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北京大學本地人為中國火箭設計了最完美的飛行弧線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3-04

他投身於中國航天工業基層崗位60餘年。

他是中國彈道戰略飛彈和運載火箭的先驅之一。

但他表示,自己只是乙個“超級碼農”。

他多次為中國火箭設計了最完美的飛行弧線。

是一位“藍領院士”,在攻克關鍵技術時,靈感一閃而過

近日,央視《我的家庭與我的祖國》專訪了中國火箭彈道設計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55屆校友於夢倫。

聽聽這位土生土長的北京大學人,講述他用一生的愛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故事。

為了證明該解決方案的可行性,他們手動計算了兩三個月。

每一次火箭公升空的背後,都有無數中國航天員默默地公升空火箭,於夢倫就是其中之一。 俞夢倫院士,87歲,是中國彈道戰略飛彈和運載火箭彈道設計的開拓者之一。

1960年,他早早從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被分配到當時的國防部第五研究所第一分院總部,在那裡他計算了飛彈和火箭發射的飛行路徑。

1965年3月,我國開始研製某型號的東風系列飛彈,於夢倫是彈道設計團隊的三名成員之一。

面對漫長的飛行距離,如何進行測試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就在眾人束手無策的時候,俞夢倫提出了乙個大膽的想法——一種低彈道和高彈道相結合的特殊彈道方案,將整個測試分成了兩個獨立的測試。

據余老回憶,為了用資料證明計畫的可行性,其中五六個人計算了兩三個月。

1980年5月18日,東風系列某型飛彈首次全程試飛成功,實現了中國超遠端飛彈從無到有的飛躍,徹底打破了超級大國的長期壟斷。

40歲時,他從零開始學習程式設計,並成功將一顆再入衛星送入軌道。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後,為便於土地普查和地面測繪,發射可回飛衛星被提上日程。

可返回衛星重達1800公斤,是“東方紅一號”重量的10倍以上,因此承擔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對運載能力的要求要高得多。

解決火箭速度和運載能力問題的任務落在了俞夢倫身上。 然而,此時的餘夢倫已經40多歲了,他的計算工具被微電腦所取代,於是他開始從零開始學習計算機程式設計。

作為中國最早的計算機程式設計工作者之一,俞夢倫和他的同事們在探索中逐漸克服了程式的問題。

在對最優推力方案進行了無數次分析後,於夢倫提出了乙個讓大家眼花繚亂的“小推力彈道方案”。

五颱發動機 - 一台高推力發動機,四台低推力發動機。 我讓大發動機工作的時間縮短了一點,小發動機的工作時間延長了一點,這樣平均推力就降低了。 俞夢倫的“小推力彈道方案”將火箭的運載能力提高了25%。

1975年11月26日,載有中國第一顆可返回衛星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按時點火公升空,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在隨後的三年中,“長征二號”火箭連續兩次成功發射,表明我國具備了設計和研製高效能、高可靠性運載火箭的技術能力。

面對美國強加的苛刻條件,他超負荷工作了18個月,如約完成了專案。

1978年,中國開始在“長征二號”的基礎上改進運載火箭的自適應技術,從而衍生出中國最大的運載火箭家族。

其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中國唯一能夠執行載人任務並負責運送太空人的火箭。 其前身是於夢倫全程研製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簡稱“長征二號綑綁”。

俞夢倫:當時,美國的穿梭機沒有成功。 我們想搞乙個“長秒束”,用它來專門打擊外國衛星,嚴格來說是美國的衛星。

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災難性的一年。

美國和法國發生多起事故,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幾乎癱瘓。 此時,中國航天員帶著“嫦娥”火箭進入國際發射市場,這枚火箭還是兩張設計圖紙,開始了與其他國家艱難的合作談判。

1988年11月,經過近兩年的談判,中美兩國正式簽訂了發射兩顆衛星的合同。

俞夢倫表示,在與美方簽訂合同後,美方要求每18個月必須成功發射一次,如果不成功,就要賠錢。

為了能夠如期發射,於夢倫和研究所的同事們開始超負荷工作。 在短短18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了44萬多張設計圖紙,5000多套專用工裝,數十個截面和數十萬個零件,以及300多次大型地面試驗。

1990年7月16日,作為中國第一枚大推力火箭,“常二書”成功發射,創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蹟。

然而,在隨後的4年裡,“長兩綑綁”經歷了兩次發射失敗。 於夢倫提出了高空風對火箭飛行影響的假說,在計算了西昌發射基地的1000多個高空風資料後,成功解決了障礙。

“常爾斌”不僅開啟了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的大門,也正式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新征程。

在北京大學,做出影響一生的決定。

俞夢倫是土生土長的浙江慈溪人,兩歲時為了躲避戰爭,隨家人移居上海。 他從小就名列前茅,但他深受嚴重的口吃問題的困擾。

有一次在數學課上,老師問了乙個問題,我就去做,可是我說不出來,當時我覺得很苦。 因為口吃,俞夢倫年輕時變得沉默寡言,性格內向。 但這也使他更加專注於學習,尤其是在數學領域。

1955年,19歲的俞夢倫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 來到北京時,俞夢倫並不在意欣賞這座歷史古城的美麗風景和文化魅力,一頭紮進了知識的海洋,如飢似渴地投入到學習中。

在北大,俞夢倫師從周培遠、丁石孫,還多次聽錢學森的學術報告。 北大老師們淵博的知識深深地影響了餘夢倫,他暗暗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刻苦學習,努力成為一名有成就的科學家,投身於祖國的科學研究。

於夢倫大學三年級時,根據國家計算技術科學規劃發展的“應急措施”,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新設計算數學專業。

