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一家原子能公司向中國提供了25噸高濃縮鈾,這些鈾將被運往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一座新核電站。 據悉,該核電站將通過快分子反應堆完成一級核燃料的提取。
這一訊息引起了五角大樓的注意,據推測,如果中國使用這些濃縮鈾,到2035年,其核彈頭的數量可能會從目前的400枚增加到1500枚。
屆時,中國將成為與美國和俄羅斯相提並論的核超級大國,這將對當前的核戰略態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真的是這樣嗎?
高濃度鈾,這種危險物質,其濃度超過80%是高濃縮鈾,超過90%是**級鈾,只需要幾公斤就可以製造出足夠的核能來摧毀一座城市**。
然而,世界上最高的物質之一真的可以交易嗎?
高濃縮鈾來之不易,它涉及無數艱苦而複雜的精煉過程。 據史料記載,最早公開進行高濃縮鈾貿易的國家是美國和俄羅斯。
在冷戰期間,兩個超級大國不遺餘力地製造了大量的高濃縮鈾。 據統計,在蘇聯鼎盛時期,他們擁有高達45,000枚核武器**,但當蘇聯解體時,這個數字下降到27,000枚。
這些原子核含有900多噸高濃縮鈾。 然而,儘管俄羅斯擁有大量核武器,但由於經濟原因,它無法維持和維持它們。
在此背景下,1994年1月14日,柯林頓和葉爾欽達成協議,俄羅斯同意在未來20年內向美國提供約500噸從核彈頭上拆解的高濃縮鈾,總價值為120億美元。
這筆交易對於解決核安全問題、緩解核擴散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新文案的核心思想與原文相同,但用更簡潔流暢的語言表達,同時增加了一些細節和背景資訊,使整個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美國從俄羅斯購買了14,666噸濃縮鈾,其中一些可能被稀釋並摻雜了雜質,而美國則指責中國“別有用心”地購買了25噸高濃縮鈾。
這就引出了乙個問題,美國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 出於什麼原因?
要了解中國購買鈾的目的和用途,首先要了解中國是否打算將其用於製造核武器。 據美國**介紹,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新建的核電站是霞浦核電站,它採用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技術,是中國核電站發展“三步走”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
與佔世界核反應堆大多數的熱中子反應堆相比,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具有明顯的優勢。 天然鈾中只有 007%是可用於裂變的鈾-235,其餘99%2%是鈾-238,難以裂變,但在快堆中,鈾-238會轉化為可裂變的鈽-239,這也是快堆的主要燃料。
因此,中國購買鈾的主要目的是發展核電站,而不是製造核電站。
據中核集團快堆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密介紹,通過快堆,人類可以將鈾資源的利用率從目前的1%提高到60%。
此外,快堆還可以消耗熱反應堆產生的長壽命錒系元素,從而減輕核廢料地質處置的負擔。 放射性物質的衰變期也將從20,000年減少到200年。
在快堆領域,俄羅斯是“老大哥”,我們與俄羅斯的合作可以學習先進技術,同時這些鈾也可以用於民用核能領域。
美國擔心中國在反應堆中使用鈾-238轉化鈽來生產核**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這主要涉及乙個問題:核**到底是做什麼用的?
