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製造業超級大國

Mondo 國際 更新 2024-03-05

瑞士洛桑IMD商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理察·鮑德溫(Richard Baldwin)於2024年1月17日發表了一篇文章。 我在國內**上看到了一些關於這篇文章的報道,但似乎沒有完整的翻譯。 這裡有乙個翻譯供你參考。 我自己的評論以傾斜字型顯示。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 它的軍事開支比接下來的十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唯一的製造業超級大國。 其產量超過了接下來九個國家的總和。 本專欄使用最近發布的 2023 年更新的經合組織 TIVA 資料庫(基於 2020 年資料),以八張圖表描繪了中國成為製造業超級大國的旅程及其主導地位對全球**鏈的不對稱影響。 我不是中國問題專家,但在與我的合著者麗貝卡·弗里曼(Rebecca Freeman)和安傑洛斯·西奧多拉科普洛斯(Angelos Theodorakopoulos)一起研究全球連鎖斷裂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乙個嚴峻的事實——我認為這個事實並沒有像它應該的那樣廣為人知,因為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製造業超級大國。 本專欄使用經合組織最近發布的有價值的 TIVA 資料庫的 2023 年更新,在八張圖表中展示了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我將跳過中國歷史上的改革敘事,因為真正的中國專家已經詳細介紹了這一點(例如,Wang 2023,世界銀行 2013,Ranganathan 2023)。 圖 1 中的“全球製造業巨頭”圖表顯示了 2020 年(資料庫中最近一年)全球製造業份額的兩種檢視。 左邊的圖表顯示了按總產量計算的世界份額; 在右圖中,顯示了按增加值劃分的份額。 區別在於中間投入:中國的總產量等於中國製造商的總銷售額; 中國的增加值是他們的總產出減去購買的中間產品。 圖1:2020年全球製造業的蛋糕

資料來源**:經合組織TIFA資料庫,2023年更新。 六個國家佔世界總數的3%以上。 中國緊隨其後,是美國、日本、德國、印度和南韓。 注意世界是如何變化的。 其中只有三個是歷史悠久的工業經濟體; 其他三個是新興工業化經濟體。 七國集團中有四個未能晉級。 該圖表分別列出了份額至少為2%的國家,義大利、法國和台灣位於左側(G7國家中的兩個國家,英國和加拿大,不在名單上)。 在右圖中(基於增加值),英國的份額略高於2%。 從總產量來看,中國的份額是美國的3倍,日本的6倍,德國的9倍。 台灣、墨西哥、俄羅斯和巴西的總產量高於英國。 加拿大的排名進一步下降至第15位。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該統計資料是按金額計算並換算成美元的。 鑑於中美兩國在產品**上的差異,在購買力平價或生產方面,這種差異會更大。 中國的工業化是史無前例的。 上一次“製造業之王”被趕下王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超過英國的時候。 美國花了半個多世紀才登上頂峰。 中國花了大約15-20年的時間才超越美國登上頂峰。 總之,中國的工業化是無可比擬的。 圖 2 描繪了中國的崛起。 如果我們把它想象成一場 25 圈的賽馬(一年一圈),所有的興奮都集中在前 13 圈。 由於資料只能追溯到1995年,因此在1995年比賽開始時,中國略微領先於加拿大,英國,法國和義大利。 中國在1998年超過了德國,在2005年超過了日本,在2008年超過了美國。 從那時起,中國在世界上的份額增加了一倍多,而美國的份額又下降了三個百分點。 如果這是一場現場賽馬,大多數觀眾幾年前都會感到無聊,因為(中國遙遙領先)。 右圖顯示,中國的份額現在超過了中國以外十大製造業國家的總和。 這一驚人的事實有助於我們了解當前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中國在大流行期間減產造成的供應鏈中斷的嚴重性。 就份額而言,印度(未單獨顯示)是增長第二快的國家:自1995年以來,其在全球製造業生產中的份額上公升了兩個百分點。 (中國同期上公升了30個百分點)。中國的崛起已經放緩,似乎停滯在世界產出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為了證實這一點,我們需要更多最新資料,因為樣本中的過去兩年被與 COVID-19 大流行相關的事件所混淆。 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 (WDI) 有截至 2022 年的增值資料(根據世界銀行資料,2022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將比2020年提高29%,佔世界比重將再次提高三個百分點)。,這與之前的趨勢一致,但WDI沒有報告總產量資料。 圖2 1995—2020年中國製造業(佔世界GDP比重)快速崛起1

資料來源**:經合組織TIFA資料庫,2023年更新。 中國在出口方面的主導地位不如總產量那麼明顯(圖3),儘管增長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1995年,中國僅佔世界製造業出口的3%,到2020年,其份額已上公升到20%。 七國集團份額的相應下降幅度不及其生產份額的下降幅度。 這是因為中國的國內消費也在快速增長。 自2004年以來,中國國內消費在製造業生產中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 圖表中沒有顯示的是,中國的出口與生產之比在2004年達到18%的峰值,在2020年達到13%的峰值,幾乎回到了1995年的11%。 附件中的同一張圖表顯示了增值基礎上的數字。 圖3 1995-2020年中國製造業出口佔世界比重

