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八年,董明珠在兩會上提出降低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每次都引來不少掌聲。
然而,她的提議並沒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很多人一定在想,我不是自由營銷者嗎? 你怎麼能不支援減稅?
原因如下:什麼是減稅?
讓我們來看看聲稱要減稅的川普,他一上台,就像老虎一樣凶狠地運作。
川普上任後實施的減稅措施如下:
減稅和就業法案:2017年12月簽署成為法律。 該法案將公司稅率從35%大幅降低到21%,並對個人所得稅進行了調整,減輕了許多納稅人的稅收負擔。 此外,該法案還提高了標準扣除額,並對房地產稅、遺產稅等稅收進行了修改。
個人所得稅減免和調整:川普**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標準扣除額和調整稅級,以減輕個人所得稅負擔。 這些措施旨在使更多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受益,並鼓勵經濟增長。
公司稅收減免:川普**將公司稅率從35%降至21%,以提高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就業機會。
資本利得稅調整:川普**還調整了資本利得稅的稅率和計算方式,以鼓勵資本投資和經濟增長。
這個操作是不是很棒? 你要馬上為他鼓掌嗎?
等等,行動確實兇猛如虎,結果卻是騙了二百零五。
看看美國聯邦在四年任期內的支出:
2017: 35萬億美元。
2018年:36萬億美元。
2019: 41萬億美元。
2020: 66萬億美元。
有減稅嗎? 如果真的減稅,怎麼能年年花錢呢?
稅收的本質是**支出。
減稅不削減開支就像欺騙SB,這句話是幾年前一位奧地利老師對川普的評價。
川普減稅了嗎? 當然不是,而只是乙個欺騙選民的政客。
稅收的本質,讓我們稍微看清楚一點:
你要觀察乙個社會的稅收情況,你不需要看稅率,你只需要觀察**的支出。
因為現代**與古代**完全不同。
近代的徵稅方式很多,遠遠超出了古代的想象。
通貨膨脹是一種稅收; 國債也是一種稅收; 社會保障制度也是一種稅收,儘管它們不被稱為稅收。
川普之所以沒有實質上減稅,反而加稅,是因為美國聯邦政府不斷發行國債用於支出。 以下是美國聯邦**在過去四年中增加了多少。
2017年:約增加105萬億美元的國債。
2018年:約增加127萬億美元的國債。
2019年:約增加142萬億美元的國債。
2020年:約增加208萬億美元的國債。
公尺利在阿根廷的改革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實現財政平衡,即不借錢消費。 這是減稅的基本出發點。
如果你真的想減稅,你必須這樣做
稅收與公共支出相對應,而公共支出與公共事務相對應。
最終,它決定了稅收支出是上公升還是下降。
如果想搞產業補貼、公辦幼兒園、各種福利制度,幫助地方政府還債,建設各種基礎設施,那麼越來越多的權力,必然會導致支出的增加。
支出的增加是稅收的增加,不一定是表觀稅率的增加。
但現在我們面對的卻是各種**不斷呼籲**增加事務力量的局面,比如這張***表,有人提出免費醫療。
這些提出各種增加權力的代表從未談論過錢從哪裡來。
中國目前的財政狀況非常糟糕。 從**到地方層面,是赤字**,即支出大於收入。
但是,人們並不滿意,他們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他們必須繼續這樣做。
面對如此多的需求,這種不斷推動權力的呼聲如此之高,減稅的空間在哪裡?
目前,中國公共支出最重要的改革應該是如何保證國際收支平衡。
也就是說,我們正面臨著不斷借錢消費的局面,地方債務的嚴重性大家都知道,有些小地方甚至一次借了幾百億、幾千億。
* 過度消費,不斷用錢解決所謂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
因此,中國目前沒有減稅的空間。 因為開支那麼大,權力那麼大,要管理的事情那麼多,怎麼能減稅呢? 讓我們先減少債務。
名義稅率降低了,但權力卻沒有減少,你可以看到的是公共支出在飆公升,債務在上公升,不是稅收少了,而是稅收在增加。
公尺利上台後,追求財政平衡,削減公交補貼和燃油價格補貼,不減權,怎麼可能實現財政平衡。
在公共支出增加和債務增加的背景下,降低個人稅門檻根本沒有效果。 因為,這是最大的稅收之一。
必須控制最大的稅收
最大的稅收是通貨膨脹。
董明珠的提議之所以受到好評,是因為她的提議似乎是在為低收入人群說話。
另一方面,通貨膨脹是一種針對窮人的稅收。
假設二十年前,有乙個農民打工,每年把收入的30%存入銀行,現在結果如何?
如此一來,在時間線的維度上,他每年存的錢,都是在遞減的貶值,越早存,貶值的就越多。
雖然他可能沒有被徵稅,但他20年積蓄的實際折舊可能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七八十,折舊的錢去哪兒了? 它被轉移走了,這是一種稅收。
如果我們不控制通貨膨脹,那麼中國最貧窮的人群,收入最低的人群,只能靠存工資來應付未來的生活,將永遠貧窮。
在通貨膨脹中,誰是受益者,首先是**。
中國各級國有企業負債較多,當通貨膨脹時,這些債務會縮水。 二十年前,借一萬元會讓普通人難以還清,因為月薪只有1000元,可能要幾年才能還清,但現在卻變得容易多了。
債務在通貨膨脹中被稀釋。
同樣受益的還有許多中產階級和大膽經營的企業,他們在通貨膨脹中大膽借錢**資產,只要借錢,他們就會賺錢。
因為他們不斷發行貨幣,結果是他們的債務會越來越小。
而收入最低的那群人,比如農民工和買不起資產的普通人,會發現即使努力工作,也買不起任何資產。
對於收入不到1萬元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稅率,而是不要再印鈔票了。
因為只要印鈔票,他們存款的購買力就轉移到了那些負債的人手中,包括**、國有企業和各種有大額貸款的人。
比個人所得稅高得多的稅種是需要減稅的
普通工人收入結構中最高的稅是多少?
