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春節。
溫 張軍.
我家的春節,和世界上所有的家庭一樣,無論貧富,都是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度過的,節奏忙碌有序。
記得小時候,那時候還不富裕,但農曆還沒來,父母就忙著過春節。 父母很少為過年買新衣服,但一定要給我們的兄弟姐妹們整齊地新增衣服、鞋子和帽子。 媽媽從村里的供銷社或縣城的百貨公司拉布,帶我們去裁縫店做衣服。 雖然這樣的衣服現在看起來很普通,但穿上新衣服的喜悅可以陪伴我們度過乙個元旦、一年、整個童年......
月亮一進,就有更多的小商人和小販來到村里,用馬車從外地賣貨,比如關南的黑棗和花生,大壩上的黃豆和麵條。 由於人們沒有太多現金,他們說他們在賣商品,但他們實際上是在以物易物。 媽媽會拿出一些平時攢下來的食物,換取一些新年用品,這讓我們的過年快樂多了。 新年畫和窗花也是必須的,還買了紙來寫對聯。 最初幾年,人們家裡掛的燈籠很少,父親就用紅紙貼了兩個燈碗,在除夕時點燃。 後來,使用鋼絲焊接燈籠成為一種時尚,燈籠掛在我們家。
雖然那時候一年難得見到肉,但每年春節我們家也要買一兩斤豬肉,除夕晚上吃蕎麥麵餃子,農曆正月初二中午吃肉餃子,是過年的老傳統,也是我們過去一年的希望。 幾年前,我父親從外地回來,每次都會給我買一門大炮,一百兩百發。 我早早地把大炮放在灶筒上,小心翼翼地拆開炕的大炮,新年一聲一聲響起,整個過年是那麼簡單快樂。
上世紀70年代,因為缺電,我們村雖然家家戶戶都拴著電燈,但平日裡沒有電,晚上點煤油鍋。 過了年這幾天,電工們都通電了,當15瓦的燈泡亮起,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更美好了。
農曆正月初一的早晨,父親會早早地去院子裡生火點大炮,小時候會看著窗戶的玻璃,長大後也會和父親一起去院子裡生火。
後來,當我長大了,和多年來一直聽我說話的父母一起,很多準備工作成了我的工作。 後來,我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成家了,但每年春節的時候,我都沒鬼混過。 我會在年前和妻子一起做所有的新年貨,掛燈籠貼對聯,我拿箱尺測量距離,把貼紙掛得有規律整齊。 我認為我們必須敬畏生活、傳統和春節。
現在,每年元旦的早晨,我都像父親一樣,早早起床,在院子裡放鞭炮。 小時候,他把這些快樂分享在他家的窗戶玻璃上,長大後,他每年都會和我一起放鞭炮,就像我長大後一樣。 也許再過幾年,他就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這一幕還會繼續上演。 在平凡的日子裡,因為這些節日,普通人的生活有節奏,有希望,也有挫折。 發自肺腑地說:春節這麼好,人生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