為了戰爭?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越南的教訓中,我們已經有了核彈,但我們沒有使用核**,而是用槍對付越南人。
因此,使用核**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原子彈並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認為人是關鍵。 核**主要用於威懾他人,乙個國家的核威懾能力的有效性可以根據該國的核報復能力來判斷。
核報復能力是指一國在核攻擊後穿透敵方防禦系統的能力,並衡量對方造成的損失。 如果乙個國家的核反擊能夠讓對手感到難以忍受,那麼這個國家就形成了有效的核威懾力量。
據外媒估計,中國目前擁有約450枚核彈,與美國和俄羅斯的數千枚核彈相比相對較小。
我們沒有很多核儲備,但它們足夠強大。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曾說過:“中國有幾顆原子彈,即使只有6顆,也沒人敢轟炸中國的城市。 ”
這是因為這6枚核彈頭足以讓敵對國家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根據以往戰爭的經驗,當美國和蘇聯(俄羅斯)在常規戰爭中有超過10,000人時,他們將開始考慮退出戰爭。
而中國的6枚核武器不僅具有極高的隱蔽性和機動性,讓美國很難在第一時間解除中國的武裝,而且一旦遭受美國的核攻擊,即使只剩下一枚核武器,也會給美國人造成很大的傷害。
因此,雖然我們的核**很小,但足以保護我們。
新的副本可能是:美國只敢對沒有大規模殺傷力的伊拉克使用武力,卻對真正擁有如此**的朝鮮視而不見。 我國整體工業實力居世界第一,完全有能力生產數萬枚核**。
但有必要嗎? 除非我們有乙個超級**能夠徹底摧毀隱藏在地下、山丘、鐵路、深海的敵人的核**,否則核**只能用於威懾。
我國一向表示,它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此外,製造大量核武器需要鉅額投資。 據統計,從1940年到1996年的56年間,美國在核研發、生產、部署和維護方面的支出為5%5萬億美元。
這還不包括儲存和放置有毒和放射性廢物所需的3 200多億美元處置費用,以及在隨後的核裁軍情況下拆除核**所需的200多億美元。
雖然 5在這5億美元中,7%用於核生產和研發,但56%用於各種運載系統的維護和執行。 冷戰期間,美國在數萬枚核武器上投入巨資,而蘇聯則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到重工業中,導致生計產業嚴重滯後。
因此,美國和俄羅斯別無選擇,只能選擇繼續裁軍。 中國選擇不參與軍備競賽,僅將其用於自衛。 只有當美國或其他國家軍事水平達到需要生產數千枚核武器**以恢復戰略穩定這一不可理解的地步時,中國才會考慮。
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與西方的技術差距很可能逐漸縮小,甚至部分超過,而不是擴大。 因此,中國沒有理由在生產核能上花費大量資金,而應該將這些資金用於新型**的研發。
美國人對中國核力量可能增加的擔憂純屬無稽之談。 他們堅持認為,中國的核擴張是由於他們在俄烏衝突中的謹慎態度,導致中國認為加強核武庫可以阻止美國介入台灣。
然而,這顯然是無稽之談。 俄烏衝突是兩國之間的衝突,台灣是中國內政。 中國收復叛亂省份是很自然的,如果中國決定統一台灣,那麼只要烏克蘭願意,乙個較小的島嶼就不會拖延,也不會給美國人製造麻煩的機會。
美國位於太平洋的另一邊,在第一島鏈內。 雖然理論上對抗中國只有一條路——直接核戰爭,但從美軍在越南、伊拉克等地撤軍失敗的經驗來看,美國真的敢冒這樣的風險與中國開戰嗎?
答案是否定的。 因此,美國積極推動中國和俄羅斯交易高濃縮鈾的事件,實際上是為自己服務。 目前,美國已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這是雙方共同的戰略目標。
他們通過炒作中國的“核擴張”向對方施壓,並藉此機會向國會索要資金,推動核武器的實戰。
儘管美國存在厭戰情緒和經濟問題,但可以通過像蘇聯那樣誇大“中國威脅”來克服這些問題。 美國是乙個現實而自私的國家,認為大國整體國力和國際戰略地位的變化將影響它們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利益分配規則。
因此,美國正試圖通過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崛起,包括技術封鎖、國際汙名化、政治小圈子和軍事核擴張。 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大國,都不願意主動讓權,甚至為了維護霸權地位,想延緩中國的崛起。
美國遏制中國的手段是全方位的,包括科技、政治和軍事。
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多年裡,美國一直致力於核不擴散,歐巴馬甚至提出了“無核化”的全球願景。 然而,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美國對核**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川普將“發展軍事能力以對抗競爭對手”列為重中之重,而核電作為軍事力量的王牌自然受到高度重視:“大國競爭必須在威懾威脅、消耗對手資源和包圍盟友方面發揮綜合作用。 ”
拜登上任後還明確表示,“必須應對對美國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觀構成的挑戰,以應對最強大的競爭對手。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能放棄“首先使用核**”的立場,而是需要公升級其核**,並大力推進其核力量的現代化,以確保美國的核優勢並應對未來的威脅。
美國的根本目的是防止中國崛起,即使中國是以防禦為導向的核戰略,美國也會編造聳人聽聞的新聞頭條來影響公眾。
儘管西方人認為美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仍有許多人相信平坦理論。 對美國來說,關鍵是要讓本國人民相信中國威脅論,而不是中國人是否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