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曾經向我們灌輸一種觀念,即我們不應該與陌生人交談。
因此,當我們看到陌生人時,我們會本能地“變得警覺”,即使對方只是在問路,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幾句話,然後迅速離開。
當我們遇到危險時,我們會盡快尋找熟人提供幫助。 根據親密原則,熟人也會分為家人、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等,區別對待。 最值得信賴的是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以及他們身邊的人。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曾經說過:“潛意識控制著你的生活,你稱之為'命運'。 ”也就是說,在我們成長和成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暗示”,而這些“暗示”大多是我們身邊的人和事。
“刺蝟定律”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無法避免傷害對方。
不難發現,能傷害你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你自己的人”。 以後,不管和誰交往,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提高認知能力,避免“內傷”。
一、太有心機的枕頭人:夫妻離心。
《朱子家訓》寫道:“美妃不是閨房的福氣。 奴婢不宜帥,妻妾不宜化妝。 ”從古至今,好夫妻講究人品,而不是注重外表和衣著打扮。 畢竟,夫妻不是普通的社會關係,需要在一起一輩子,而不是在一起一兩次。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我們會有一種“一見鐘情就是真愛”的感覺,以為好看的異性就是我們要找的物件,就是“眼邊”。 這通常是“誤判”的開始。
春秋時期,金賢公非常喜歡麗姬妃; 靈氣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晉國的繼承人。
有一天,李吉對太子申生說:“我夢見了你的母親江。 言下之意是暗示王子要拜見已故的母親,表達他的孝道。
在祭拜期間,麗琪偷偷更換了食物,導致一盤毒餐成為貢品。
乙隻狗吃了這頓飯,立即翻了個白眼。 靳賢公對此非常生氣,於是父子倆大吵大鬧。
從歷史上看,商代的妲己、周的包習、唐朝的楊貴妃都有害王的一面。
農村有句當地諺語:“枕頭上的風吹得準確。 ”乙個漂亮帥氣的枕頭人,如果心機太重,那就是人品不好的表現。 但是,我們是“當局的粉絲”,認為我們旁邊的人對我們很好。
男人怕娶錯老婆,女人怕嫁錯男人。 好夫妻是互利共贏的,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否則就是一輩子的失誤。
第二,深情而有利可圖的朋友:利己害人。
《朋友論》中說:“同利時,臨時當事人視朋友,也是虛偽的。 ”當朋友是朋友時,難免會有利益交換的問題,但利益和友誼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你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友誼看得很輕,那麼朋友就是“偽裝的人”,不值得交往。
呂氏春秋時期有這樣乙個故事:東周時期,墨家派領袖孟勝和楚國陽澄君是朋友。 楊承鈞將自己的封地交給孟生管理。
楚王哀悼之死時,陽澄君參戰,此後孤身逃亡。
俗話說,“樹倒了,樹散了。 ”
按照常理,陽成君逃出楚國時,孟生應該已經和他斷絕了外交關係。 但孟勝是乙個重愛重義的人,堅守封地,不願離開,不願交出封地。 於是,孟勝陷入了“對朋友不公,對墨家不友善”的境地。
朋友是一根繩子上的幾隻蚱蜢,如果不能統一步伐,或者有人為了自己而破壞了“團隊”,真正講仁義的人會羞愧,會吃虧。
第三,非常嫉妒你的熟人:眼中有一根刺。
戰國時期,魏國將軍龐娟嫉妒孫臏的才華,以同學的名義將孫臏騙給魏國,然後把孫臏囚禁起來。
法國作家喬治·桑曾經說過:“嫉妒者的特徵是憎恨別人偷走他們的幸福。 ”
嫉妒你的人,其實是想像你一樣過上幸福的生活,得到很多物質的東西,地位很高,有很多才華。 但他們不會向你學習,他們會想方設法竊取你的結果。
最可恨的是,有些人這麼認為:我得不到的,你想不到的;只要把你拉進水裡,我就會很高興。
那些嫉妒你的人不會直接說出他們的想法,而是會說一些非常虛偽的話,讓你誤以為是“喜歡”。 當你信任他時,他會在背後作弊。
第四,父母沒有模式:把你拉回來。
有人說:“父母的模式,孩子的結局。 ”
如果你的父母年紀小,你會有一種想飛得高,但你放不到的感覺。
父母總是說:“我都是為了你好。 但這份愛太沉重了,讓人無法承受。 如果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意願進行,你的理想將無法實現; 不孝順父母,就落入了“不孝道”的地步。
每個人都嚮往自由,有自己的三種觀點。 身體受到父母的影響,但思想、知識、模式等,不會和父母一模一樣。 如果父母不明白這一點,他們的孩子就會疲憊不堪,無法真正展翅高飛。
當然,也有一些家庭,因為有幾個兄弟姐妹,父母有偏愛的想法,導致不團結,家庭一步步走下坡路。
當你遇到傷害你的人時,你應該怎麼做?
按理說,對於那些傷害自己的人,他們需要斷絕關係。 然而,有些關係和情感是無法真正打破的。
因此,我們必須知道如何“求利避弊”。 一是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篩選周圍人的言行,不要被說服; 第二,在用愛心寬容身邊人的同時,積極教育懲罰他們; 第三,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每天擠在一起; 第四,親近有正能量的人。
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它寫道:“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勵你的人,將對你未來的成功產生重大影響。 ”願你我讀好書,交好朋友,結識好親戚,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