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爭兩周年之際,西方國家的政要紛紛前往基輔,似乎是為了一場外交盛宴。 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沒有攜帶實質性的“禮物”,而只是表達了口頭上的支援。 這種虛無縹緲的支援在兩年多的戰爭中似乎毫無用處。
美國、歐盟及其成員國的領導人曾希望通過犧牲烏克蘭人來削弱俄羅斯,但這一美好願景早已破滅。 更嚴重的是,兩年多的戰爭不僅讓俄羅斯和烏克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歐洲本身也成為了主要的受害者之一。 歐洲現在在烏克蘭危機中陷入了死胡同,它本應處於黑暗中的經濟機會早已被掩蓋。
據北京稱**,歐洲受到戰爭和制裁等因素的制約,無法與俄羅斯直接進行能源貿易。 然而,現實情況是,歐洲國家繼續通過第三方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導致整個能源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沒有變化,只是中間商和運輸商的增加,導致歐洲能源市場的崛起。 這不僅導致了能源的激增,還引發了社會和經濟成本,生活必需品也隨之上漲,對歐洲的經濟和民生造成了沉重打擊。
歐洲國家義憤填膺,但似乎對經濟和民生面臨的困難視而不見。 相反,他們堅持支援烏克蘭,這使歐洲陷入了烏克蘭危機的深淵。
此時,美國**拜登正拿著鐮刀站在歐洲面前。 川普要求北約在歐洲的盟國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否則美國不會在發生襲擊時派兵進行救援,並暗示俄羅斯可以對他們採取行動。 雖然歐洲國家批評川普的要求,但他們實際上已經宣布將把軍費開支增加到每個國家GDP的2%以上。 這被認為是歐洲正在等待美國鐮刀到來的跡象,因為隨著衝突的持續和地區安全環境的惡化,歐洲軍費開支將繼續增長。
川普之所以要求歐洲增加軍費開支,是想敦促他們把手中的現役裝備作為消耗品送到烏克蘭,然後用真金白銀從美國購買新的。 拜登還自豪地表示,西方對烏克蘭的大部分軍事援助都流向了美國軍火商,為美國刺激軍工繁榮提供了契機。 而這一切對於歐洲公司來說意味著歐洲經濟不得不將工廠遷往美國,因為能源和電力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這進一步困擾了歐洲經濟。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美國的軍火和能源經銷商賺了很多錢,而歐洲則遭受了工業轉移和經濟困難的雙重打擊。 歐洲似乎痴迷於支援烏克蘭,而忽視了其自身經濟和生計面臨的巨大壓力。 俄烏衝突讓美國變肥了,但讓歐洲陷入了經濟泥潭。 這難道不是一款驚天動地的戰略遊戲嗎? 歐洲將如何擺脫這種快速變化的局面是乙個有趣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