據俞老師回憶,徐老師對年輕學生說:"計算機的誕生是出於軍事目的,目前的應用領域主要是軍事,但在未來,科學計算是計算機發展的重要方向。 現在,中國將擁有自己的第一代計算機,但計算機人才的數量仍然幾乎為零,因此國家決定設立計算數學專業,為中國計算機產業培養人才。 "

在當今世界,計算機在各個國家都是乙個流行的職業,但當時它們需要多次動員。 當時在北大,最受歡迎的專業選擇是數學,其次是力學,計算數學只是乙個子學科,學生對它幾乎沒有了解,老師甚至沒有專業的講課教科書。

在徐先生的敘述中,於夢倫被感動了。 他在徐先生繪製的藍圖中看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毅然決然地報了名。 沒想到,他是唯一乙個報名參加55機械師二班的學生,自然也是唯一乙個被選中的學生。 這或許是餘夢倫一生中做過的最衝動的決定,也正是這個決定影響了他一生。

於夢倫上大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正值中國計算機工業發展的開始,蘇聯計算機在中國被模仿。 當時,北京大學計算數學和無線電系的師生們,在當時中國計算技術的先行者張世龍先生的帶領下,開始自己設計"北京1號"一台小型數字計算機,於1958年成功設計並交付給空軍。

同年,北京師生開始設計“紅旗”數字計算機,這是我國最早自行設計的數字計算機之一,也是我國先進的指標。 俞夢倫和同學們一起獻身"紅旗"在計算機的發展中,學習數學的學生不懂電子技術,採取邊做邊學的方法,逐步掌握閘電路、磁芯儲存器等知識,為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微不足道",其實是乙個非常重要的貢獻。

扎根航天一線60餘年,以科研團隊命名。

1960年,於夢倫提前畢業,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所第一分院。

當時,對於中國航天事業來說,這也是乙個艱難的起步,也恰逢......該國的自然災害和蘇聯單方面終止合作協議餘夢倫參與的“1059”飛彈的彈道設計,只能依靠手搖計算機進行計算。 計算射程為 500 公里的彈道軌跡需要六個計算器兩個月的時間。

有一次,俞夢倫遇到了乙個棘手的技術問題。 為了盡快驗證他的想法和解決方案,他幾乎幾個星期都沒有離開手搖電腦。 當他拿著一摞資料報告與同事分享時,人們發現,他原本瘦弱的右臂,由於長時間轉動電腦手柄,嚴重腫脹。

彈道設計,讓我忘掉疲憊。 雖然在程式設計和建模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一次又一次克服技術難題所帶來的成就感,讓我感受到了無比的幸福感。 俞夢倫經常這樣說。

1960年11月5日,於夢倫親眼目睹了東風一號飛彈的成功發射,深受鼓舞。 這位 24 歲的年輕科學天才在他未來的彈道設計中繼續閃耀著智慧。

幾十年來,他系統地提出了飛彈和運載火箭彈道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為我國多種型別的運載火箭設計了最美的“空中軌跡”。

2009年,他的團隊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餘夢倫團隊”,這也是第乙個以院士命名的科研團隊,被譽為中國航天工業第一團隊。

在餘夢倫6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的許多學生都成為了航天領域的總工程師和副總工程師,但他在年近九十的高齡仍然從事著自己的原創工作。 他放棄了很多工作調動機會,“換後衛可能會離開彈道設計工作,所以我沒有考慮過調職。 “我熱愛這份工作,也熱愛這份工作。” ”

在這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看來,始終在科研一線工作,為中國火箭設計出完美的飛弧,是他最大的幸福。

資訊**:校友事務處、央視新聞、餘夢倫院士傳記

編輯:Milo |

相關問題答案

    寫了20多年,這位北大教授的8 3部備受讚譽的名著告訴你什麼是“大中國”!

    中信出版有兩套歷史巨著,屬於可以傳給後代的高階產品。從外觀到可讀性,很難找到任何缺點,除了 更新太慢。說實話,就連阿信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能準備好。他們是 中國新史也企鵝歐洲史 或許是巧合,按照計畫,這兩套是本書的系列,但到目前為止,只發行了本。但是,如果您必須選擇兩者之一,我會強烈推薦給您中國新史...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請策略分享!

    今天,菠蘿姐分享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產科的最好技巧和初診流程,希望能幫助即將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麻子們立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實拍備案要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備案要求 母嬰健康手冊。B超可以看到卵黃囊 不需要胎兒心跳 Aimee B 測試結果。建立檔案後,掛起當天的產科門診號碼。完成心理評估。記錄醫療過程...

    這個大佬病死了,毛董事長可惜了!革命的貢獻是巨大的,必須進行厚厚的埋葬

    任 Bishi 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勳,也是五大書記之一。他與朱先生 朱先生一起經歷了革命的艱難歲月,為黨和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幸的是,他於年月日病逝,享年歲,未能見證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得知後,他傷心地說 可惜了,可惜了!他埋葬了他,以表達他的尊重和紀念。任的革命資質非常深厚。他早在年就加入了共青團...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來聽西方政學和大學大佬們談科研心得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來聽西方政學和大學大佬們談科研心得 屆高中生塵埃落定,同學們的夢想成真了下面就來看看那些選擇進入西南政法大學的同學們,他們成功送進了哪些名校同時,傾聽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黃振海.成功護送至北京大學。行政法學院屆本科生黃振海順利考入北京大學。他在 名學生...

    寶妍北大數字排名! 清華排名第19位,武漢大學表現搶眼,華科也失望不已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作為中國頂尖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機構,肩負著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使命。下面,我們將深入分析北京大學研究生院的實力,從教育資源 師資力量 科研實力等方面全面揭示其卓越的教育品質。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資源極其豐富。北京大學研究生院擁有國內領先的教學裝置和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學習條件。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