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因為 MWC 2024 的行程,我在歐洲的手機上觀看了大部分小公尺 14 Ultra 發布會——飛機在跑道上滑行時已經忙著開啟鏈結了。 儘管小公尺的 2024 Imaging Super Flagship 早在發布之前就已經使用了,但我很想聽聽他們如何講述這款 Ultra 的故事。 是的,與2022年推出時的小公尺12S Ultra的狀態相比,現在的小公尺自信而堅定地......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小公尺創始人雷軍在小公尺12S Ultra時說過的話:“形象是科技與美學的融合,我們正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並提出了“超越人眼,感知人心”的新理念。
在這個新概念的推動下,小公尺數碼系列的超超級旗艦到第三代,雖然我們知道這種以形象效能為導向的機型還存在很多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在他們的牽引下,小公尺13 14兩代成為了安卓旗艦領域的現象級產品,他們已經畫出了一條堅挺的上公升曲線,比如小公尺14系列上市僅10天就賣出了近150萬台,在第乙個銷售月(2023年12月),該系列在4000元到6000元區間佔據了中國市場的38%**。
小公尺本身將14 Ultra的發布定義為移動影像的第三章,但小公尺對動態影像的探索早在2016年就開始了:影像相關光學團隊成立於這一年,比小公尺相機事業部成立早一年。
在隨後的幾年裡,我們繼續看到光學團隊的工作出來:小公尺Mi 9 Ultra Transparent於2019年2月發布,最大光圈為f147 7P鏡頭是**; 2019 年 11 月,小公尺 CC9 Pro 尊享版搭載 1 億畫素三星 HMX 感測器,率先發布 8P鏡頭,確保超高畫素影象質量。在2020年11月的MIDC 2020上,小公尺自主研發的“望遠鏡大光圈鏡頭”技術亮相; 在 2021 年 3 月的小公尺春季發布會上,小公尺 Mi MIX Fold 上的液態鏡頭、澎湃 C1 的自主研發 ISP,以及小公尺 11 Pro Ultra 上的三星 GN2 1 112 個底部一起揭開面紗。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小公尺早就認識到,要想做好成像,光學必須放在第一位。
2020年,小公尺正式提出三年投資100億元,進軍高階市場。 同年8月11日,小公尺公尺10至尊紀念版搭載OV48C 4800萬畫素大底首次亮相——這是我個人認知中的小公尺形象戰略節點模型,也是由此開始,“超大底主攝像頭,高畫素長焦”成為小公尺形象超級旗艦的重要標誌; 2021 年 3 月推出的小公尺 11 Ultra 因其設計而受到批評,但其影象堆疊在當時的行業中無與倫比。 2022 年 7 月,搭載 1 英吋索尼 IMX989 大底與徠卡形象合作的小公尺 12S Ultra 首次亮相,小公尺“精心”向消費者呈現了“徠卡經典”的形象風格,但來自市場的反饋證明他們的擔憂是不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手機影象上做陰影色調和風格化成像的趨勢,正是在小公尺 12S Ultra 獲得市場認可之後, 並用口口相傳,證明傳統的形象思維可以在手機上實現“文藝復興”。
這是與徠卡合作的首款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而2023年春季發布的小公尺13至尊尊更是邁出了更極端的一步,那些來自傳統影像領域的元素,都融入了這一代影像超級旗艦:1英吋IMX989+3 IMX858組成四攝系統,協同性極佳, 徠卡Summicron鏡頭系統專為移動成像而設計,兩檔可變光圈,全焦距大光圈,全焦距夜景,全焦距捕捉,徠卡街拍模式+引數預設,“光學問題要從光學層面解決” ......在小公尺 13 系列大獲成功的前提下,早前關於“小公尺到底是做手機還是做相機”的爭論已經消失,整個行業都在期待小公尺能把安卓形象超級旗艦堆到什麼水平。
當然,效果肯定是好的,即使是小公尺 13 Ultra 奇怪的背部隆起也無法阻止市場承認其出色的影象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小公尺 13 Ultra 是第一款採用一體式金屬框架機身的小公尺手機,小公尺 14 Ultra 的 Dragon Armor 架構也正是在此基礎上誕生的。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龐大的影象模組帶來了太多的“斷板”堆疊,必須改變整體架構,以保證手機的整體可靠性和耐用性。
這不僅是成本和堆垛能力的提公升,也是小公尺自身精密製造能力的成長,從最早的小公尺亦莊黑燈廠,到投資鏡頭科技的代工廠,再到北京昌平最新的小公尺智慧型工廠,自主可控的製造能力也是小公尺 14 Ultra 整體設計快速優化的保證。
也正是因為精密製造能力的提公升,小公尺 14 Ultra 的鏡頭模組效能得到了全面提公升。 主攝像頭的兩檔可變光圈是上一代的f19、f4.0 兩檔公升級為F1無級變速 63 f4 實現了像小公尺 14 Pro 一樣的美麗物理星光拍攝。 潛望鏡長焦光圈也比上一代f3有所提高0 至 f25.並加入30cm微距能力,配合75mm直立小長焦,形成雙微距組合,創作空間非常可觀。
多虧了這一點,小公尺 14 Ultra 也應該是第一款單獨提到人像功能的超級旗艦產品,主攝像頭和小長焦共同組成了 4 焦距的人像系統,希望接下來的 5 倍潛望鏡也能增加人像功能,這樣才不會在與競爭對手的競爭中落後。
小公尺 14 Ultra 的主攝像頭從 40nm 工藝的 IMX989 公升級到 22nm LYT-900 後,新一代 1 英吋感測器和三款 IMX858 配合得更加緊密。 同時,先進的製造工藝帶來的功耗大幅降低,讓感測器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我在談論OPPO Find X7系列時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公尺 14 Ultra 的專業影像套件已經全面公升級,不僅 Type-C 連線更加穩定方便,而且額外的 1500mAh 電池為拍攝帶來了更多的續航時間,新加入的撥盤和**按鈕更像相機。 如果變焦杆可以在播放時增加變焦功能**,那就更好加強表盤的通過感了,相信下一代小公尺一定能做到!
與10個月前小公尺13至尊版發布時不同,隨著軟硬體技術的提公升,裝置端大機型和AIGC(生成式AI)成為當下的主流技術。 因此,小公尺 14 Ultra 將之前的軟體系統小公尺影象大腦公升級為小公尺 AISP,從而誕生了超負片、人像大模型、AI 超級變焦等功能。
這些變化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當手機的感測器尺寸已經達到1英吋,不再可能依靠感測器的增加來改進硬體時,移動成像能有什麼樣的發展? 還是計算攝影,只不過手機廠商對影象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後,更豐富、更有層次感的**細節,更有質感的色調和色彩刻畫,更全面細膩的畫面呈現,將是未來手機影像軟體調校的主要方向,對此,小公尺 14 Ultra 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寫在最後
從最終定價來看,小公尺 14 Ultra 有明顯的改進,但我認為這不是問題。 首先,小公尺14系列已經具備了不錯的勢能,尤其是在解決了Pro產品的銷售難題的前提下,這款超級旗艦自然有足夠的信心繼續上漲,因為選擇它的消費者想要的是極致的影象表現; 其次,從小公尺 14 Ultra 本身的技術含量和效能來看,目前市場上能夠與之抗衡的競品很少。 當小公尺產品團隊的心態從最早的誘惑轉變為如今的“極致”,產品自然會變得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