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5 Outlook 第 9/2023 期。
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應,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中之重。
工業是發展的基礎,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主要途徑和長遠戰略。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必須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文字 |《新聞周刊展望》記者。
李松, 賈文靜, 錢培山.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金農聯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一名農業技工正在給麥田施肥(攝於2023年2月15日) 攝影:朱崢 本雜誌。
乙個強大的國家首先要加強農業,只有農業強大,國家才能強大。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紮實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 2月13日,中共發布《關於全面推進2023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這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後發布的第乙份檔案,發出了重農強的強烈訊號。
從東北糧倉到嶺南之地,從魚公尺之鄉到長江以南,各地都明確了主方向和戰略重點,不斷加強政策要素供給,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努力推動農業強國開好頭。
海南省儋州市以共享農場為抓手,不斷推進鄉村振興。 圖為遊客在海南省儋州市嘉禾共享農場玩耍(攝於2023年2月18日),作者:蒲曉旭本雜誌。
全面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隨後的**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應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中之重。
2022年,我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糧食播種面積為17個75億畝,比上年增加1052萬畝,產量13731億斤,增加74億斤,連續8年保持在1超過3萬億斤,為穩定預期、穩定價格和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撐。
2023年,一號檔案將繼續把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生產和供應放在首位。 檔案指出,要保證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穩住面積,以增產為重點,努力增產,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公升行動。
當前,全國各地正在採取多措並進,全面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
一方面,要加強糧食儲糧的物質基礎和技術。 耕地方面,2023年黑龍江省實施耕地輪作試點,推廣黑土保護“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建設高標準農田840萬畝,保護好利用黑土“耕地大熊貓”; 安徽將實施農業集約化種植改革和改造513萬畝......“小田變成大田”。在技術方面,全國各地積極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落實振興種業相關行動。 如湖南省提出,充分發揮龍屏高科等種業龍頭企業作用,加大重大改良品種的聯合攻關力度; 河南省提出整合農業科技力量,支援神農種業實驗室爭取國家實驗室基地,開展核心種子源頭等15項核心技術協同研究,成立河南省種業集團。
另一方面,完善生產機械化和服務社會化的運營模式。 2023年,安徽省將建設改造農機井15萬只眼睛,加快農機研發補短板; 河南省將進一步推進國家農業機械裝備創新中心建設,促進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並確定發展農民合作社20萬家、家庭農場27萬家、社會化服務機構13萬家的具體目標; 山西省還將加快完善以農業生產託管為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各項要素和服務下鄉扶農。
機械化生產大大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在江西省宜豐縣省級青泉家庭農場的倉庫裡,大糧農劉慶泉正忙著檢修農機。 “有了去年購買的這台插秧機,節省了大量勞動力,一台機器可以頂十幾個人。 劉慶泉表示,2023年還計畫再訂購一台大公尺烘乾機。
初春過後,大地暖和起來,全國各地按照相應的部署,集中打好先招,春耕準備工作陸續進行。 目前,山東省博興縣鹿邑鎮高標準農田一片繁忙景象,目之所及,灌溉溝渠的養護、水土取樣檢測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吉林省化肥、種子等農資生產企業加班趕單,為農戶春耕做準備; 在河南省,小麥即將恢復綠色,村民們正在......進行田間管理作業小麥
近日,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糧食生產和春耕準備總體形勢良好,要抓緊春耕、春耕,抓住小麥油菜秧苗轉化的關鍵時期, 加強分割槽分類精細化指導,採取有效措施,取利避短,強取短處,全力搶夏糧油豐收。
發展產業,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
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植保無人機穿梭在沃土上,“土特產”通過線上電商和鄉村道路暢銷全國各地,綠水青山之間的民宿小院“圈扇”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這是當今中國農村的繁忙景象,也是扶貧地區和扶貧人群內生發展勢頭的生動寫照,也是扶貧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生動寫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人民的內生發展勢頭。 2022年12月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再次部署,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
工業是發展的基礎,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主要途徑和長遠戰略。 產業振興要依託農業和鄉村特色資源,發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農村多重價值,受益於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村產業全鏈條公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從一線到地方層面,很多地方持續實施扶貧地區特色產業推廣。
2022年,55%以上的鄉村振興補貼資金用於支援配套產業發展,主導產業保險覆蓋率達到70%。 完善和完善農業與農業聯動援助專案機制,選派產業諮詢小組,發展高質量庭院經濟,落實消費援助行動,實現部分扶貧地區農產品產量漲價並重。
2023年,第乙份檔案提出,鄉村振興補貼資金在促進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金融融合中佔比力爭提高到60%以上,重點扶持彌補技術、設施、營銷等方面的短板。
近日,河南省安陽市唐陰縣扶貧戶金鳳華正忙著給艾草田澆水照料。 “在這裡工作,一年能掙近萬元。 ”
走精細加工的道路,艾草已經轉化成幾十種產品,其價值增長了數倍。 安陽九頭縣愛業負責人表示,公司已帶動唐陰當地500多名村民實現上門就業,幫助3000多戶脫貧家庭致富增收。
近年來,唐陰縣在做好“土特產”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全縣艾草種植面積為150000畝,形成集艾蒿種植、加工、銷售、艾灸培訓、艾灸產品開發為一體的成熟產業鏈,為鄉村振興鋪就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支援扶貧地區打造區域公有品牌,是多年來的明確要求,以羅川蘋果、贛南臍橙、定西土豆、蒼溪獼猴桃等代表品牌不斷做大發展,讓農民共享增值效益。
2023年1號檔案要求,要把鞏固和擴大各級扶貧成果的責任加緊壓實,做到不鬆懈、不偏離。 加強動態監測,防止返貧。 對有工作能力和意願的家庭進行監測,實施發展型援助措施。 堅決堅持不大規模返貧底線。
