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回過頭來和陶姝說話石海薇從安化縣出來,向東30公里,來到位於小燕鎮的桃樹公墓,位於紫江北岸湘麓山南坡,紫江自西緩流,在墓前緩緩流淌。 平時這裡拜拜的人很多,我特意選了乙個下雨天避之不及**,無形中增加了上吊的氣氛。
陶樹被後人尊為“湖湘京師派第一人”,為人矚目。 我最佩服的是他在經濟領域的改革。 近代以來,湖南出產了不少政軍人才,但經濟領域的人才卻比較少,但陶樹卻是善於經濟改革的大師。 他視野開闊,敢於做事,立志改革,除利取利,推動曹雲、鹽治、水利等多項改革措施均大獲成功,成為嘉道時期應用於世界的思潮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陶樹的改革堅持從實際出發,以利國利民為目標,具有“重商”、“惠商”、“便利商”等明顯特點。
在擔任江蘇省省長期間,針對中國內內河運輸堵塞、費時費錢、腐敗等弊端,陶樹打破“航運浪費”的刻板印象,大力倡導實行糧食運運。 在具體操作方面,他權衡形勢緊迫,把握航運特點,提前制定了招商招船、提公尺費、交卸驗收、避風訊息等規定。 1826年,第一次糧食運輸一舉成功,成為造福國家和人民的大事。 參與此事的魏淵將自己的經驗總結為“海為海用,商為海,船為船”,認為利用航運和商家的優勢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擔任兩江省長和兩淮鹽運使期間,大力改革鹽法,更是值得稱道。 鹽稅是清朝最重要的稅種之一,但嘉道年間鹽業管理卻充滿了腐敗。 商人與政府勾結,控制鹽政府,在各級剝削,甚至私鹽猖獗,使官鹽貴重。 陶樹推動推行票鹽製,允許所有鹽商收票賣鹽,免費運輸和銷售,政府設立局和工廠徵稅,實質上是將政府改為商業企業,允許鹽領域的自由競爭。 這不僅打破了壟斷,而且讓小販獲利,民利,增稅,可以說是利國利民。 改革在許多阻力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史記:1830年,淮北鹽欠了800多萬兩銀子,而票鹽制度實施十年後,淮北居然徵收了“700萬幾十萬兩,而十年的票鹽量只有220多萬兩, 而十年期基金只有100萬”。
魏元石在兩江總督府幕府中參加了陶蜀主持的一系列改革,在陶蜀編纂的《御書印刷心石樓詩文集》序言中,他深入闡述了當時改革的艱巨性和必要性,並指出改革的成功需要認識到既定目標, 上下齊心協力,下為精神而戰,上層扶持下層。這些觀點,想必陶和魏已經多次提出,在今天仍然具有啟發性。
陶姝名氣不大,當時的安化郡統帥俞昭曦曾讓他試探他的才華,讓他用“安化”二字作為封號來反對。 陶蜀沉思片刻,答道:安定國,這也是意志; 化雨為春風,願推廣。 走上官場生涯後,他不忘初心,努力實現年輕時的抱負,忠國誠懇,為民愛心,勤勤懇懇,最後在兩江省長一職上疲憊不堪。 陶書曾寫過一副對聯:“要半分錢,不值半分錢,誰也不知道墨道; 做一件事,做一件事就必要,所以心是安全的“自我監管,上層聯合提倡廉潔,下聯合催促勤政,都到了當官從政的地步。
在安化拜陶術回來後,我不禁想到,如果每乙個前去參拜的人都能從推動改革創新中汲取精神滋養,獲得在新時代譜寫“高階行政新篇章”的歷史啟示,那將是多麼強大的力量。
摘自《新鄉評論》2024年第5期)。
聶勇、劉新清:從“兩結合”的角度看《論共產黨員的培養》。
閱讀手掌中的黨刊。
新鄉評論
2024年第5期。
點選封面。 轉到電子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