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勝利全國人口流動的格局正在悄然改變。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孔雀向東南飛”一直是大規模遷徙的常態:從中西部地區到東部,從北部到南部,從小縣城到大城市。 不過,近年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始迎來人口回流,甚至一些面臨持續勞動力流失困難的小縣也迎來了第一時間。 日前,各地紛紛發布2023年人口資料,揭示了兩個影響深遠的變化。 第乙個變化,中西部地區多省人口回流,東北遼寧省、吉林省人口10多年來首次出現淨流入。
乙個地方的人口增長由兩部分組成: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 前者是出生和死亡的差異,而後者是流入和流出的直接反映。 由於生育形勢的變化,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普遍下降,但大部分受到自然增長下降的拖累,而省際人口仍是淨流入。 它一直被稱為遼寧和吉林是人口流失的主要城市,很少出現逆轉。 2023年東北三省總人口仍將下降,但遼寧、吉林跨省人口淨流入860,000 人,430,000人,扭轉了自2011年以來省際人口持續淨流出的趨勢。 在中西部地區,許多省份迎來了人口回流,一些經濟大省連續多年創下人口淨流入紀錄。 2023年安徽常住人口達到6191萬人,如果扣除12,比上年減少6萬人90,000人,淨流入人口6920,000人。 這是安徽人口連續第10年保持回流。 要知道,在高峰期,安徽人遍布江滬“免運區”,杭州、南京、上海也在不斷討論誰是“匯京”,這是安徽人口流失的體現。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從“免費送貨區”返回家鄉。
來源:移民地圖 由於部分省份尚未發布最新的人口資料,但從過去3年甚至5年的資料來看四川、湖北、陝西、江西等主要勞務輸出省份都迎來了人口大幅回流。 事實上,這幾年人口增長的冠軍已經不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而是被成都、武漢、長沙等地輪流登頂,這也成為中西部地區人口形勢逆轉的直接寫照。 第二個變化是,受人口外流影響最嚴重的縣城開始出現人口回流的現象。 資料顯示,近幾年來,江蘇省昆山市、浙江永嘉縣、安徽省臨泉縣、湖南瀏陽市、陝西神木市、貴州省仁懷市、雲南省景洪市、河南省鞏義市等多個縣的人口出現明顯增長。 在2023年過去,浙江省溫州市轄7個縣市人口均實現正增長,而在中西部地區,安徽省臨泉縣常住人口將增加15萬人,雲南省景洪市增加了6萬人。
從長期來看,2010年以來,浙江義烏市、河南新鄭市、江蘇昆山市、湖南省長沙縣、河北省三河市等8個縣的人口增加了30多萬人,而安徽省臨泉縣、陝西省神木市也增加了10萬人以上。 增長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這些縣,他們中的一些人位於大城市周圍,其中一些人家裡有“地雷”其中大多數是百強縣或千億縣,以主導產業為支撐,享受大城市溢位效應,人口不斷湧入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這樣的縣在全國2800多個縣(區)中,卻是杯水車薪,絕大多數是普通縣城。 安徽省臨泉縣就是這種情況。 臨泉雖然有“雜技之鄉”的美譽,但更要說的是就登記人口而言,它是中國最大的縣眾所周知,高峰期有80-100萬人出國打工,堪稱名副其實的勞務輸出大縣。 與崑山、神木等縣相比,臨泉既不靠近大城市,也不是資源型、文旅型或產業型縣,就是這樣乙個普通的縣城,但近年來人口卻保持著持續回流的態勢。
資料顯示,2023年臨泉縣常住人口將達到165人8萬人,比上年增加1人50,000人,與2010年相比大幅增加10人80,000人。據當地**報道,僅2023年一年,就有2萬餘人回鄉工作,1600餘人創業,新增2個市場主體超過70,000戶家庭他們大多從事即時零售、社群電商、直播等新業態,不乏從“免運區”轉移回來的製造業。 如今,臨泉縣農民工人數已降至60萬左右,但與高峰期相比,近30%已回鄉,其中不少是年輕人。 與第一梯隊的百強縣相比,普通縣的人口回流無疑更為顯著。 為什麼人口會“逆流”? 人們隨波逐流。 