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蘇-30戰機的效能一直很出色,但為什麼最近又陸續轉入二線部隊呢? 近年來,軍事愛好者驚奇地發現,中國原本從蘇聯進口的蘇-30戰機,竟然被集體調往二線空軍,有的甚至已經退役。
考慮到殲-7戰機還在我國空軍廣泛使用,蘇-30戰機的邊緣化實在是出乎意料。 不過,這種現狀的形成並不是因為中國空軍對蘇-30的蔑視,而是出於綜合考慮,蘇-30並不是中國空軍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國引進的俄蘇第一架先進戰機是蘇-27,給當時的中國空軍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當時,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還是類似於殲-8的第二代戰機,缺乏超視距作戰的能力。 蘇-27不僅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還攜帶精確制導**,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遠端精確打擊。
在此基礎上,蘇聯研製了更先進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Su-30。 與蘇-27相比,蘇-30更適合高強度的現代空戰,因此一度被中國空軍盯上。
但是,隨著中國空軍的發展,蘇-30等外國戰鬥機的作用發生了變化。
為什麼蘇-30戰鬥機突然黯然失色?
原因不是蘇-30本身不夠先進,而是中國已經擁有了更先進的核心戰力——那就是備受矚目的殲-16戰鬥機。 與蘇-30相比,殲-16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尤其是在機載雷達方面,已經完全領先。 最初推出的Su-30型號繼承了Su-27的Dowka Segren脈衝都卜勒雷達,而印度推出的Su-30MK和俄羅斯自己版本的Su-30SM則使用了新一代的雪豹雷達。
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購買Su-30的時間稍早,未能獲得最新型號。 21世紀初,俄羅斯試圖將改進後的蘇-30出售給中國和印度,但中印戰鬥機的發展路徑卻截然不同。 印度仍在推行“購買和使用”戰略,而中國則在自主研發上投入更多資金和資源,導致中國無法輕易購買外國戰鬥機。 然而,此舉最終推動了中國空軍的自主發展,並在空戰體系上實現了快速超越。
如今,中國空軍已經建立了完全自主的空戰體系,以殲-20、殲-16、殲-10C等戰機為核心,加上各種無人機等戰機的配合。 整體實力甚至超過了俄羅斯空軍。 在這種情況下,Su-30的進一步公升級已經失去了經濟性和必要性。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蘇-30戰鬥機將完全退出中國空軍的現役序列。
近年來,曾經耗資巨資推出的蘇-30戰鬥機似乎正在逐漸走向邊緣。
根據對中國空軍發展軌跡的分析,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蘇-30將逐步履行其最後的職責。 一部分蘇-30戰鬥機將被轉移到二線部隊,主要用於飛行員訓練和低強度戰備巡邏。 這些戰鬥機可能會進行適度的修改,主要重點是提高電子戰能力。
至於其落後的雷達系統,由於改裝困難和成本高,已不再實用。 隨後,這些Su-30戰鬥機將被移交給航空學校,在那裡它們將成為未來空軍飛行員完成任務的理想教材。 當Su-30戰鬥機達到一定持續時間時,必須考慮退役。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在上個世紀的第乙個十年,當我國先進軍事裝備的自主性和本地化處於較低水平時,在本世紀初,Su-27和Su-30戰鬥機的引入為中國空軍提供了應對世界大國空軍的有利手段。 長期以來,蘇-30是中國綜合作戰能力最先進的多用途重型戰鬥機。
當時,當殲-8戰機還在進行肉搏戰時,蘇-30就已經具備了進行超視距作戰和高精度制導攻擊的能力。 這不僅為中國空軍開闢了乙個新的世界,也開創了乙個新的戰略空間。 然而,現在時代變了,中國空軍已經完全擺脫了蘇式戰鬥機的影響,走上了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