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寫了一篇文章《等你老了,做不了了,回鄉裡老家吧》。
一位讀者留言:“以後老了,就回鄉下生活。 喜歡日出和工作,日落和休息,在東籬笆下採摘菊花,悠閒地看南山,遠離城市的喧囂。 ”
有讀者反駁說:“沒有房子,沒有好的醫院,沒有學校,為什麼要回去? ”
有一位名叫“流星雨”的讀者感慨地說這些年來,他和家人一直在城裡打工,但因為工資低,一直沒有買房。 回不了老家了,老房子已經倒塌了,到處都是茅草和青藤。 以後到了五六十歲的時候,也不敢多想怎麼安排。
在古代,在外面有名望的人,總會回家。 村裡人放了很多鞭炮歡迎他的到來。
如今,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乘坐小型汽車返回家鄉的人數也有所增加。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許多村莊裡,都有鎖著大門的西式小建築。
時代在變,但對回家的期望從未改變。 在村里蓋新房子的人讓我們肅然起敬。
只有當鄉下有房子時,我們才能保留懷舊之情,找到生活的“根”。
前幾天,我的大表哥阿婉賣掉了城裡的房子,去鄉下蓋新房。
親戚們都罵阿婉,他太衝動了,辛辛苦苦幹了20年,終於在城裡扎根了,怎麼可能回去?
阿旺在群裡說,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唯一的女兒去廣州打工了。 城市熱鬧非凡,卻找不到靈魂。 回到家鄉,以種菜為生,雖然很辛苦,但是沒有壓力,我會很開心。
阿婉的家鄉離縣城十多公里,家裡有三畝地。 世代都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在阿灣這一代,它已經發生了變化。
親戚們聚在一起時,阿旺多次回憶起童年時在菜地裡野奔波的場景。
當然,村前的溪流也很迷人。 清澈的溪水,乾淨的魚蝦,螃蟹側身行走,偶爾還有小鴨子在水面上划水。
小橋、流水闖入了流浪者的夢境多少次?
在家鄉有房子是回到家鄉的必備條件。 六十歲那年,我吹著村里的晚風,仰望星空,靈魂又回到了原地。
生活在農村不會面子不大,會比那些被房貸壓垮的人更接地氣。
有一種人,把農村什麼都賣掉,然後借一筆錢在城裡買房。
我的一位鄉親在深圳買了一套70多平公尺的房子,打算一輩子扎根深圳,但房貸的壓力也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上個月,這傢伙丟了工作,急得像火鍋裡的螞蟻,畢竟他停不下來等他還貸款。 好在不到乙個月,他又被錄用了,松了一口氣。
在城市退休很昂貴,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
對於喜歡過輕鬆生活的人來說,與其一味擠進大城市,不如“退後一步,開天闢地”——把城市當成職場,退休後在鄉下安家,過上長壽。
人,無債輕重。
不要以為城裡有房子,就是面子。 真正有面子的人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他們不在乎自己住在哪裡,不管是城市還是郊區。
農村也是乙個廣闊的世界,它也可以發展自己的野心。
在農村,有可能發財嗎?
或許,在大部分農村地區,沒有大老闆,人們只能靠勞動養活自己和家人。
我的同學阿春果斷辭掉了在東莞的高薪工作,帶著妻子回到家鄉開墾土地,開始種植業。
去年,阿春種植了30多畝生薑,淨收入超過10萬元。
我還發現,阿春的生活比較陽光。 他經常發一些見解,拍攝一些鄉村的美麗風景。 通過“舉手”,他在多個平台上吸引了眾多粉絲,為自己開啟了生薑的銷售。
原來,農村不是封閉的,它仍然可以容納年輕人,也可以向世界展示美好的生活。大多數在農村蓋房子的人都是有遠見的人。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生活發生什麼變化,都有可靠的出路,不會有“驚慌失措”的問題。 人們不會一直保持年輕。 到了老了,是去跳廣場舞,還是回老家養雞鴨,那是你的選擇,也體現了你的智慧。
如果你不受房子位置的控制,你才能真正自由地生活。
是在城裡買房嗎? 還是回鄉下蓋房子? 很多人都會這樣糊塗。
真正混得好的人,在農村和城市都有房子。 與普通人混在一起的人必須根據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做出選擇。
不要因為房子的問題而煩惱自己,這是美好的生活。
這樣想吧:房子不等於面子,也不能直接等同於未來的經濟發展。
相反,那些在農村蓋新房,不在城市買房的人,則更加自由自在。
如果你一輩子都被房子控制著,那就說明你的格局太小了。 格局大的人心胸寬廣,可以容納每乙個城市,也可以隱居在鄉下。
在古代,陶淵明辭去了官府的職務,雖然有些不同,但是他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寫出了不少名著。
房子是剛需的,但沒有人告訴你,只有有房子才能滿足自己。
人們比人更生氣。 愛比較的人一直追求大房子,費時費力,不一定能提高生活質量,反而有更多的煩惱,慾望迷惑人心。
《增光仙文》寫道:“府邸千千,夜睡只需要六尺; 家裡有錢,吃不上三頓飯。 ”在朋友圈裡看到,有個老爺子牽著老太太的手,一起去了市場。 他們走了好幾里,不放手,畫面超級漂亮。
你有沒有可能帶著你的愛人回到田野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