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考古研究中,有兩個問題與楚、越的年代有關,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這使戰國時期的歷史爭議再次成為焦點。
乙個問題是在楚國境內發現了多把岳王劍。 早在30年代末,在湖南長沙就發現了一把岳王劍,隨後在湖北江陵、淮陽、河南等地出土了不少。 尤其是在江陵王山一號墓中,越王勾劍的寶劍極為珍貴。 許多學者認為,楚國墓中出現如此多的越王兵器,說明越國可能已經被楚國滅亡。 因此,楚、越的年齡可以作為這些墓葬年齡的上限。
另乙個問題是河北坪山的中山王墓。 其中一座出土的中山王定墓葬,碑文中有一段被解釋為:“前吳人與越人(月),越人修為保護,五年覆蓋吳,今日。 該銘文表明,在定銘刻時,越國仍保留著吳國的領土,尚未被楚國吞併。 因此,楚國的年齡與中山王墓的年齡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兩個問題對東周考古學和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必須弄清楚楚、越的年代。
目前流行的理論是,楚振月的日期是西元前306年,即楚淮王二十三年。 這句話最初被清學者黃一舟使用,後來被許多著作採用。 然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最近在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詢問這個日期的依據後,在仔細研究了歷史資料後發現,這種說法仍有待商榷。
越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君主是苟堅。 關於苟堅的世系,《岳家史記》與古代《竹書編年史》有區別,《鎖印史記》也進行了比較。 陳夢嘉先生曾引用《月覺書》等資料進行詳細討論。 他根據《竹書編年史》推論出嶽君一脈的年代,與范向勇編排的年代相近。
據資料記載,《竹書編年史》中末代越王的名字是婺淵。 《史記》索音指出,武里之後就是武夷,《嶽世家》中記載的越史大事,直到沒有僵硬。
《嶽世家》記載:“王武義在位時,岳興世,北伐齊,西征楚國,與中國爭奪邊疆,時為楚威王。 在北伐齊國時,齊威王讓人說越王說:......省略)所以氣和楚越多。楚威王舉兵攻打,打敗了越國,殺了無國的王,拿下了老吳地,去了浙江,在北方的徐州破齊。 越是分散,氏族子弟爭鬥,或爭王,或爭王,在長江以南,在海邊,在楚河之下。 ”
在鎖音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竹書編年史》嶽(嶽)子無玄、楚瓦爾徐州十年後,越殺吳易,就是吳易之後的吳易,而《竹書編年史》沒有記載。 可見,《竹書編年史》省略了這件事。
岳家敘述了楚維王打敗越國的事件,事件的前因後果很清楚。 越武夷王原本是齊國和楚國同時的敵人,但後來被齊國使者勸說放棄攻齊,轉而攻楚國,被楚國打敗。 楚威王不僅奪取了越國的大部分領土,還向北滅了齊國,報復楚國挑釁越國攻楚國。
清朝學者梁玉生對《越世家》的記載提出質疑,認為楚維王和齊威王不是同時代人,應該改為齊玄王。 梁是根據《史記》中《六國年表》的錯排而成的。 用《竹書編年史》等資料修正,兩位魏王恰好是同時代人。
楚國在徐州擊敗齊國,是戰國時期的一件大事。 徐廣在《嶽世家》中記載的話,認為這件事發生在周顯王四十六年,這是錯誤的。 《六國年表》記載,楚國圍攻徐州是在周顯王三十六年,而不是第四十六年。
這一事件也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的“楚威王戰勝徐州”一章,以及《魏策一》、《秦策四》中。根據策文的計算,這發生在顯王三十六年,即西元前333年。 越國被楚國打敗也是在這一年發生的。
《越史家》中引用的史料提到越王從苟堅往下在位的年數,范向勇根據這些資料進行推斷,列舉了周顯王二十四年,即西元前345年楚國入侵徐州的事件。 這與《越世家》和《戰國政策》中的記載不符,可能是由於《竹書編年史》中越王的年數有誤所致。
綜上所述,楚越時代對戰國時期的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需要盡快澄清這個問題。
歡迎評論留言、點讚關注,如有侵權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