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雷神山醫院,僅用了12天時間,由3萬多名工人建造,現在被遺棄了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從早期的蒸汽時代,到後來的內燃機時代,直到今天乃至將來將要廣泛普及的新能源時代。
中國的速度,無論是從落後、會挨打的日子,到不怕強外敵的中國發展,還是從科技的封鎖到科技的獨立,都見證了中國的速度,甚至被全世界所見證, 中國向世界展示了我們的速度和發展。
在無數人的普遍印象中,建造建築物和建築物需要很長時間。
別國知道中國快,但只是覺得進步比世界其他國家快,直到疫情蔓延到全球的那一刻,中國人直接讓世界見證了什麼是真正的中國速度!
在短短12天的時間裡,一座可容納3000張床位的醫院建成,無數患病患者在這裡得到救助。
然而,這一切成功的背後,是數以萬計的中國人的共同努力。
30000多名建築工人,無數**社會工作者,各個環節的專業人士,甚至全國的每乙個華人都參與其中。
12天,無數人夜以繼日地工作,晝夜不停地施工,換班,嚴格把控每個環節的質量,通過直播,大家能夠一起監督。
面對可怕的疫情,誰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一直在前線工作的工作人員,我國老百姓沒有絲毫安寧,而是自發捐贈、捐贈物資,甚至免費為一線人員提供食宿。
但現在,也許大流行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過去,但當我們想到它時,我們所經歷的日子似乎就像昨天一樣在我們的腦海中重現。
尤其是武漢人,可能對新的冠狀病毒印象最深刻,因為當時是武漢,而且是第乙個被感染的地方。
當一切都還未知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在擔心武漢,每個人的內心似乎都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
因為隨著疫情的蔓延,藥物的解藥一直沒有開發出來,這導致城市的正常運作突然開始逐漸癱瘓,面對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面對無數的工作崗位開始逐漸受挫,面對醫院也人滿為患, 無數患者根本得不到最好的,我們終於開始行動了。
於是在2月25日,武漢**經過商議決定在雷神山建一座臨時醫院,需要3000張床位,面對如此龐大的工程,也是在疫情一線最危險的時刻,3萬名職工卻毫無畏懼,砥礪前行,一時間,無數白衣天使也開始集結, 精準到一線執行**!
當時,大家都在期待這個專案,但直到12天後,看著雷神山醫院,我們所有人沉重的心情才開始化為勝利的喜悅。
這與其說是一家醫院,不如說是我們在面對病毒時與我們所有人共同建立的乙個專案。
而我們每乙個醫生、工人,以及所有在前線戰鬥的人,都是我們的**彈藥。
但這還不夠,畢竟建造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但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
乙個想法不是問題,但是當有這麼多想法碰撞和分離時,這是最難處理的事情。
幸運的是,我們的專家早已做好了準備,結合“I”形的布局和我們目前的BIM技術,當時的工程師模擬了各種施工場景。
對於潛在問題,也可以有效規避,結合多重資料模擬分析結果,最終提出多套方案和應急處理方案。
這樣一來,這個龐大的工程不僅大大縮短了工期,而且使其在質量和外觀上更加堅固耐用,甚至完全符合許多標準建築的標準。
如此龐大的工程,在質量和規格上,甚至將一年半的時間縮短到只有12天,可想而知,這不僅是勇氣和力量的見證,更是一場賭博。
隨著施工的正式實施,每個方案甚至詳細到每個工人應該做什麼,有明確的規定,此時的施工現場就像乙個精密的儀器,似乎每個環節都緊密相連。
雖然只是一家“臨時”醫院,但可以稱得上是每一步,甚至每乙個細節的頂端。
即使在醫院建成之後,醫院裡的精密儀器也不落後於很多大醫院的裝置。
面對時間緊迫和病毒的可怕威脅,雷神山醫院不僅提前完成了任務,還奇蹟般地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工作”形狀的施工規定。
除了雷神山醫院的速度,其實早在21年前,我們面對SARS病毒侵擾的時候,也有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小湯山醫院,7天7夜建成,不知道大家聽說過嗎?
2003年4月22日,上級向六大建設集團下達了非常緊急的任務。
由於SARS的蔓延,上級要求建設集團必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昌平地區建一座唐山醫院。
會議結束時,施工組從競爭中轉為直接聯合起來,開始規劃專案。
經過7個專案部門和多家專業公司的規劃,最終安排了數百名管理人員和2000多名工人進行專案建設。
通過換班的方式,既保證了工程隨時可以進行,又兼顧了工人的休息和休息時間,完成了24小時不停工的施工。
起初,我以為只是簡單地增加病床數量,但實際情況非常複雜,並不像紙面上看起來那麼容易。
然而,面對當時的情況,小湯山醫院不得不採取措施建造板塊,經過連續7天7夜不間斷的施工,終於圓滿完成了任務。
不過,當時的質量還不如現在的雷神山醫院,所以為了保證即使被搶救,施工現場還專門安排了施工隊,隨時準備做好補救措施。
第二階段,發生了意外,由於樓宇質量問題,病房體檢樓的重症病房停電,於是施工隊趕緊搶修,不到20分鐘就恢復了供電。
直到SARS完全結束,大家才被疏散,小湯山醫院開工不到兩個月,不僅佔全國SARS病例的2-14例,而且沒有院內感染。
就像新冠疫情期間的雷神山醫院一樣,成功實現了“提高**率、確保零感染、降低死亡率”的目標。
雖然雷神山醫院現在沉寂,但也意味著我們成功戰勝了病毒,那些承載著我們這一代希望和韌性的人,也被視為歷史遺物,珍藏在博物館裡。
而就算再次發生緊急情況,雷神山依舊被用作應急場所,再次被啟用。 只是我們希望不會有下乙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