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在醃製的紅薯中翻找。
我們早就改掉了“吃年,玩二月”的傳統陋習,春節過後,姐妹倆趁著天氣晴朗,開始加工**醃土豆。 在關陽縣官陽鎮仁和村的沙洛園甘薯產業加工廠,負責人范振宇說。 近日,位於觀陽縣觀陽鎮仁和村的紅薯產業加工廠生產車間呈現出可喜的一幕:烘烤室熱氣騰騰,瀰漫著紅薯的甜味,工人們將一篩蒸熟的紅薯送入烤箱,將去年冬天沒加工過的紅薯加工起來。
冠陽種植紅薯歷史悠久,有“中國大紅薯之鄉”的美譽。 用當地紅薯加工而成的觀陽紅薯蜜餞和紅薯粉絲,在全國都家喻戶曉,是百姓餐桌上的好吃和禮物。 為加強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脫貧致富,關陽鎮仁和村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專業加工製作紅薯醃製的公司——沙洛源紅薯產業示範點,以“公司+合作社+農民”的模式種植、加工、銷售紅薯粉絲、紅薯醃等特色農產品。 近年來,該村不斷改良甘薯品種,最大限度地發揮種植紅薯效益,成功培育並種植了一種名為“**馬鈴薯”的新品種。
龍年元宵節前夕,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官陽縣人大代表李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裡是全國著名的“紅薯王”範國家的故鄉,也是20世紀70年代, 他種植的“大紅薯”每株最高產量達到1875公斤,畝產1萬斤以上,被譽為“紅薯之王”,觀陽也被譽為“大紅薯之鄉”。 如今,村里依託“紅薯王”和“紅薯鄉”兩張靚麗名片,深挖紅薯潛力,持續做好紅薯產業深加工,實現價值最大化,並邀請老樊老為顧問,帶領沙洛源盆地村民和附近西山的村民和大種植戶, 東涇、觀音閣、黃關、新街等鄉鎮種植“**馬鈴薯”新品種。據統計,僅仁和村就有1000多畝“**土豆”,年產紅薯3000多萬斤,紅薯粉絲、果脯10萬斤以上。
據了解,近年來,官陽縣以實施《桂林鄉村振興人才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為抓手,充分發揮地方人才在支援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出台了相關激勵措施,對種植、 養殖、農產品加工、銷售及傳統工匠,為各鄉鎮做出突出貢獻。同時,全縣於2023年成立甘薯協會,負責甘薯產業的發展。
官陽縣自然資源局駐仁和村第一書記范凱順以深厚的體會說:“讓'本領獨當、技藝獨到、操作獨到'的專家們,從'幕後'走到'台前',積極扮演'頭鵝'的角色,在廣闊的鄉村舞台上施展才華、貢獻自己的才華, 而仁和村的甘薯種植技術也輻射到全縣,造福百姓。 ”
據不完全統計,全縣甘薯種植面積2萬餘畝,年甘薯產量達10萬噸以上; 在冠陽紅薯粉、紅薯蜜餞加工、紅薯酒釀造等方面擁有10余家龍頭企業和220多家小作坊,全年可生產7000多噸觀陽紅薯粉和紅薯蜜餞,解決員工7000餘人,產品“香”遍布全國乃至東南亞。
*: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