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肖毅、歐陽林、韓嘉根、記者鄭波、岳陽報道
3月2日,汨羅長樂鎮沸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長樂館的故事將在這裡上演。
由於天氣原因,這項原定在農曆正月十五舉行的千年民俗活動推遲了一周。 但延遲並沒有影響人們的熱情。 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就連太陽,彷彿也加入了其中,放下了許久未見的身影,在這一天突然跳了出來,將溫暖的陽光鋪遍了大地。
長樂故事社是地道的長樂人的“行為藝術”。 這種“行為藝術”分為地面故事、平台故事、高色彩故事和高蹺故事。 它以民間歷史故事中典型的突出人物、事件和圖片為鏡頭,採用人物與道具的完美結合,有旗幟、彩旗、橫豎燈籠、油鼓、雄偉的鑼鼓、戲龍、舞獅、採蓮船等道具。
長樂的故事將分為市場街的故事和下街的故事,具有“比較”的本質。
今年,市面上準備了50多個故事,推出了“盤濤會”、“十二生肖”、“桃園三節”、“新集公點鴛鴦”等。
本準備了100多個故事,其中有些是為元宵節準備的燈光秀,但由於時間的推遲,元宵節已經過去了,只好忍受著愛情的痛苦。 上市街故事社社長黃亮並非沒有遺憾。
同時,下市場街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他們的故事仍將保持近 100 個單位。 除了昔日打蚌、采荷船的漁民外,林沖還去了涼山,八仙渡海。
當雙方的故事在長樂鎮門前相遇時,鑼鼓聲越來越響亮,講故事的人更加精力充沛,百姓的歡呼聲也越來越熱烈。 尤其是當看到“醉關公”踩著太子,在亭子故事會上表演山地自行車雜技時,尖叫聲此起彼伏。
同一天,下石街10歲小孩周志瑞和她的表兄弟、表兄弟們化著濃妝,在古老的馬市街上出演了《龍舟賽艇》的故事。
這真是太有趣了。 周芷蕊從小就演故事,雖然年紀小,但對講故事已經很熟悉了,她說,“這是我們在長樂代代相傳的,我們都喜歡玩。 ”
無論發表哪個故事,“比”都是長樂故事社的本質和生命力。
除了故事社本身的“故事”,市場街和下市場街的故事數量、道具、服裝和新奇程度也要與故事數量相比,越“可比”越搞笑,越“戰鬥”越勇敢。
在長樂,每年年初舉辦一次“故事會”,是一種精神上的鼓舞。
這種與時俱進、保留原汁原味、守護傳統文化精髓的原創生態文化活動,每年都是當地群眾自發組織的,演出時非常接地氣。
這是長樂人族群、家群、地域的文化,充滿原始生態和煙火氣,彰顯了長樂人骨子裡的娛樂精神和文化自信。 汨洛市委書記朱平波表示,長樂故事社雖然叫“比”,暗中比拼,但實際上是一種和諧的氛圍,是一種民間嘉年華的方式。
故事社文化已經根植於每一位長樂人的心中。 長樂閣故事下的城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李陽波表示,長樂故事的傳承不會僅僅依靠**或一些工匠,每年都會有意識地參與其中,貢獻人、捐財、努力,打造一場真正的“民族嘉年華”。
如今,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樂故事會,已成為長樂人慶祝元宵節、感受歷史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