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表,你對年表法了解多少,元始元年元年你知道嗎?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3-05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是如何習慣時間戳或時間流被標記的? 為什麼今年是 2024 年而不是 3024 年? 為什麼是嘉辰年而不是冰陰年? 如果你了解了什麼是年表,也許你會突然開悟,讓我們來看看吧!

年表是乙個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到的詞,但經常用到年齡,這兩個詞是一樣的,順序不同,含義也有一些共同點,比如作為時間戳。

年份可以用來表示年份,如《左川:相公三十年》中的一段話:二桂薇,為金夫人哀悼和吃人的城市。 江縣人年紀大,無子女,多吃東西。 對年份有疑問,使年份。 曰:“大臣小人不知是哪一年。 大臣生年,正月,四百年有四十五個,其季節是今天的第三個季節之一。 官員們去問朝代,石匡說:“陸仲惠伯叔,成匡年紀,就是程匡的兒子。 它已經一歲了,Devarus。 莊叔被莊叔打敗,拿下了長帝喬魯和餘葉豹,他們都以自己的兒子的名字命名。 七十三年。 時昭道:“海有兩頭六身,接下來的兩頭像身一樣,就是天數。 石文博道:“那麼,兩萬六千六百人中有六十人。 ”

這段經文中的年份意味著記住年份,人的年齡,然後年份和年齡是相關的。 之所以放這麼長的段落,其實這裡有幾個知識點:

1.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了甘治年,乙個嘉子是六十年,顯然不是六十年的意思,是的,這裡用的是甘治紀,乙個嘉子是六十天的意思。

2.老人說,他不記得自己的年齡,只知道自己活到今天“400人中有45人,他的季節也在今天的三分之一”,這是什麼意思? 在四百四十五又三分之一的釘子之後,還是四百四十五個釘子超過三分之一? 換句話說,這兩種含義之間的差異是整整六十天。 原文給出了答案,即三分之二的家子是四百四十五家,活了二萬六千六百六十天。

3.石匡說,老爺子今年七十三歲,他除以3652天,可以看出當時對一年天數的了解已經非常準確了。

4.石文波說“二萬六千六百有六十年”,六十是六十,一是十日,我們在前文中也說過,至少在商代,有十天十日算日的方法,這種算日的方法已經流傳下來,左傳相公三十年, 西元前543年,相公是陸相公,春秋時期。它今天仍然使用,例如,當我們說乙個月的第一、中間和第二部分時,它是根據十天和十天將乙個月分為三個部分。

這是文明的延續。

年表的主要含義是記錄年齡,年齡是個人,年齡是巨集觀敘事,這個意義也是本文的主題。 當然,年表還有另外一種含義,就是歷史書的一種體裁,比如《竹書編年史》,它按年月順序記載史實,其實也延伸了年表的概念。

1. 公元

說到如何記住紀元,現代人大多使用公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曆,公曆起源於西方,以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我國歷史上的這一年是西漢平帝元年。 在此之前,它被稱為西元前 543 年; 此之後的一年是公元(AD),一般直接稱為公元某年或某年,不稱為公元後的某年。 比如2024年。 從1949年開始,中國就採用了公元年法,日常接觸的歷史年齡是通過換算來計算的,畢竟我們在歷史上沒有使用公元紀元。

還有兩個與公元時代有關的詞,叫世紀和時代,100年是世紀,10年是時代,比如21世紀、三十年代等。 這裡插入乙個 jio 公元一世紀只有 99 年,因為理論上乙個世紀是一百年,但人們習慣於用最後一年作為下個世紀的開始,所以公元一世紀是從公元 1 年到公元 99 年,以後的每個世紀還是 100 年,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也是如此。 另外,沒有公元 0 年,年份不像尺子,左邊的負數和右邊的正數中間是 0,公元 1 年之前的年份是西元前 1 年。 如果年份是乙個三位數,那麼將年份的第乙個數字加到 1 就是該年份所在的世紀數,例如公元 250 年,即公元三世紀。 如果年份是四位數字,則在年份的前兩位數字上加 1 以獲得世紀數,例如 2000 年是 21 世紀。

