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網易向市場交出了2023Q4及年度財報:2023年營收突破1000億大關,達到1035億元,同比增長725%;非GAAP淨利潤為326億,大幅增長4298%。
作為網易的核心業務,遊戲將在2023年表現良好,營收達到816億元,同比增長94%,佔788%。
2022-2024年網易季度營收(資料**虎嗅)。
這種增長不僅得益於老IP的穩定表現,更得益於近年來推出的新產品的強勁衝擊。 無論是手遊《逆寒》還是《蛋仔派對》,他們都在各自的賽道上展現出了出眾的統治力。 可以說,經過多年的試錯和沉澱,網易遊戲可能正在迎來收穫的日子。
但最近幾天,尤其是財報發布後,網路上突然出現了大量關於網易的負面新聞,尤其是針對《彩蛋男派對》的負面新聞,包括當地派出所利用遊戲道具詐騙未成年人財物、未成年人欺騙父母在遊戲中充值鉅額財物、 等。;
典型的“蛋仔派對”相關新聞。
隨後,各大平台上一些所謂的遊戲**賬號對這些事件發表了評論。 他們試圖在《蛋仔派對》中將財報顯示的收入增長與未成年人消費掛鉤,質疑網易遊戲業務的合法性,指責網易“盲目追求利潤”和“收割小學生”。
典型的《蛋仔派對》黑色選秀。
這種邏輯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根據網易目前關於未成年人保護的政策,未成年人不可能使用自己身份註冊的賬號進行大額充值,而《蛋仔派對》中的“寶貝蛋”模式還可以為未成年人提供定製化的遊戲內容,遮蔽公共螢幕聊天和陌生人組隊,保護孩子免受遊戲中的犯罪分子的侵害。
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具體的欺詐過程和轉賬過程都發生在通訊工具上,而“遊戲”只是其中一種有用的手段。 此外,在廠家已經盡力的前提下,如果此類情況仍然發生,家長的監督責任也不容忽視。
對於普通記者來說,將本土未成年人案件,尤其是詐騙案,與遊戲本身掛鉤,故意模糊詐騙者和遊戲公司在案件中的地位,其實是很不自然的——就算是對遊戲有刻板印象的老編輯,在寫《蛋仔派對》時,不僅會點名,在談論射擊手遊時也會隱藏遊戲名稱。
事實上,“和平精英”也是青少年涉案的高發。
如果這些新聞和評論僅基於客觀事實,它們就不會有如此明確的目標方向。 他們想要達到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引導網友,尤其是對遊戲有負面情緒的網友(比如大量家長),對遊戲產生敵意,尤其是網易遊戲。
由此可見,這波在315之前就開始興起的**潮,目的很明確,背後顯然有人在操縱它———其實這些手稿和**在命名“蛋仔黨”時,難免會露出屁股。
網際網絡上留下的痕跡很容易證實這一觀點。 可以看出,這些手稿具有共同的特徵,例如:
乙份手稿由多個營銷賬戶重新分發(甚至在同一平台上)。 在小紅書上,你可以在兩三個相關賬號上看到同一篇文章,標籤完全重複。
所有稿件的邏輯和結構都一模一樣,幾乎都是先提到網易的財報,然後轉而到保護未成年人,最後指責網易毒害未成年人,轉折相當直白卻千篇一律。
混淆概念和轉移責任。
標題中也統一使用了“小學生”這個關鍵詞,要麼是“網易靠小學生翻身”,要麼是“小學生撐起網易財報半邊天”,很難不讓人懷疑,在需求文件中是否一定要用這三個字來提這個標題。
忍不住笑的是,就連00後群體也佔了蛋仔使用者的27個67%,最年輕的00後(嚴格來說)也即將進入社會,“小學生”這個詞顯得過時、過時、過分用力。
Egg Boy Party 使用者結構(資料 **Tiger Sniff)。
還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其他針對年輕人的派對遊戲和競技遊戲,但這些文章中沒有提到它們。 網易首次在大DAU博弈中取得成績,它動了誰的乳酪? 我相信讀者已經有了答案。
正常的商業競爭一直都是由市場支援的。 只要拿出更好的產品、更好的服務,玩家自然會買賬——但人們絕不會支援那些不努力提高自身質量、不分青紅皂白地詆毀競爭對手的商家。
操縱**,玩文字遊戲,以不合邏輯的方式抹黑網易和蛋仔,在明眼人眼中都是無稽之談。 這些笨拙的表演最終會變成小丑臉上的紅鼻子,不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