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河南省駿縣舉辦的跨年傳統古廟會上,由當地群眾組成的數十支社會消防表演隊輪流進行吊樓、舞獅、踩高蹺等社會消防表演。 其中,表演後亭的孩子們最為搶眼,為了讓這些小娃娃順利完成表演,家長們餵食和調侃各種東西,成為觀眾的焦點。
據介紹,河南省駿縣的正嶽古廟會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農曆正月十六,是君縣村民社火隊從君縣古城到君縣福丘山巡遊的日子,也是君縣古廟會中社火表演隊人數最多的一天, 也是君縣古廟會客流量最大、最熱鬧的一天。
在君縣的過年社火活動中,後亭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表演形式。 然而,這種形式的表演對孩子們來說非常困難。 他們必須長時間站在高高的木架上,穿著戲服和畫臉幾個小時才能表演,這對年僅幾歲的孩子來說是乙個巨大的挑戰。
這種表演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上層表演者稱為“陀螺”,由3至8歲的男孩和女孩演奏; 下層表演者被稱為“底層”,由身著戲曲武術服飾、精通各種表演技巧的年輕人扮演,在整個表演過程中扮演基座的角色; 中間部分稱為“中間部分”,由乙個綁在年輕人背部的鐵架和乙個將孩子固定在上面的支架組成。
在表演過程中,充當“底部”的年輕人走路和蠕動,看台上的演員也搖擺不定。 當後亭手在人群中徘徊時,飄飄欲仙的孩子也像是隔了天地,彷彿融入了角色之中。 就這樣,後亭的孩子們體驗到了火表演的樂趣,同時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勇氣。 圖為扮演孫悟空的孩子表演《後亭》。
因為後亭演出的服裝與戲曲相似,孩子們需要穿上戲曲長袍,畫臉才能表演,這是對他們身心的考驗。
然而,儘管辛苦了,這些孩子還是願意參加後櫃的活動。 在過去,乙個孩子可以被選為內閣成員是一種幸運的標誌,預示著這些孩子的餘生都會有好運。 因此,家長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參與到展館的活動中來。
在巡遊和表演的休息時間,為了防止孩子入睡和哭泣,家長會適當地給孩子喂一點食物、飲料和零食,以補充孩子的能量,哄他們表現好。
圖為兩個娃娃在後亭表演,手裡拿著飲料和棒棒糖。
因為他們起得很早,中午過後,孩子們已經在架子上待了8個小時,有的孩子在高高的架子上睡著了。
下午三點,表演團隊已經抵達福丘山碧下宮主會場,孩子們也準備進入主會場進行表演。
表演後亭的孩子們看著風景,其實很“生氣”。 更何況要早上五六點起床化妝,在亭子裡綁起來也要乙個小時。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受苦,因此,在展館裡表演的人越來越少,這種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也面臨困難。 這項技能的傳承,不僅需要當地民眾的支援,更需要更多人的關注。 (編輯: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