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突破,數字生活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 然而,與大眾眼中生動、與現實無異的固定形象不同,數字生活定義的多樣性也決定了其豐富的形態。
究竟什麼是數字生活。
如果生活是關於連續性和變化的,那麼數字生活可能早在20世紀末就誕生了。 這些能夠自我進化和複製的電腦程式,可能與我們今天想象的相去甚遠,但這種為“進化”和“複製”而設計的程式,確實是數字生活想象的開始。
隨著算力條件的改善,AI技術的研發取得了重大突破,AI模型已經能夠準確模擬人類身份,並根據指令與使用者進行互動。 AI模型能夠對來自外界的資訊做出反應,並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我意識,這與數字生活的定義非常接近。 利用AI模擬人格一度成為網路社群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AI生成自己的數位化身,在社交媒體上與朋友分享**,或者嘗試“自言自語”。 數字人格和虛擬人也開始成為數字生活的代名詞。
網際網絡的普及賦予了每個使用者乙個數字身份,我們利用數字身份在網路中進行交流,當網路的使用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使用者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被數位化了。 當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變得模糊時,數字生活不再獨立於現實生活,人們既有現實生活,又有數字生活。 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字生活不一定是以具體的形象呈現的,它是由乙個人在數字世界中的整個投射組成的,而數字身份是其主要表現形式。
數字生活的核心在於與外界的互動,它可以是在乙個交流過程中不斷複製和進化自己的程式,可以是與人無障礙交流的AI和機械人,也可以是網際網絡空間中的虛擬人。
數字生活將帶給我們什麼。
數字生活與現實生活有著不同的特徵,以AI模型為例,AI模型無法實現完全的自主思考、自我進化和複製,但它們所展現的遠不止人類的知識儲備和分析能力。 AI模型不受壽命和健康因素的影響,可以不間斷地從事某項工作,與網路技術相結合,也能突破物理空間的壁壘,具有很強的應用潛力。 數字虛擬人在公益事業和服務行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們不僅可以準確分析使用者的面部表情和語言表情,還可以提供全面多樣的解決方案,甚至可以生成聲音來幫助使用者理解。
數字生活正在改變人類知識交流和生產的模式,雖然在科幻電影中幫助我們實現意識永恆存在的數字生活還很遙遠,但通過完整的資料記錄來模擬乙個數字人並不難。 個人資訊的記錄,其實是自然生命的數位化,可以用來重建乙個虛擬的人格。
我們應該關注什麼。
數字生活不再遙遠,數字生活的實現並不意味著人類社會應該集體接受數字世界的生活。 除了想象數字生活給社會帶來的好處外,關注數字生活對現實世界社會的影響也同樣重要。
數字生活將在某些社會功能上取代人類。 虛擬數字人引發的倫理恐慌源於機器在知識儲備和分析能力方面的優勢,在大多數生產活動和遊戲娛樂中,機器都有取代人類成為勞動主體的潛力。 然而,機器並不一定遵守人類倫理,如果不能建立可靠的數字倫理體系,將道德規範內化到數字生活中,數字生活的發展極有可能失控,倫理恐慌和職業替代甚至會威脅到社會的平穩執行。
數字生活的發展關係到現實個體的自由和權利,治理監管框架是平衡社會利益、構建社會共識、建立公眾信任的必然選擇。 幾項關鍵技術發展的主力軍是資源密集型資料企業,對資料採集、利用等處理行為的監管尤為重要。 對數字生活的追求仍然需要在安全紅線內進行。 此時法律制度必須發揮其作用,道德規範的內化並不意味著風險被消除,社會仍然需要法律工具來維護共識和保護權利。
另乙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數字生活的維護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 數字生活的維護離不開算力,而算力又離不開儲存、計算裝置、電力基礎設施。 AlphaGo在圍棋比賽中消耗的能量遠遠超過人類玩家,並且還占用了數千個處理器和資料硬碟。
在當前的法律框架下,數字生活還不是乙個可以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它們要麼被認為是乙個可以被人為操縱的程式,要麼被認為是網路空間中特定自然人的身份。 除了道德考慮外,還有一些因素不可能被追究責任。 人們普遍認為,創造數字生活的人是負責數字生活的人。 例如,程式的開發者、人工智慧的使用者、數字身份的控制者等。 如果機器輸出了錯誤或人類無法理解的東西,那就是演算法故障,應該要求開發人員或維護者盡快修復它,而不是指示機器“立即糾正它”。 不過,目前包括GPT-4和Gemini在內的新一代AI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迴避提問的意圖,這可能與模型試圖節省計算資源有關,但一旦模型有了選擇迴避人類提問的能力,並且這種能力的使用已經脫離了開發者的控制, 人工智慧沒有法律人格的結論將受到挑戰。
人工智慧、機械人、元宇宙這三個領域,相當於數字生活的“心、身、世界”。 這三項關鍵技術的發展方向,幾乎決定了數字社會的未來。 如果數字生命只存在於人類創造的虛擬空間中,那麼它的未來就沒有未來。 因此,數字生活不可避免地離不開與外界互動的渠道。 該通道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機械人身體,也可以是連線到網際網絡的資料介面。 在這些基礎上,數字生活可以繼續滿足自己的算力需求,同時跟上對世界的理解。 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數字生活才有長遠發展的可能,對現實社會才有更大的積極意義。
*:學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