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將把增加人民脫貧收入作為根本性措施,以推動脫貧縣加快發展為主要方向,更加注重士氣和智力的支撐,聚焦產業就業,力爭用發展手段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和發展差距。 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人群的內生發展動力。善用一流的金融凝聚力補貼資金,引進培育一批高效、可持續、大眾化的產業,盡可能豐富人民群眾。
深化東西部勞資合作,落實防止返貧就業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以上。 繼續加大全國鄉村振興重點縣、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等重點領域的政策傾斜度,組織東部地區發達縣與脫貧縣開展聯合振興行動,帶動更多貧困縣承擔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唐仁健說。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新年伊始,招生潮湧入中原地區。
在擁有3100多萬農民工的河南,有兩次超過1000萬農民工的就業流動,一次是從省外輸出的1200多萬人,另一次是從省內其他地方就業的1900多萬人。
河南堅持把農民工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深入實施“三批”重點工程,重點攻關,千方百計增加就業穩就業,紮實推進“余子豪”勞務品牌建設,撐起農民增收基本板塊, 為經濟復甦提供勞動力支援。
像河南一樣,各地都千方百計地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四川省與浙江、福建、甘肅、重慶等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簽署《跨省勞務合作框架協議》,促進勞動力跨省流動,加強重點群體就業援助。 貴州省要求各地深入開展農民增收行動,圍繞34項促農增收措施,提公升特色優勢產業質量效益。
2022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達到2013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提高2022 年從 88 個減少到 2 個4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必須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3年1號檔案將農民增收擺在重要位置,提出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並作出專項安排。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 * 農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洪耀在2月1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重點要抓好四個方面:
一是就業穩定增長。 2022年,工資收入佔農民收入的41%96%。加強落實穩就業、穩定農民工就業救濟等各項政策。 二是提高業務效率。 家庭經營淨收入佔農民收入的34%63%。我們將開展深入行動,推動新的農業經營實體,帶動小農戶合作,增加收入。 三是挖掘產權收益潛力。 財產淨收入佔農民收入的2%53%。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充分的產權。 四是擴大轉移收入。 淨轉移收入佔農民收入的20%88%。繼續加大加強農業、農富利政策,穩步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和補貼力度。
各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道路越來越寬。
河南省開封市通旭縣的菠菜近期收穫豐收。 目前,全縣種植蘿蔔、花椰菜、大白菜等時令蔬菜63萬畝,黃瓜、西紅柿、芹菜等溫室蔬菜近1萬畝,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保證了周邊城市最好的蔬菜。
紮實推進宜居宜居、宜行、美麗鄉村建設。
中國要想美,農村就要美。
走在重慶奉節縣和豐鄉蓮花小區,乾淨整潔的硬化路蜿蜒延伸,路邊草黃色的小樓房排列整齊,房屋周圍環繞著五顏六色的花草,呈現出嶄新溫馨的山村風情。
從“住深山無人問,十戶人家九戶窮”到“全新路繞山,屋前屋後花香”,蓮花社群的變化是宜居宜居、宜行、美鄉村建設的縮影。
建設宜居、宜行、美村,是農業強國的正確含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協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居、宜行宜居的美麗鄉村。 這是正確處理城鄉產農關係的新時代新征程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充分體現了億萬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景和期盼,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
什麼是宜居、宜居和美麗的鄉村? 2023年如何打造宜居宜居宜人、宜居宜人、美麗鄉村?
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展指導司司長聶新鵬表示,宜居宜行、宜居美麗的鄉村,是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的村莊,是公共服務普及的村莊,是農民最富裕富裕的村莊,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村莊, 乙個治理有序、充滿活力的村莊,乙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興旺發達的村莊。
2023年,一號檔案將從加強鄉村規劃建設、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繼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公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四個方面進一步作出推進宜居宜居、宜行、美麗鄉村建設的具體部署。
唐仁健表示,推進宜居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是軟硬體兩全抓,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努力塑造善良、和諧、安寧的鄉村精神面貌。
硬體方面,各地區、各部門圍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有力有序推進農村建設,著力構建規劃引導機制、作風引導機制、農民參與機制。
福建省部署了五年行動,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大鄉村公共空間整治力度,持續開展鄉村清潔行動; 湖南省規劃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全面開展“四好農村道路”示範建立,統籌農村道路建設專案向更多村戶傾斜,在規劃設計中連線更多村群; 雲南省計畫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推動落實戶籍管理,保障落戶權益和社會融合。
在軟體方面,各地、各部門完善了網格化管理、精化服務、資訊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整合了有效起點體系和榜單體系,加大了富有農情味、農情味、體現和諧和諧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持續推動農村風俗變遷。 力爭成為風俗習慣,讓“和諧”理念貫穿於鄉村建設中。
吉林省總結推廣“道德銀行”“愛心超市”等積分體系和榜單體系模式,完善和完善鄉村治理,深入開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湖南省加快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特色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定期開展“德行模範”、“文明農戶”、“好媳婦”、“好姻親”的評選宣傳工作。
建設宜居宜居、宜行、優美的鄉村,就是要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 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強表示,要不斷完善農村基本生活設施,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農村環境生態宜居,鄉村景觀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