至於某世紀常見的早、中、晚、早、晚、前葉,都是對時間的一般描述,沒有確切的表述。 一般來說,前期是前30年,中期是中期50年,後期是後20年,劃分不均。 年表也是乙個模糊的時間概念。 一般來說,乙個世紀的前二十年不叫世紀初,接下來的20年29年叫20年代,30年39年叫30年代,直到90年代,所以乙個世紀有8年。

1980 年代,20 世紀的 80 年代,現在是 21 世紀,是的,上個世紀)。

需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西元前從公元末到西元前多少年的時候,需要加上減去兩年中的一年,因為沒有公元0,如果計算從西元前543年到公元2024年多少年,那麼用543+2024-1得到2566年,每天的粗略計算是任意的, 但嚴謹是個好習慣。

2.帝國年。

說完公元時代,再來談談我們中國古代的一些傳統年法,如帝(年)年、國名年表、道教年表、藏曆、佛教年表、星興年表、甘治年表等,歷史上大約有20種年表。

御史年法一般採用君主在位的年份來按時間順序排列,如上文提到的陸相公三十年。 當乙個國家有信使記錄系統時,知道某個君主在位的年數,就可以直接找到並轉換為公元時間。 在皇帝年表中,一般都使用皇帝的年名、昵稱、廟名等,總之,必須有乙個有代表性的名字。 一般來說,皇帝的廟號和昵稱都是唯一的,年名要看皇帝的心情,有的用乙個保持不變,有的每隔三五次就換乙個,乙個是新鮮的,乙個是換運氣的,但這不是開玩笑,在古代,遇到天災的時候, 皇帝喜歡改年名,好像很開心似的,然後就沒有雞蛋了,還要辛苦治國,玄學也沒用!

廟號至少在商代,對國有功,值得永祭的祖先,會特意加在廟號上,比如某個祖先、某個宗派等等,裡面有永恆廟宇崇拜的意思。 如太祖堂、太宗太甲、高宗武定、石祖盤庚等。 請注意,這裡有廟號的君主可能有資格在單個獨立的廟宇中永久供奉,而沒有廟號的君主可以在建立廟宇供奉一段時間後將牌位放在另一座廟宇中進行統一供奉。 這也是“廟號”作為單獨永久祭祀的廟宇稱號的乙個化身,到了後世,慢慢地,祖先的牌位被擺放在廟裡,廟牌號就成了牌位上已故國王的頭銜,從紀念皇帝的稱號到皇帝本人的稱號。

周滅商後,不採用廟號制,只用廟名,秦統一後,廟號和廟名被廢除。 從周到秦國,廟名被廢除了近千年,直到漢朝逐漸恢復,此後連同名名一起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滅亡。

對於後世來說,對已故皇帝的尊稱往往是廟號在前,昵稱在後。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是“太祖高帝”,劉奇是“太宗孝文帝”,劉徹是“石宗孝武帝”,劉遜是“中宗孝宣帝”。 在習俗中,唐朝之前已故的皇帝被稱為昵稱,如漢武帝、隋朝陽帝,不叫廟號,因為漢朝對加廟號極為謹慎,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 西漢十五位皇帝中,只有四位有廟號,而東漢十四位皇帝,只有三人有廟號。 由於唐代以後廟號氾濫,每個皇帝都有乙個廟號,而且昵稱越來越長,有好幾個十字,為了簡單起見,就叫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袁世祖、清高宗等等。

爵位並非君主專屬,王公、大臣、嬪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會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進行“棺椂”。 昵稱一般是褒義,叫商,如溫、康等; 還有關鍵的昵稱,稱為下屬昵稱,如楊、李、尤等; 還有同情的昵稱,叫鍾,如愍、淮等,這三個都是官方用語。 另一種是私談,屬於親友私藏的那種。

前秦名一般為乙個字,如秦木公、金文公、周有王,也有兩三個字,如趙小成王、魏瑞聖武公; 在漢代,一般是兩個字,如孝文帝和孝武帝; 漢代以後,字數開始增加,如武則天追封高宗李志為皇帝,慈禧的綽號長達25字:孝琴慈禧端有康一昭宇莊承壽公秦冼崇禧與天行聖賢皇后。

