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美日兩國在太平洋戰區激戰,美國雖然以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打敗了日本,但日本頑強的戰鬥力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美軍在朝鮮發動戰爭,我軍志願軍趕到朝鮮戰場與美軍作戰,在美軍裝備和後勤保障以絕對優勢領先於我軍的前提下,我軍還是將其趕回了北緯三十八度線以外,可以說美軍在這場戰鬥中輸得一塌糊塗。
所以,這些年來,美國拍了很多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關於越南戰爭的電影,但幾乎從未拍過關於韓戰的電影,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沒有任何在朝鮮戰場上吹噓志願軍的權利。 就連參加過韓戰的美軍少校也曾這樣說過:"日軍看似兇猛,但志願軍最可怕"。
做出這個評價的人是美國陸軍第二步兵師第5117團團長約翰·馬丁上校,作為美國陸軍高階指揮官,曾分別與日軍和志願軍作戰,他說,在韓戰期間,他終於明白了,中國志願軍真的是不可戰勝的。
據他回憶,戰場上的中國志願軍把敵軍帶走了"乙個接乙個地分裂、包圍和摧毀"但是,由於美軍裝備和實力雄厚,步兵團一般在作戰期間進行攻擊,空軍和遠端炮兵同時掩護和支援,參戰部隊具有豐富的戰鬥經驗,而中國志願軍則因為後勤和補給的限制,只能對敵人進行間歇性打擊, 所以志願軍的作戰計畫不可能取得勝利。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志願軍部隊針對美國率領的聯合**小隊行軍速度的時差,立即調整戰略部署,尋找突擊戰士。
當時,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一舉圍困了50萬北軍,美軍想憑藉絕對的兵力優勢,計畫迅速殲滅北韓軍隊。 但是,當它接近我國附近地區時,我們的志願者對異常情況非常敏感,然後他們計畫與美軍合作,在朝鮮半島的一些地區撤出我們的部隊。 但美軍不知道的是,我軍居然已經用戰鬥力極強的精銳部隊取代了原來陣地上布置的民兵部隊,要讓他措手不及。
在這場戰鬥中,麥克阿瑟作為美軍的上將,在戰爭初期就認為,中國人和日本一樣,只要依靠美國的先進裝備,就能輕鬆取勝,把日本人在太平洋作戰中的經驗完全套用到中國人身上,但實際上這是大錯特錯的。
日軍和我們的志願軍根本無法比擬,日軍提倡瘋狂自殺的概念,而美國不講究戰術裝備,只需要敢死敢打國家就可以投入戰場,但中國是為了國際和平, 為了體現自身的戰術價值,深入朝鮮半島支援朝鮮對抗美國,雖然我軍在韓戰中的傷亡人數也很大,但與美國相比,裝備在這樣的壓力下卻是極其落後的結果。
面對惡劣的環境、物資匱乏、敵人的強大,中國志願軍英勇抗擊美軍,在上甘嶺地區,面對比自己高數倍的敵軍,依然不屈不撓,敵人發射了數百萬發炮彈,派出100多輛坦克衝鋒。
我軍還是和它決一死戰,最後打敗了敵人,從而創造了世界性的戰鬥奇蹟,這也是為什麼美軍上校會如此評價志願軍,肯定志願軍的戰鬥力,我軍成為舉世聞名的陸戰之王。
現在當我們回顧當年的戰爭時,我們的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作戰,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是為了保護國家的完整。
我們一定要了解這段歷史,銘記英雄精神,光影無聲,歷史健全,回首往事,凡是渴望和平的中國人,都能在那段歷史中找到守家的愛國精神,只有牢牢傳承先輩心願,勇往直前,才能不辜負那些逝去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