這不是個人稅,而是社會保障。
目前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是5000元,乙個月拿1萬元要交多少稅? 290件。 這個比例,說實話,在全世界都被稱為低稅,只佔29%。
但是你需要為社會保障支付多少錢?
我告訴你:3450元是整整12倍的稅。
據央視新聞網訊:目前,我國“五險”總額相當於工資水平的40%,社保繳納率在世界181個國家中排名第一,為4是北歐國家的6倍和3倍。
此外,社保支出總額也在逐年增加,社保保險費率仍在逐年遞增。
儘管它已經是世界第一,但它仍然是第一,可見中國社會保障支出的壓力有多大。
但是,減少社會保障支出難嗎? 這是非常困難的。
當你看到延遲退休導致的**時,你就能理解,幾乎所有人都在罵人,沒有人願意接受社會福利支出的減少。
其他支出可能成為臨時支出,減少相對容易。 有些專案可以停止,例如最近要求負債較多的地方不要啟動新專案,甚至一些公用事業可以停止發行資金,這可以使它們公司化並成為自負盈虧。
但是,要處理這種系統性的、跨時的、全民的福利計畫是多麼困難。
年輕人一進入社會,就要繳納如此高的收入比例,這才是真正應該重視的大問題。
時間長了,年輕人容易出現各種情緒,比如躺平、不結婚、面臨房價等一系列問題。
因為稅收太重了。 可以說,收入越低,社保支出對他們來說就越痛苦。 10000元的收支和5萬元6、7000元的收支差別很大。
那麼減稅的正確方法是什麼呢?
什麼是正確的減稅?
如前所述,就是減少公共開支,減少權力,讓**少負責。
如果需要食品安全,甚至食品安全越來越嚴格,市場監管部門就需要招收大量人員。
在東莞幼兒園,這樣的裝置甚至安裝在廚房裡,只要有非特定的人進入(包括老闆),那麼自動報警就會通知市場監管部門,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如果你管理得這麼精細,你需要乙個IT系統,你需要有人來監督它,這都是錢。
有些人喜歡說這個國家有錢。
他們說1億元免費醫療就夠了,那就大膽做吧。 2023年中國居民醫保總支出將達到3.2萬億元,如果免費,肯定是翻倍,免費,你還怕去醫院嗎?
這幾萬億就變成了每人每年幾千元的稅費,乙個家庭要增加幾千元,老百姓能買得起嗎?
所有主張免費的人都希望別人承擔代價,他們不想為此付出代價。
更重要的是,國家有錢嗎?
但只要看一下各級的支出表,就會發現,每年收的錢都不夠花。 如果是乙個家庭,你會認為這樣的家是乙個富裕的家嗎?每年,我都吃光了,我借錢花掉。
如果你看看南美國家,有多少國家因為過度消費而從發達國家變成了貧窮國家。
減稅最重要的不是減稅的命令,而是事務權力的降低。
你不必擔心那麼多事情,那麼支出就會減少,人也會減少。
但是我們在各個社會看到的是,這些人一方面呼籲減稅,另一方面又主張增加福利和加強各種監管
提高門檻不是乙個好主意。
提高閾值隱含的是乙個斷言。
也就是說:富人應該多付錢,窮人應該少付錢。
如果公共支出惠及所有人,為什麼不讓每個人都買單呢?例如,每個家庭都領取了教育基金,九年義務教育是義務教育。
為什麼有些人必須納稅來支付他們的教育費用,而另一些人則不需要?
為什麼高收入的人必須為低收入的人支付教育費用?
如果乙個城市裡的每個人都使用公共道路,那麼無論他們是富人還是窮人,這難道不應該是一樣的嗎? 如果你想區分,那麼司機應該支付更多的費用,因為他佔據了更多的道路面積。
更接近市場原則的稅收難道不應該是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嗎?
享受**規定的義務教育者,應繳納費用。 試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是一家人,那麼讓家裡有錢人為沒錢的人掏錢給孩子的教育費,你能張開這張嘴嗎?
所以這個提議,暗示對富人徵收更多的稅,本質上是一種錯誤資訊,導致了一種更可怕的稅收模式,即窮人應該得到補貼,富人應該繳納更多的稅款。
這種模式在西方國家被廣泛實施,並帶來了資本的逐漸貧困化。
代表提出的任何建議都應該是乙個系統的計畫。
如果你要求免費醫療,你要談談錢從哪裡來?
如果不包括減稅計畫,這種提議的結果是低收入人群將減稅,而另一部分人口將增加稅收。
這成為增稅方案。
這毫無意義,你認為對窮人減稅,對富人增稅一定會使窮人受益嗎? 當然不是。 結果,資本減少,最終對每個人都不利。
如果你同時削減支出並降低所有人(而不是某些人)的稅率,我認為這是減稅的正確建議。
只從私人那裡花的錢是最有效的。 稅收越多,市場就越扭曲,將資源錯誤地分配給效率低下的領域。
在我看來,董明珠的建議只是為了獲得**掌聲而已。 她非常喜歡它。
如果你真的想參與公共政策,沒有基本的經濟知識,你只能胡說八道,成為吸引眼球的東西,個人被乙個有良知的社會評價,卻沒有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