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楊秀清手裡有重兵,京師也在他手裡,為什麼會輸給沒有實權的洪秀全? 作為太平天國的實際掌舵人,集政權、軍權、宗教權於一體,楊秀清的失敗非常突然,還沒來得及反應就死在了魏長輝的刀下,但也在意料之中。
楊秀清為什麼會失敗,為什麼在災難來臨之前,他根本沒有做好準備? 善待身邊的人,才能在關鍵時刻保住性命。 自古以來,大臣們的失敗都是在一瞬間,楊秀清就是乙個典型的例子,但只要他懂得如何贏得人心,東方之王就不會是“天父**”。
1856年,楊秀清的勢力一飛沖天,卻輕而易舉地被處死,確實很有意思。 大家都知道,天王洪秀全沒有實權,也沒有直軍,京師的駐軍權也不在他手裡,洪秀全是在利用魏長輝、石大開、秦日剛的力量,消滅東王。
楊秀清坐南京,韋長輝、石大開、秦日剛都在其他地方作戰。 這樣一來,想要用武力消滅東王的勢力,就必須從全國各地調兵調馬馬,命令各界諸侯“秦王”,動用自己的力量去戰鬥。
洪秀全要下達“秦王”的詔書,就必須找乙個靠譜的人。 這個人必須具備這些條件。
首先,你可以直接與天王洪秀泉接觸,自由進出天王府,而不會讓楊秀清懷疑。 換句話說,他可以充當洪秀全和楊秀清之間的“中間人”。
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責任制”,天王是虛實的國家元首,楊秀清實際上控制著政府與政府。 但洪秀全畢竟是國王,楊秀清是臣子; 楊秀清處理完檔案後,還需要洪秀全以他的名義簽字確認,然後發給各個部門。
這樣一來,在東王府和天王府之間,肯定有乙個來回“奔波”的人。 這樣的人,哪怕平時進出天王府,也沒有人懷疑,楊秀清也覺得這只是套路而已。
其次,他有一定的實權,可以調動京軍的兵馬,讓秦王軍進城。
京都定後,北方之王魏長輝控制了京師的駐軍,後來被東方之王楊秀清剝奪。 此時,天京的兵馬都是東王的,沒有楊秀清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進城。
北京師防守嚴密,檢查站布滿,一般情況下,魏長輝的“秦王軍”根本進城。 一旦強行突破,楊秀清肯定會注意到,等到東方之王準備好了,魏長輝就一定會被打敗。
這樣一來,在魏長輝進城之前,鎮守京石城城門的太平軍(東王兵)肯定會調走,或者換崗,讓北王搶缺口,迅速進城。 所以,這個人一定能夠調動兵力,不讓東王的士兵產生懷疑。
此外,他熟悉東王府的部署,可以指揮東王府的衛隊。 東王府的守衛很多,僅憑魏長輝的三千兵馬,很難迅速消滅他們。 楊秀清反應過來,發出“造反”訊號,將東王軍出動天京城,魏長輝也失敗了。
這樣一來,魏長輝闖入東王府的時候,就不會遇到東王衛兵,過早暴露目標了。 一旦楊秀清被處死,東王兵們就群龍無首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到底,此人一定是忠於洪秀全,對楊秀清懷有深仇大恨,不會一時叛逃。
那麼,符合這個條件的人是誰呢? 答案是,丞相天官正左天侯,楊秀清自認為的鐵桿知己陳承英,也就是陳玉成王的舅舅。
陳成英是朝廷的首領,是東宮的首席文官,又是書生,這一點很重要。 楊秀清很聰明,但是他從來沒看過書,需要靠乙個“幫手”來審閱檔案,而陳成英就是負責人。
太平天國的中心是東王府,東王府的手下處理軍務,楊秀清是文盲,所以陳成英自然會做這個工作。
