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就業環境的惡化,找工作難、失業率居高不下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普遍問題,許多大學生為了在就業市場上脫穎而出而選擇參加研究生考試,並希望通過提高學歷來增加被錄取的機會。
當他們通過努力終於拿到研究生學位,同時順利畢業時,他們滿懷信心地以高學歷找工作,卻發現無論怎麼努力考上985或211研究生院,人們都因為第一學位而被公司拒絕。 在很多雇主眼中,無論最高學歷有多好,只要對方的第一學位不是名校出身,那麼他們就會被打回原來的樣子!
對此,很多大學生都感嘆,第一學位真的那麼重要嗎? 明明我這麼努力,想通過提高學歷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沒想到的是,我最終輸給了第一學位! 既然如此,你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努力地考研究生呢?
針對這種情況,全國人大代表潘福生院士建議,在研究生招生就業過程中,只應摒棄學校的“出身論”,在他看來,無論是研究生招生還是就業工作,都應該以實際能力為依據,不應該以第一學位作為錄取和求職的門檻, 如果只用第一學位作為招才的標尺,那就違背了公平正義的原則!
因此,他建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禁止企業或招生單位基於學歷進行歧視,同時制定更加明確明確的處罰條款,讓用人單位和學校不再因為血溢問題而被拒絕。 同時,他也表示,要提高對人才的評價標準,不能單純以學位為第一標準,而應該以能力為導向,讓更多的人才不會因為學歷、出身等限制而被埋沒!
此外,相關機構應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管,避免其實施校專“出身論”的違法、不合理的規定和做法,同時公共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也要在這方面發揮好的引領作用,從而推動新的人才評價標準!
對此,不少網友表示不解,如果第一學位被削弱了,那麼大家的高考又有什麼意義呢? 學歷貶值很厲害,連學歷都沒人在乎,那你為什麼還要努力呢? 再說了,學歷不是進入社會的墊腳石,如果這塊墊腳石已經失去了基本意義,那麼開放社會的鑰匙又應該是什麼呢? 難道是背後的關係?
總之,第一學位還是有其價值的,但不應該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