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快遞行業新規正式實施,給廣大網購者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快遞員不再需要送貨上門,也不需要把快遞放在社群快遞站,消費者需要去快遞分揀中心取快遞。 這個看似“小”的變化,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作為乙個習慣了家門口輕鬆收快遞的網購“老手”,這個變化確實讓我有些不自在。
雖然理智上明白,這可能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在情感上還是難免會有一些“不情願”。
畢竟熟悉的“敲門聲”一下子就不見了,門口也不再擺滿了消費者大小不一的快遞包裹,有些“江湖不見了”的淒涼。
這一新規的出台,或許標誌著快遞行業正式進入“非人性化”時代。 我們習慣了快遞員兄弟的貼心服務,他們也習慣了居民的各種“任性”。 這種親民的服務模式已經維持了很多年,幾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種“常識”。 突然之間,需要自助到分揀中心取貨,這對公眾形成了很大的認知差距。
作為曾經的快遞員兄弟,我知道這一行不容易。
風雨無阻,忙得不可開交,只為讓客戶能盡快收到想要的包裹。
每一次汗水都如雨點般,維繫著人與人之間珍貴的真誠交流。
所以,當這種熟悉的工作模式消失後,我不禁為這些勤奮的快遞員感到難過。 他們將失去與客戶面對面的溝通以及交付給他們的成就感。
但是,任何變化都有兩面性。 這項看似“革命性”的新規,或將給快遞行業帶來新的氛圍。
這有助於提高快遞哥的工作效率,解決快遞送達難的痛點。
我們都見過快遞員哥背著沉重的包裹,在走廊和小區裡來回奔波的場景。 一遍又一遍地按門鈴,但總有顧客不在家。
這不僅耗費了快遞哥的時間和精力,也容易引起客戶投訴。 自助取件讓快遞直接進入倉儲環節,不再受制於客戶合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將促使快遞企業加快資訊化、智慧型化建設。
為了引導客戶自助取貨,快遞公司勢必建立資訊化的全鏈路監控系統,讓使用者實時檢視物流動態,積極配合取件。
同時,企業將加速使用機械人和無人機,實現更高效的自動分揀。 這無疑將推動整個行業的智慧型化公升級。
這有助於形成規範的服務行為,減少快遞哥的非法操作。 我們不能否認,有些快遞員存在隨機投遞、隨機門鈴等問題,也有偷快專遞的極端情況。 自助取件,可以從源頭上避免快遞哥的違規行為,維護行業整體形象。
當然,這種變化也會給客戶帶來一些不便。
我們需要適應在快遞站取件的新模式,這無疑增加了額外時間旅行的成本。
對於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人,這一要求也更高。
但我相信,只要大家養成新的使用習慣,這種不便就會逐漸消失。 同時,這也將促使快遞公司開發更加人性化的新服務,例如開發應用程式,使個性化取件更加便捷。
一時間,群眾對這項新規定議論紛紛,意見不一。
但任何改變都不可避免地會從巨浪開始,最終需要以平和的態度接受。
這場看似“非革命性”的革命,或將成為推動快遞行業轉型公升級的契機。 面對變化,我們既不能過於悲觀,也不能盲目樂觀,而只是耐心等待新事物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