出於工作原因,陳承英經常出入天王府,充當東王和天王之間的紐帶。 陳承英為人正直,政務能力強,楊秀清也非常信任他。 楊秀清平日裡下達命令,全靠陳成英。
通過陳成英,洪秀全可以順利地將“秦王”的詔書送出去,讓天王的使者避開楊秀清的眼線,到江西瑞州去找魏長輝,到湖北洪山找石大開,讓他們率兵進京。
魏長輝帶著三千兵馬歸來,陳承英已經捏好了時間,在改變防禦的那一刻,讓北王的軍隊進城,搶占街道,設定障礙,準備一場可能發生的血戰。
一切準備充分,陳承英率領“秦王軍”殺東宮。 這時,屋子裡的侍衛已經調走了,楊秀清的敗局已經決定了,他輸給了身邊的人和陳承英。
那麼,既然他是東王府的首席文官,東王楊秀清也欣賞他,陳承英為什麼支援洪秀全呢? 跟著楊秀清,一起對付強派,支援東王天王,不是很好嗎? 答案是楊秀清不會善待身邊的人,陳承英心理上很不安。
1854年,在“牧馬人事件”中,楊秀清大鬧,不僅用拐杖罵秦日剛和黃玉坤,就連陳成英也被拄著拐杖拉出來,罵了一百塊板子。 楊秀清的舉動,讓陳成英又恨又怕。
1856年,秦日剛東進,不分勝負,在金壇與張國良對峙。 楊秀清再次演繹《天父降臨人間》,說秦日剛和陳成英“幫妖”,指責他們對清軍不利,甚至想投降。
楊秀清以“天父”的名義訓斥,陳承英不由得嚇了一跳。因為,楊秀清對身邊的人非常苛刻,一旦認為自己對自己不敬,官職再大,都會被折磨甚至處決。
在陳成英之前,東王府的朝廷官員的首領是曾水遠和李守春。 無論是資歷、能力,還是家境,曾水源都把陳承英甩了幾條街,兩人不在乙個檔次上。 結果呢? 楊秀清因為一件小事,就斬殺了曾水遠和李守春。
事由是曾水遠和李守春正在商議政事,聽到門外的宮女低聲說:“東王若是**,你就難了。 ”
楊秀清平日裡囂張跋扈,得罪人太多,身體也不好。 宮女經常被打,所以她抱怨。 曾水遠和李守春聽了這話,卻沒有處理,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件小事。
隔牆有耳朵,到處都是楊秀清的人,宮女的話很快就傳到了楊秀清的耳朵裡。 楊秀清很生氣,立刻“天父下凡”,處死了幾個宮女,順便把曾水遠和李壽春叫來審問。
天父“訓斥曾水遠和李守春,說他們明知宮女犯了錯,卻沒有及時匯報,這是對東王的不敬。 然後,“天父”更是怒火中燒,要求將兩人處死,曾水淵和李壽春就這樣被斬首,這也是一場悲劇。
曾水遠和李守春確實有過錯,但罪不大,楊秀清的舉動無非是告訴眾人:“只要你們不尊敬東方王,敢對我不利,就算是身邊的親信,也不會手下留情。 ”
陳成英看來,楊秀清可以為了一件小事處死曾水遠和李守春,他也可以為了什麼事情而自殺。 就這樣,陳承英選擇了站在洪秀全、魏長輝、石大凱、秦日剛這邊,聯手對付楊秀清,換取一條生存之道。
楊秀清的失敗告訴我們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善待身邊的人,要寬容。 十六國時期,被譽為孫策“微縮版”的姚翔,為人友善,性格十分魅力十足,就連尹昊派來的幾批刺客都被他感動,叮囑姚翔要注意防備尹昊。
在同一時代,李秀成的人格魅力也非常高。 蘇州危難之際,高永寬等8位將領已經向清朝投降,但他們不願意把李秀成當“選票”,直到李秀城離開蘇州才祭城。
如果楊秀清擁有姚翔和李秀成一半的人格魅力,懂得善待人,給別人一點面子和尊嚴,他就不會在權力巔峰時被魏長輝襲擊時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