近幾十年來,孔雀東南飛的出現,是沿海地區借助外貿崛起的過程,萬億GDP城市的出現,千億甚至萬億產業的崛起,為人口的不斷流入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 近年來,隨著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國內區域經濟格局和國際產業布局的不斷調整,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有可能與東部地區並駕齊驅,重塑全國人口流動方向。 在省級層面,國內週期的誕生,強省會城市崛起,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內地開放以及其他使“土地力量復興”成為可能的戰略,這反過來又將導致當地產業工人的回歸並進一步吸引外國人口。 同時,縣城面對著東部沿海地區和省內強省會的雙重虹吸,人口回流遠比省會和經濟城困難得多。 然而,近年來,兩個突破性的變化使該縣成為產業轉移、消費恢復和人口回流的中心。 乙個變化來自政策層面,“以縣為主要載體推進城鎮化”成為國家戰略,而特大城市的擴張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今年的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和發展縣域經濟,彌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使縣城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在新一輪城鎮化程序中,縣域不僅獲得了與都市圈、城市群同等的重要性,而且被定位為“縣域建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 畢竟全國有2800多個縣(區),其中縣和縣級市的總人口規模超過7個擁有 48 億人口,這是乙個龐大且尚未開發的重量級消費市場。 其中,全國有91個人口過百萬的大縣,近60個經濟強縣,GDP超過1000億元這些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或產業優勢的縣城,正在成為拉動消費和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之一。
這從春節消費資料中可以看出。
美團資料顯示,今年春節期間,日均消費規模同比增長36%,四線以下城市增速最快大理、景洪、崑山、常熟、陵水消費能力位居全縣前五。如果說春節資料中不乏返鄉群眾的貢獻,那麼從日常來看,縣城消費也呈現出井噴態勢。 美團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縣級生活服務消費訂單佔23個2023年為8%至306%,五年訂單復合增長率超過40%,高於全國增速。 這是該縣經濟和消費潛力的體現。 與政策相比,“新基建”和數字經濟的全面普及具有更直接、更深遠的影響。 近年來,以高鐵、城際鐵路、5G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下沉城市連線高鐵,縣縣連線5G,村莊連線寬頻,從而拉近了縣城與大城市之間的距離。 與早期主要服務於交通互聯互通的傳統基礎設施不同,新基建轟轟烈烈強大的數字技術這是21世紀最肯定的新技術,它將重塑全球經濟地理,帶動縣域經濟的崛起。 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數字技術擴張,自然具有“上山下鄉”的潛力。 無論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繁華的CBD,還是偏遠山區的鄉村,網際網絡早已遍布到每個角落。 它的出現真正打破了地理、區位和行政層面帶來的差距,消除了中小城市與大城市之間巨大的資訊鴻溝,讓不同的城市回到了同乙個競爭的起點。 過去,產業轉移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 然而,數字技術孕育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消費型別,通常只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十天的時間。 可以看出,在大城市興起的本地零售、直播電商等新經濟,在廣大縣域迅速複製; 昔日,劇本殺戮、貓咪咖啡館、圍爐泡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體驗到的新麵包店,早已在縣城到處綻放。 人口不斷回流的臨泉縣是這種模式的受益者。