於是,廟名和名年就出現了,比如名年:相公三十年,溫帝二年; 廟年號:太宗八年,太祖十年。

廟號和皇帝的名字都是君主死後的名字,死前沒有約定,估計皇帝不死,就給他起廟名,恐怕不是為了懲罰九族。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曹魏時期的曹容在世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稱自己為烈祖明帝,可以稱得上是改革者,是時髦的皇帝,大概是想著在死前自己做決定,比死後被人津津樂道要好。

君主對年號的使用始於漢武帝,名號為建元(西元前140年,新州),即建元年,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年以年號為名,一直持續到清末溥儀玄通(公元1911年,辛海), 總共2050年。關於這一時期誕生了多少個年號,眾說不一,有的說500多個,有的說700多個,有的說900多個,還有1000多個,主要是因為一些地方分裂政權也有年號,實在是數不勝數,就不說了。

使用年號其實挺方便的,一般新君主一繼位就會公布自己的年號,屬於向統治下的全體人民宣誓主權和正統的方式,臣民將來會用他的年號來計算年齡。 在明清時期之前,年號的變更非常頻繁,乙個皇帝在位期間可能會改變十幾個年號,比如唐高宗花了14個年號。 明清兩朝的皇帝基本上每人都有年名,所以也會用年名來稱呼皇帝,比如永樂皇帝,永樂是明朝祖先朱棣的年名,持續了22年。 在此期間,所有年份都會按照永樂皇帝在位的時間記錄,如永樂八年、永樂九年等,直到永樂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如永樂之後的二十二年,即洪熙元年, 明仁宗朱高池年名,可惜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如果皇帝在年中去世,繼任者仍將使用當前的年號,並且更改了新的年份。 比如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去世,朱高基八月登基,還是永樂二十二年,二年是洪熙元年。

寫到這裡,腦袋頓時閉上了,古代史學家,在記載史實的時候,如果沒有年名,皇帝沒有死,沒有名字和廟號,我該怎麼辦? 是的,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皇帝死後,後人會編輯他在位期間的各種史料,並修改成史書。 但這是後來的史學家在修書的時候寫的,做宮廷史家怎麼辦? 有年號容易做到,寫真官三年依此類推,沒有年號怎麼辦? 盲目猜測,可能寫成“國王”、“公爵”、“皇帝”、“今天”等等。 比如陸相公沒死,沒有綽號項,他的史學家記載的時候,估計寫的就是公公怎麼樣或者陸公怎麼樣,明年怎麼樣,後年怎麼樣,五年怎麼樣,等到後世修好書,就改成陸相公, 再按時間順序,相功就是三年和五年。比如在《史記》中,司馬遷寫這本書的時候,漢武帝還活著,當時他沒有孝武帝的綽號,當然也沒有廟號。 細心的寶藏會發現,《史記》中寫漢武帝的文章叫《小武本紀》,寫書的時候不是說沒有這個書名嗎? 確實不是,它原來叫“現書”,已經失傳,被後人根據風禪書等史料抄改。 所以,史書在後世會不斷修訂,從後人的角度來看,年表不是問題,我們看到的也不是原史學家的原始記載。

3.幹部和分支機構年表。

莖支的年表是用天支和地支的組合來記錄年份。 雖然《甘治》出現得很早,但早期的《甘治》未必是計時的,而是用來記載日子的,如本文開頭的春秋相公三十年所描述的,伊家子是六十天。 從文獻上看,中國早期用的是年,年星是木星,木星的位置是至今。 後來出現了年星系中的年陽、年陰被更簡單的主枝符號所取代的情況,年份的簡化一直是大勢所趨,比如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一種將“閼鳳塞提格”簡化為“賈陰”的記法。 但是木星繞太陽的軌道之一不是整數,而是1186年後,會出現歲差,所以在西漢,歷學家會用所謂的“朝辰”。 比如西漢武帝元年(西元前104年),太穗在秉子,太初曆法是朝辰法改為定周,兩者的轉換就混淆了很多。直到東漢,曆書家不再使用朝辰,從表面上看,星年和甘治年是一樣的,漢元二年和張帝二年(公元85年,義游),朝廷下令在全國實行甘治年。 從此,甘之紀元固定並一直延續,甘之與星辰年的對應關係被推後,才有了歷史年表。

