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的所有陳述在文章末尾都是可靠的**。
前言。 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舉世聞名,也被稱為“基礎設施瘋狂”。
如果要建乙個可容納1600多人、占地面積近8萬平方公尺的醫院,需要多長時間?
有人可能會說,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時間。
如果說12天就能建成一家醫院,那一定有人認為這是吹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我們的工人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兩天後,它就交付了。
那就是武漢的雷神山醫院。
現在4年過去了,雷神山醫院還在使用嗎? 醫院的現狀如何?
高層建築拔地而起。
2020年初,農曆新年即將來臨,但讓人沒想到的是,一種威脅全人類的病毒開始悄無聲息地傳播。
而且隨著人員的流動,病毒也被帶到了全國各地。
受影響最嚴重的地方是武漢。
當時,武漢的醫療資源壓力很大,全國各地的醫生自告奮勇前來支援。
這樣的一幕令人淚流滿面,真正體現了“一方陷入困境時四面八方支援”的意義。
醫院的床位也非常短缺,所以在當時的嚴峻形勢下,決定建造乙個臨時醫院來容納病人。
這個時候,時間至關重要,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寶貴。
醫院的選址和設計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完成。
因為有火神山醫院和北京小湯山醫院的先例,所以設計方案還是很快的。
1月27日,雷神山醫院正式開工。
總共有近20,000名建築工人加入了醫院的建設,建設速度非常快。
在短短12天內,它就建成了,並於2月6日正式移交給軍方管理。
可以說,這樣的速度讓很多人都感到驚訝,而且是真正的平坦天空。
不僅如此,醫院的設計也相當合理,包括多種功能,滿足醫生和患者的所有需求。
但是在建成的時候,也有很多困難,也可以說是曲折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施工人員,如果想在短時間內建醫院,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工人。
但當時正值春節,很多工人也回老家過年,一時找不到那麼多人手。
因此,也發布了緊急招聘公告。
接到訊息後,無數建築工人告別家人,毅然決然前往武漢建醫院。
很快,3萬多名建築工人陸續抵達雷神山醫院。
為保證醫院能在規定時間內交付,雷神山建設期間設計了兩班倒的工作模式。
即使在晚上,雷神山醫院也燈火通明,一些工人只是休息幾個小時就起床上班了。
同樣,為了讓醫院的建設更加合理,設計師們也不敢休息,採用了“黑科技”——BIM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計算來設計乙個建築模型,這樣在實際施工中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
即使發現問題,也可以迅速糾正。
當時的情況每天都在不斷變化,最初的計畫是建造50,000平方公尺的建築面積。
然而,所謂的方案跟不上變化,希望能容納更多的病人,所以到完工時,雷神山醫院的面積已經達到了近8萬平方公尺。
建築面積之所以能夠不斷擴大,主要原因是當時的設計非常巧妙。
它採用“I”形建築結構。
因此,從任何方向延伸和擴充套件這樣的結構都非常方便,完全不會影響主體的結構。
同樣,這種設計結構不僅僅是為了方便擴充套件。
另乙個重要原因是醫生的區域和患者的區域是完全分開的。
這意味著醫生和患者之間交叉感染的機會大大降低。
因此,在雷神山醫院,也創造了沒有工作人員被感染的神話。
當時,雷神山有近3000名醫務人員。
但到醫院關閉時,沒有人被感染。
這不僅是因為當時人們的嚴格防護消毒工作,也與雷神山的建築結構有很大關係。
同時,雷神山醫院也是一家非常現代化、高科技的醫院。
醫院建成時,醫院的監控和管理考慮了現代資訊科技的使用。
有先進的資訊管理中心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不僅提高了就醫效率,還為預防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資料。
可以說,能夠在12天內建成這樣一家集現代化和資訊智慧型系統於一體的合理醫院,真的是乙個奇蹟。
雷神山醫院的現狀如何?
4月14日,所有患者均出院,這意味著雷神山醫院也完成了使命。
15日,醫院進行了全面消毒,醫院大門關閉。
從分娩到閉合,歷時2個月零8天,共收治患者2011人次,最終治癒出院1900人次。
雖然雷神山醫院的使命已經完成,但當時它帶給我們的感動,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如今,4年過去了,雷神山醫院依舊屹立不倒,沒有被拆除,只是沒有繼續投入使用。
畢竟,它只是作為存放病人的臨時場所,所以在最後一位病人離開後,就意味著它將退出歷史舞台。
不過,在非典期間做出突出貢獻的小湯山醫院,也在2020年開始改建,如今已成為一流的綜合醫院。
所以,是有先例的,相信雷神山醫院總有一天會發揮作用。
文字 |在雲軒。
編輯 |在雲軒。
參考資料:澎湃新聞——《科技創新強丨科技支撐,創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奇蹟》。
光明網-雷神山醫院清零! 讓我們回顧一下TA的驚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