資料顯示,臨泉縣高速公路網路總里程已達2100多公里,比十年前幾乎翻了一番,全縣4G基站2293個、5G基站2123個實現全順暢4G網路,5G網路在城區實現全覆蓋。受益於新基建和數字經濟的普及,大批臨泉“騎手”開始回鄉創業找工作,從“北漂上海漂流騎手”到“臨泉老闆”,或借助平台經濟擴大當地零售半徑,或將大城市的新業態引入縣城, 或主動成為臨泉產業發展的“夥伴”。
臨泉縣的位置。
如今,美團、大眾點評服務臨泉市場主體已突破15萬人,從傳統的便利店和餐廳,到新興的貓咪咖啡館、劇本殺人店、健身房等等,各種各樣的東西,背後的就業和消費可想而知。 即使是生活在偏遠角落的島嶼縣,也不再“孤獨”。 嵊泗縣是浙江省最東端的島嶼縣,也是舟山群島最北端的縣,借助文化和旅遊經濟帶來的機遇,當地政府大力發展當地零售業,催生了寄宿家庭管家、線上送貨員、商品分揀員等新工作崗位。 如今,在這個只有6萬多人的小島上,外賣已經實現了全方位覆蓋,從餐飲和生活服務到無所不包,服務半徑甚至延伸到周邊海域的貨輪和漁船。 可以看出,借助數字經濟,創業機會不再侷限於大城市,數字經濟的巨大空間也可以在縣城中開啟。 無論是傳統產業的數位化轉型,還是基於本地零售、直播電商的創新創業,都會有無限可能,這是全縣人口回歸的關鍵邏輯。 **萬粉絲獎勵計畫 全縣人口開始回流意味著什麼? 從去年開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消費下調,縣域消費上調”。這句話廣為流傳,在今年的春節期間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 更不用說縣城的堵車、超市人滿為患早已成為春節期間的常態,就連星巴克都人頭攢動,縣城內高檔酒店座無虛席,4J櫻桃上桌,到處都是“貴婦人”的場景,讓無數大城市的中產階級“破防”。 一些過去集中在高能城市的新型消費,在縣城已經司空見慣,其受歡迎程度並不弱於大城市。 據美團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全縣住房、咖啡館、花店、寵物店等商戶數量分別同比增長%和54%,多家龍頭連鎖奶茶品牌的外賣訂單同比增長65%。
過去春節回到家鄉時,枯萎的農村、留守的孩子、知識薄弱、無法回到家鄉的感情充滿了社會**,現在卻成了縣城面貌大變的意外和衝擊,縣城的消費正在趕上大城市。 這背後,可能不乏疫情三年後沒能回老家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倖存者偏差,但縣城的消費業態和消費模式已經開始跟上大城市,這是不爭的事實。 消費和市場向縣城的下沉,不僅吸引了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品牌主動在縣城市場競爭,也帶動了無數年輕人回鄉創業,從咖啡館、奶茶店、民俗酒吧到攀岩咖啡館、劇本殺館、民宿、 等等。一些在當地經營多年的便利店、社群超市也開始迎來“第二春”。 過去,這些小店經常受到電商的影響,但在平台公司、社群提貨點、外賣等搭建的本地零售網路的幫助下,不僅得到了數位化的加持,還成倍地擴大了銷售半徑,相當於直接開拓了新市場。 一些已經具備一定產業基礎或旅遊資源優勢的縣,加上當地零售的加持,縣域經濟更加強大。 湖南瀏陽烟花匯演,這導致了夜市經濟的繁榮,讓無數當地商店從中受益; 在甘肅省敦煌市起初,回老家開研究工作室的年輕人以藝術愛好者為主,但在美團等當地零售平台的幫助下,普通遊客紛紛湧入這座城市。 在雲南騰衝,借助本地零售網路和電商平台,本地咖啡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銷售,實現了從本地零售到本地產業的良性迴圈。 這些新變化不僅帶動了外賣騎手回鄉就業,也推動了縣內新便利店經營者、獨立咖啡師、劇本殺主持人、電商從業者、帶貨主播等新職業的建立,為更多年輕人提供了“上門就業”的明確選擇。 隨著人口的逐步回流,新經濟、新業態不斷下沉,消費也在不斷回流當地,這將帶動當地產業的興起,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回流,吸引外來人口的湧入。 在繁榮自身消費生態的同時,也帶動了商業、物流乃至製造業的下沉,從而形成了“本地消費、本地產業、本地人才”。的正迴圈。 當縣城與大城市互聯互通,無論是在物理層面還是在數字意義上,都不再是問題,擁有人口規模、超市、要素成本優勢的縣城自然很容易成為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承辦者。 像臨泉這樣百萬人口的大縣,是第一批受益者依託自身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借助新型基礎設施和數字經濟下沉帶來的機遇,利用省內產業轉移帶來的增長空間,推動縣域經濟全面崛起。 臨泉縣曾經是乙個貧困縣,近年來經濟快速增長,GDP增速連年跑贏全省、跑全國。 2023年,臨泉的GDP為489億元,同比增長76%,安徽各縣的經濟排名從10年前的第37位上公升到第13位。
