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粘新)。畜牧業上游與糧食安全息息相關,下游與人民肉、蛋、奶安全息息相關。 目前,我國糧食安全已基本得到保障,飼料糧安全成為糧食安全的主要矛盾。 據統計,2023年我國大豆進口量為9941萬噸,同比增長11噸4%,佔所有糧食進口的6%以上。 大豆專注於滿足飼料需求。 近兩年來,第乙份檔案把節糧減損全鏈條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我國擴大大豆生產成本非常高,需要在穩定大豆產能的同時,加快挖掘育種、飼料和育種管理的節糧潛力。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浩在《關於利用數字技術為畜牧業注入新品質生產力的提案》中提出,節糧增效,節約飼料糧關係到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飼料領域,國內大部分飼料企業仍在使用國外配方軟體,數字配方技術能實現自主的只有少數,資料庫建設,還有很多細分的畜禽品種和原料尚未摸清; 雖然在生物識別技術、智慧型環境控制裝置、養殖機械人等方面有很多創新產品,但基於真實場景、解決真實痛點的應用仍然相對較少。 在嚴防豬病的背景下,科研院所人才與技術優勢與企業場景優勢的融合有限,大部分技術方法和產品樣機都處於實驗室階段,距離新品質生產力的形成還存在“最後一公里”問題。
數字技術在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減少糧食損失方面的應用潛力非常大。 但目前養殖企業受生豬週期影響較大,規模化投資難度較大,相關政策支援較少。 為此,劉永浩提出了三點建議:
加快布局數字生物育種創新體系。 採用一流資金、院所人才、企業場景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創新模式,構建“IT+BT”融合的智慧型育種研發體系。 推進生物大資料、智慧型設計等基礎演算法和模型的研發,構建IT驅動的生物育種創新體系。 以龍頭企業為創新主體,支援農業相關企業建立實驗室和研發設計中心,推動數字生物育種新形態發展。
支援獨立營養資料庫和配方軟體的開發和應用。 利用政策資金引導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開展自主重點配方資料庫建設,科研院所開展公益性資料庫建設,同時支援企業自主開展特色資料庫建設,減少對外部軟體和資料庫的依賴; 並降低卡住的風險。為飼料養殖企業軟硬體技術改造提供財政補貼和支援。
加強畜禽數位化養殖平台和智慧型裝備的研發推廣。 一是引導科研院所開放人工智慧、大資料演算法和技術庫,企業開放精準投料、體重考核、生物識別、糞便清除、環控、巡檢、防疫等場景庫,推動現場技術融合,基於真實場景開展專案審批。 二是集中精力解決高浪費、大損耗、低效率的真正痛點。 三是支援科研院所與企業合資設立專業服務機構,推動科技企業在市場上的整合成果,包括科研系統、創新演算法、智慧型裝備等的聯合開發,帶動行業數位化培育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