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大自然賜予勤勞善良的布朗人的寶藏。 茶在布朗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幾千年的茶葉,布朗人談茶、吃茶、唱茶、用茶......可謂是極致。 布朗人是中國古代“蒲族”(Baipu)的後裔。 有專家指出,茶葉最早是由雲南古代的“蒲人”發現和種植的。
布朗民間傳說中有這樣乙個故事:
布朗部落的祖先有一位能寫字、擅長武術的首領,他帶領他的人民在征服外來部落中頻頻取得勝利和成就。 異族首領又怕又恨,不敢正面對抗,用了乙個惡毒的伎倆——賄賂小人毒死了角炎冷。 在他死的那天晚上,他化作仙女,在天空中蔓延:“我走了,但我心裡想念你,我想給你留下金銀寶物,但你總有一天會用完; 我想把牛和馬留給你,我怕你會死於瘟疫。 我就把它留給你“La”(從那時起,與茶葉種植有關的傣族、布朗族、佤族和拉祜族人都稱茶為“La”)。 讓你的子孫後代,代代相傳,吃葉子,穿葉子。 說完,一道亮光緩緩消失在西方的天空中。 第二天,布朗村到處都是以前從未見過的小樹苗。 布朗人精心呵護這些綠色的小樹苗,在瀾滄江流域臨滄的雙江、永德、鎮康等縣大規模種植。 每年農曆正月初七,布朗人都要在一棵大茶樹下祭拜茶祖角彥冷。
這些傳說無法證實,但可以說布朗人與茶的關係是“數千年”。 在永德縣孟班鄉,確實有乙個傳說中吃、穿、用茶的布朗村——大田。
大田,這座神秘的山丘,這個村子只有480畝左右的土地面積,還有42000多棵茶樹,最低海拔800公尺,最高海拔2300公尺,現有農民42戶,180多人,勞動力佔40。 困難家庭佔農村家庭總數的三分之二。 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茶葉、玉公尺、水稻、蔬菜、洋薊、畜牧業為主。 大田有三個獨特之處:“古老的茶樹、眾多的茶藝和濃郁的茶風”。大田距離龍德縣20多公里。 也許是大田布朗祖先的獨特眼光將小屋定居在乙個美麗的領土上。 或許從一家人定居的那一天起,這個村子就注定了與茶葉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田布朗村,相傳順治十六年(1659年),當時的清朝歧視少數民族,排在少數民族最後,皇室派地方將領追捕殺害少數民族。 然而,為了躲避戰爭,一些布朗人不得不逃到這裡,隱居在“西民河”兩岸。 布朗人本來是有姓的,但沒有姓氏,但為了避免被官兵追趕,他們改了姓姓,有的改姓蕭、陽、張、班、沙等姓氏。 並搬到了“繁忙的海山”。 當時,為了種植糧食,開闢了一大片稻田。 後來,祖先將他們居住的地方命名為“大田”。
它位於與蒙班千年茶山並肩而立的繁忙海山上,毗鄰“繁忙的海新村”、“大老村”和“大池塘”等村莊。 遠處是綠色的樹木,近處是一片片的茶園。 這些茶山多位於海拔800m-2100m的山區和半山區,土壤為紅壤土和黃壤土,土層較深,有機質含量為38%-6.5、森林植被良好,生態條件優越。 這裡有很多人工栽培古茶樹的老祖宗,就連父母都不知道這些老茶樹的年代。 漫步在古茶樹上,在對面湛藍的天空下眺望一望無際的古茶山,一定會讓你有無盡的遐想。
在大田村,茶葉是用布朗人的傳統手工藝手工製作的,代代相傳。 布朗人與外界的交流相對較少,經濟落後,基本上以易貨為生。 每年採摘完茶葉,收割完莊稼後,家裡的男人都會帶著茶葉和一小部分糧食到古鎮交換物資,如:鹽、火柴、布料等。 部分轉換為貨幣。 當時沒有公路,沒有交通工具,布朗部落的祖先主要用馬、騾子、牛來運輸物資。 於是村里成立了馬幫,翻山越嶺到遠方的古鎮換取物資。 也是雲南等地聞名的“茶馬古道”。 歷史上不只有一條古老的茶馬路。 這是乙個龐大的交通網路。 老祖宗的“茶馬古道”貫穿勐班-德當-烏木龍-鳳青-明朗-南傘-小夢通-緬甸等。 由於道路陡峭,外人不知道。 這純粹是一條私人貿易的山路。 運輸的貨物種類繁多,但被歷史銘記的貨物,最終也只是茶葉。
直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後。 布朗一家一直都是這樣生活的。 1994年,全村人使出渾身解數,大家外出勞作,從原始森林中的羊腸路上,人們背著肩扛著數百根水泥杆,一步步扛著仙海山、靈崗角、大九寨等山峰,結束了世代靠火塘、煤油燈為生的“黑暗”歲月。
1996年,**提供炸藥,村民們不分男女老少,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用牛犁人拉,一年。 布朗一家用鋤頭挖開了大田村通往外面世界的鄉間小路,結束了與世隔絕了數千年的布朗家族的歷史。 從此,隱藏在山中的千年茶葉逐漸被外界認可。
2012年,肖大田和肖建榮創立了茶雲日南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