這一切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臨泉誕生。 搶人大戰已經“滾”到縣城了。 近年來,在打經濟時代的浪潮下,搶人搶企的戰爭日趨激烈。一向只吸引海外投資的港滬,很少去內地“逆向投資”,而大量二線省會城市則通過“零門檻落戶”搶人,甚至一直被邊緣化該縣也以高調的方式加入了人民爭奪戰。 前不久,廣東和平縣、四川雁亭縣、安徽省太河縣等地送錢送房送房,他們願意出真金敢“讓位”,大力引進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把搶人大戰推向了乙個新的高度。 不僅是高學歷的人才,普通的勞動力也吸引了無數縣城的競爭。 從2022年開始,湖北省荊州、錢江、仙桃、天門等地主要領導多次前往廣州“服裝村”舉辦產業對接、招商等活動,誠邀市場主體回鄉、產業職工返鄉創業就業。 今年春節期間,安徽省金寨縣、河南省餘城市縣、重慶市奉節縣、貴州省荔波縣等中西部縣舉辦農民工、大學生、企業家返鄉代表座談會,鼓勵他們回鄉就業創業。 其實搶人不難,但留人難,就算是實力強大的省會城市,一般都面臨留人難的問題,更何況是一般的縣城? 近兩年來,在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縣商體系建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的關鍵位置印發了第乙份“一號檔案”,為全縣搶人、留人指明了方向。用服務留住人,用產業留住人,還是縣里的必備條件。 隨著數字基礎設施全面普及到縣乃至農村,加上新消費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的普及,以及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的完善,縣城在生活方式上已經完全不服從大城市,縣城的優勢是更好的生活環境, 更低的生活成本,更不穩定的生活節奏。公共服務上的差距很容易彌合,而行業上的差距還需要更多的突破。 人跟著行業走,沒有哪個行業都不足以留住年輕人,更別說吸引外地人才了。 長期以來,受困於相對單一的農業經濟,許多縣城發展相對緩慢。 曾幾何時,數不勝數“城鎮是問題所在”。在高考的幫助下,他走出了縣城,最終留在了大城市,而家鄉也只能淪為深夜懷舊的物件。 這與上縣過去缺乏商業承載能力有很大關係。 在人口單向外流、各類生活服務供給相對單一的市場中,本土消費規模難以突破天花板。 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年輕海歸,他們的消費意願、消費能力與當地商業供應疲軟存在嚴重不匹配。 然而,城鄉融合發展的加快,數字經濟的“下鄉”,帶動了不少新興消費和新興產業下沉到縣城,縣城經濟生活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乃至製造業開始崛起,為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多新的空間。 乙個典型的現象是,“小鎮企業家”。開始源源不斷地湧現,縣城曾經的商業街和步行街,成為年輕人返鄉的“創業街”。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無論是回老家開咖咪咖,還是讓自己的小店落戶外賣平台,他們在縣域經濟的崛起中扮演著許多角色,比如新消費的引領者、新興產業的引入、內外部接入的聯結器。 當然,縣城和大城市在硬體和軟體上都存在巨大差距,但數字經濟的下沉無疑給2800多個縣城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誰能抓住這波機會,誰就能率先搶人、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