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GPU作為計算核心在AI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作為GPU市場的領導者,NVIDIA的CUDA平台在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最近 Nvidia 在 CUDA Software 11 中推出了乙個新的軟體程式6及以後版本的終端使用者許可協議(EULA)在新規定中作出,但已引起國內外人工智慧和晶元行業的廣泛關注。 這一變化可能不僅影響英偉達與競爭對手的關係,也對第三方GPU公司的發展構成挑戰。
自 2006 年成立以來,NVIDIA 推出的軟體平台 CUDA 已成為許多 GPU 加速應用程式的標準。 其獨特的程式語言和程式設計模型大大降低了使用 GPU 處理資料的複雜性,使開發人員更容易使用 GPU 算力進行程式設計和微調。 因此,CUDA平台在人工智慧開發、科學計算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的關注。
在這種情況下,英偉達的競爭對手選擇在其GPU晶元上與CUDA相容,以盡可能不改變使用者習慣。 這種相容策略不僅有助於保持使用者粘性,還有助於提高自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然而,英偉達在新版 CUDA 軟體 EULA 中制定的規定似乎正試圖改變這一點。
新規則明確規定:“您不得對此 SDK 生成的任何結果進行逆向工程、反編譯或反彙編,並在非 NVIDIA 平台上進行翻譯。 這一說法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有業內人士解讀,英偉達正在收緊政策,不允許第三方GPU公司的硬體相容CUDA軟體。 這一變化無疑將對依賴CUDA生態系統的第三方GPU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業內也有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他們認為,英偉達的開發工具本身不允許用於非英偉達產品,而新規則只是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此外,隨著英特爾和AMD等競爭對手推出自己的軟體平台,如OneAPI和ROCM,以吸引英偉達的客戶,英偉達加強對CUDA的控制是有道理的。
在國內市場,國內一些GPU廠商也採用了CUDA相容策略,以確保在遷移NVIDIA產品時沒有障礙。 這些廠商認為,CUDA作為業界公認的標準,對於吸引使用者、保持使用者粘性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他們選擇在短期內相容CUDA,以便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不過,國內一些GPU廠商已經開始培育自己的軟體生態。 例如,Moore Threads推出了基於其GPU產品的“MUSA”軟體架構。 該架構不依賴CUDA,旨在為使用者提供更加自主和靈活的計算解決方案。 摩爾執行緒表示,其MUSA架構將為使用者帶來全新的計算體驗,並有望成為未來行業的新標準。
面對英偉達CUDA新政策的挑戰,國內GPU企業也在積極應對。 有企業表示,將加強與合作夥伴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探索新技術條件下的市場機遇。 同時,加大研發力度,推動自主創新能力提公升,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技術壁壘和市場變化。
整體來看,英偉達CUDA新協議的推出,無疑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對於第三方GPU企業來說,如何在保持使用者粘性的同時,積極應對新技術下的挑戰和機遇,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同時,這也將推動整個行業在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中迎來新的變化和突破。
在此背景下,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的國內GPU廠商迎接挑戰,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同時,也期待英偉達等龍頭企業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對競爭對手和合作夥伴更加開放包容,共同推動整個GPU市場的繁榮與進步。
最後,對於廣大使用者來說,NVIDIA的CUDA新政策的推出也將為他們帶來更多元的選擇。 未來,隨著更多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GPU產品的出現,使用者有望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的計算體驗。 同時,也將刺激更多創新應用的湧現,促進人工智慧和晶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