大灣區人”,我們期待更多的朋友繼續譜寫“9+2 11”的動人篇章,在這裡,我們可以相遇未來,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