甘治時代的規矩和甘治時代的規矩是一樣的,都是陽陽陰陰,以六十年為週期。 在後世的史典中,以年名年為主,也有甘之年,由於涉及民間和宗教的形上學內容,使甘之年更加廣泛。 直到北宋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其開端是周時期,第一句是“打永史提格,窮盡玄黃睡,凡三十五年”,意思是從武陰年初到倫子年末,一共三十五年。 從這裡開始,整個資治通鑑將完全使用甘治年表。 未來,大多數人只知道莖枝,不知道星星。

現在我國採用公元年,簡稱公曆,平行農曆,即傳統的贛之年,國家也有國家標準的曆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T33661-2017《農曆編制頒布》。

國標規定,幹鈽年和十二生肖年是正月初一0:00,這與民間宗教不同,例如,如果數上八個字,一年的起點就是初春。 在平時生活中,按照國家頒布的曆法,要想去算命,可以按照宗教習俗從初春開始數。

四、國名年份。

1912年1月1日,中國成立,同時,1912年被確定為中國元年,也就是因為中國這個名字而被稱為國年。 以前沒有這樣的形式,比如清朝國作二百七十六年,沒有大清元年、大清二百七十六年這回事,但是有一年,從1912年開始,每過一年,元年就增加一年。 因為台灣,年表沒有消失,現在已經是113年了。

好了,今天對年表的介紹就到這裡了,寶物只是知道乙個粗略的想法,唯一能用的知識點,應該是算命的時候八字和屬可能不一樣,記住

還記得第乙個問題嗎? “公元1年元年,新友”,他們同年**萬帆激勵計畫,為什麼會選擇這麼複雜的問題......眼淚流......

相關問題答案

    中華民國的皈依與共同時代

    關於年表,自古以來,中國主要採用這些方法。御年是使用古代皇帝的廟號 年號或昵稱的方法。莖枝年是使用天乾年和地枝年的方法。例如,年是嘉午年,年是新壽年。年表,現代中國採用的年代方法 公元,這是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測年方法。年中國建國後,採用公曆,公元年表與年表法平行,但 年表在官方和個人檔案中被廣...

    歷史年表的順序

    歷史年表是按時間順序記錄的歷史事件,它詳細說明了每個歷史時期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以及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在中國,歷史年表通常按朝代單位排列,每個朝代又分為幾個時期,如某個朝代的建立 繁榮 衰敗和滅亡。從最早的書面史開始,中國歷史的年表大致如下 夏朝 約西元前世紀至西元前世紀,是中國傳說中的第乙個朝代...

    古代的年代學方法有哪些?

    古代的年代學方法有哪些?在古代,由於技術和文明的侷限性,人們不像現代那樣使用公曆進行約會。相反,他們採用各種不同的測年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古代的年表方法包括皇帝年表 甘治年表 農曆年表 歷史年表和宗教年表。這些方法中的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點,反映了不同文明和文化理解和記錄時間...

    《易經》基礎的干支年表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甘之年,即所謂甘之年,就是用天乾和地枝來記錄一年,比如 年是桂茂年,年是嘉辰年,年是奕思年。還有年的辛亥革命,這是中國婦女和兒童所熟知的,也就是辛亥年。首先要記住這一年很重要,因為它是我們計算甘治年的基準年。那麼,什麼是天上的莖和地上的枝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 十大天乾是 A B...

    冀語印章和編年史印章

    文字也是其中之一。吉祥字印就是將吉祥字刻在印章上。銘文有祈福吉祥的寓意,也有自我鼓勵的寓意。這種印章起源於戰國時期,盛行於漢代。因為古人敬神信神,做了很多吉祥的事情,所以特意在印章上刻了一些有吉祥意的字,以示吉祥。吉祥語言的印章形式在各種印章中最為豐富,除了常見的正方形 長方形外,還有圓形 心形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