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同位於南太平洋的小島國諾魯重新建立了外交關係。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這個小而遙遠的島國,它遠離我們的國家,位於南太平洋。
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總面積只有21平方公里。
根據 2021 年 10 月 30 日的最新人口普查,該島的人口相對較少,總人口為 11,680 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554 人。
從其人口的年齡結構可以看出,它是乙個年輕的國家,中位年齡為21歲6歲。 而且,該國的男性略多於女性,性別比例為1018 名男性至 100 名女性。
根據目前的人口增長率,到 2038 年,該島的居民人數可能達到 20,000 人。
諾魯的大多數人口是諾魯族群,諾魯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 此外,由於與澳大利亞的密切關係,**和商業活動以英語進行,超過60%的居民能說流利的英語。
由於它曾經是德屬紐幾內亞的一部分,島上有相當多的人說德語。
這個偏遠的島國在國際上鮮為人知,也沒有成為乙個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平均每年只有200人,被認為是世界上旅遊最少的國家。
然而,這裡居住著大量的華人,華人社群在當地人口中的比例波動很大。
2002年,本地華人463人,佔46%。到2006年,這一數字下降到61人,僅佔總人口的0.0%6%,但隨後逐漸增加。
目前,島上大約有六七百名華人,約佔總人口的5%。
華人來這裡主要是為了開餐館,諾魯雖然小,但商機巨大。
眾所周知,1968年獨立後不久,該國於1970年以2100萬美元的價格從澳大利亞購買了鳥糞採礦權。
經過數百萬年的積累和發酵,鳥糞成為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優良磷肥。
從那時起,諾魯的年收入估計為1億美元。 當時,該國人口剛剛超過 6,000 人,人均收入為 140,000 美元。
1970年,美國的人均GDP僅為5,200美元,約為諾魯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現在,隨著鳥糞資源的枯竭,諾魯的經濟不如以前好,GDP為133億美元,人均收入10,125美元,處於中等收入水平。
中國人選擇來諾魯的原因多種多樣。目前,島上大約有5、600名華人,約佔全國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來自廣東台山,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來島之前就認識了。
中國人雖然擅長務農,但離開家鄉後,往往選擇做生意,尤其是開餐館。
儘管諾魯島有數千年的人類居住歷史,但其文明卻落後了。 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該島仍處於部落階段,飲食文化不發達,主要以熱帶水果、螃蟹和龍蝦等當地特產為食。
西方人的到來逐漸引入了西方飲食文化。 然而,由於當地資源稀缺,居民的飲食習慣並沒有明顯改善。
直到諾魯獨立後,它才通過鳥糞成為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國家,才能夠進口大量海外材料,豐富居民的生活。
在此期間,島上的食品市場仍然是乙個未開發的地區。
於是,中國人逐漸來到這裡開餐館。
當時島民對生活條件的要求不高,有空調住宿就夠了,剩下的錢都用來休閒消費。
由於島嶼面積有限,環島僅半小時車程,居民的主要娛樂活動是與朋友一起吃飯喝酒。
這意味著他們在食品和飲料消費上的人均支出遠高於其他國家相同收入水平的人。
在鼎盛時期,島上的餐館數量達到數百家。
平均每 100 人就有一家餐廳,引發了激烈的競爭。
由於生意不景氣和其他原因,許多人選擇離開諾魯,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到2006年,島上的中國人數量驟降至幾十人。
諾魯**規定,必須有三個以上的人開一家餐館。
這導致大多數中餐館都有三名以上的員工,通常由乙個三口之家經營。
除了餐飲業,還有從事其他行業的中國人。
諾魯幾乎所有的供應都需要從海外進口。
雖然糧食進口與中國關係不大,但在進口高價效比的工業產品方面,東亞國家是主要國家。
因此,也有從事進出口的中國人**。
據統計,2021年,中國對諾魯的出口總額為1120萬美元,進口為1020,000 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機械零部件、精煉石油和家居用品等,主要出口省份包括浙江、廣東和河北。
這顯示了國家發展的優勢,擁有更有利產業的國家可以提供更廣泛的就業機會,包括海外僑民的賺錢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