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3月5日電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在照耀現實。
**記者 蔡敏傑.
目前,港澳單牌車正上演“北向”熱潮。 “過去,深圳人跑到香港消費,現在,深圳的各大綜合體都吸引著香港人消費。 香港平湖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莫順發表示,深圳一些商場週末人流量大,可以看到很多香港市民。
來自香港的雷洛瑤春節期間隨父母去廣州體驗冰雪運動,“在廣州玩雪地划算,不坐飛機也能體驗滑雪。 她說,這兩年,身邊很多朋友都會趁著週末去深圳、廣州等周邊地區放鬆一下。
在廣州喝早茶,下午品嚐烤鴿子,晚上享受浪漫的維多利亞港,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一日行程,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小時生活圈”正在閃耀成現實。
今年年初,霍英東集團副主席霍啟山邀請海內外遊客參加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 他這樣描述目前大灣區的交通便利:“你可以從香港到深圳看足球,廣州看桌球,去中山看其他體育賽事,通過2025年全運會體驗大灣區交通網路的便利,感受'一小時生活圈'。 ”
從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基礎設施的開通,到深中走廊和深贛鐵路的加快建設,“硬通路”正在不斷拉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時空。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年來,借助政策帶來的機遇,依託地理和產業優勢,粵港澳大灣區以其便利的交通條件,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融入大灣區,在灣區扎根。 多元文化和融合機制。
隨著澳門與橫琴交通的不斷改善,澳門居民程習“跨城上學”,“我現在每天坐'同琴'上下課,相當方便”。 對她來說,粵港澳大灣區是生命的拓展和延伸。
北向南的“雙向奔流”,是粵港澳大灣區“暢通通財民”的縮影。目之所及,有跨江跨海大橋在天空中飛舞,一列列城市軌道高鐵連線灣區,汽車、卡車、貨櫃卡車晝夜不停地執行。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立體交通網路”越來越密集,全國領先的公路網和鐵路網整體建成,世界級港口和機場群初具規模。
到2023年底,粵港澳大灣區高速公路長度約為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網密度達到每100平方公里9條7公里,可與紐約、東京等灣區相媲美; 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里程超過2700公里。 廣慶城際、廣深城際一期工程建成投運。
矗立在廣州港、深圳鹽田港等港口,萬噸級船舶揚帆起航;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已初步建成,2023年貨物吞吐量超過億噸的億噸級港口數量將增至6個。 以廣州港、深圳港為核心的國際航運網路不斷完善,累計開通國際貨櫃班輪航線約450條,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港口。
同時,廣州、深圳、珠海、香港等港口陸續開通水上客運航線。 以琶洲港澳客運口岸為例,自2023年4月14日試運營以來,截至2024年2月28日,口岸進出港旅客人數已突破10萬人次。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將著力完善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珠三角地區主要城市一小時快速貨物流圈,推動珠江口周邊城市高水平融合發展。 (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