資料來源**:經合組織TIFA資料庫。 由七國集團(G7)和中國麗貝卡·弗里曼(Rebecca Freeman)、安傑洛斯·西奧多拉科普洛斯(Angelos Theodorakopoulos)和我去年開發的《非對稱鏈風險:全球鏈條指標》(Baldwin et al., 2022)提供了一種識別鏈中外國生產風險敞口的便捷方法(我們的八個新指標可以在TIFA 2023更新中找到)。 在繪製全球連鎖風險圖時,我們的兩個新指標特別直觀。 從進口的角度來看,外國生產風險敞口(FPEM)。 這顯示了乙個國家從另乙個夥伴處購買的工業投入在所有工業投入中所佔的份額,包括國內**,等級為0到100。 FPEM使用透視方法來計算外國風險敞口,因為它刺穿了貿易商對交易商的面紗,揭示了購買國對銷售國生產的依賴。 圖4 1995—2020年中美雙邊FPEM和FPEX

圖4(左)顯示,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生產的依賴程度遠高於中國對美國製造業生產的依賴程度。 雖然一開始令人震驚,但這並不出乎意料。 很自然地,11%的世界產量從35%的世界產量中購買的比35%的世界產量從11%的國家購買的更多,但這個數字是驚人的。 在2002年之前,中國更多地受到美國生產的影響,但從那時起,美國對中國生產的影響更大。 2020年,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生產的敞口約為中國製造業對美國製造業生產的三倍。 從出口的角度來看,外國生產敞口(FPEX)。 該指標反映了乙個國家向特定夥伴出口的中間產品總產出中所佔的份額。 從銷售的角度來看,它是衡量暴露風險的指標。 右邊的圖4顯示了預期結果:中國一直更依賴對美國的出口銷售,而不是相反。 在2000年代中期,中國對美國的依賴是其反向依賴的10倍,但這種不對稱性已經大大縮小。 綜上所述,這表明中國與其他主要製造業國家在第一鏈依賴方面存在著顯著的、歷史性的、影響世界的不對稱性。 政客們可能希望將他們的經濟與中國脫鉤。 資料表明,脫鉤將是困難、緩慢、昂貴和破壞性的——尤其是對七國集團製造商而言。 有關確切的估計,請參閱 Felbermayr 等人的模擬研究。 (2023 年)和 Go and Bekkers(2022 年)。 在結束這一章關於中國崛起的故事之前,有必要指出,這種巨大的不對稱實際上與中國無關。 這與中國製造業超級大國的地位有關。 要看到這一點,想象一下,如果圖表顯示了歐佩克和七國集團在石油部門的事實,圖表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將看到,七國集團對歐佩克**的依賴程度高於七國集團對歐佩克**的依賴程度。 故事的下一章將焦點轉向中國層面。 中國的平衡、產業鏈參與和開放程度從中國的角度來看,超級大國地位的上公升是什麼樣子的? 衡量乙個國家競爭力的乙個方便但簡單的標準是其基於部門的平衡。 圖5顯示了出口減去主要部門的進口餘額:製造業、農業、採礦業和服務業。 總體**差異只是部門差異的總和,用一條細黑線表示。 模式很清楚,這並不奇怪。 中國是製成品的淨出口國,也是農產品、礦產、燃料和服務等所有產品的淨進口國。 正負淨餘額均迅速增長。 說白了,中國既是進口大國,也是出口大國。 總體而言,它在 2000 年代末有盈餘,然後在 2018 年和 2019 年下降並轉為負值(黑線)。 右邊的面板提供了有關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提示。 它描繪了該國中間投入品和最終產品淨出口的演變。 直到2000年代中期,中國都是乙個典型的離岸目的地:中間投入品的淨進口國和含有進口投入品的最終產品的淨出口國。 自2002年左右以來,中國已成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主要淨出口國。 圖5 1995-2020年中國按行業分行業淨出口

資料來源**:經合組織TIFA資料庫。 平衡的聚合資料(如圖 5 所示)可以掩蓋其元件的演變。 圖6重點介紹製成品,分別顯示出口和進口。 在左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直到 2000 年代中期,中國與全球**鏈的接觸非常活躍。 工業零部件進出口增長迅速,進出口同步增長。 從那時起,出口增長更快,這種差異導致了製成品的正平衡。 右圖顯示了最終成品的差異**。 在這方面,出口一直超過進口,2010年代失衡迅速擴大。 圖6 1995-2020年中國中間產品及成品

資料來源**:經合組織TIFA資料庫。 接下來的兩張圖表顯示了中國出口行業構成的變化。 圖 7 顯示了 1995 年(資料庫中的第一年)和 2020 年的行業份額。 這表明,中國已經從相對依賴紡織服裝等簡單製造業轉向電子、基礎金屬製品和金屬製品等更複雜的行業。 化學品和藥品。 乙個有說服力的事實是,1995 年紡織品佔最大份額,但在 2020 年,電子產品佔最大份額。 圖7:1995年與2020年中國出口籃子

資料來源**:經合組織TIFA資料庫。 全球化比率最後,考慮中國的全球化比率(圖8)。 右圖顯示了該國製造業的總全球化率(GGR)。 這是在國外銷售的製成品的份額,其中產量是根據所有中國製造商的總銷售額來衡量的。 它與製造業 GDP 不同,因為它包括所有銷售,而不僅僅是最終產品銷售。 我們已經看到中國的博彩收入飆公升,在第乙個十年的資料中幾乎翻了一番,因為它正在成為乙個製造業超級大國。 事實上,大多數行動發生在 1999 年至 2004 年之間。 這是全球化的乙個非凡壯舉,這可能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認為中國是乙個極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 但故事並沒有在2004年結束。 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GDP一直在穩步下降。 不要忽視這樣乙個事實,即到2020年,中國製造業的GDP水平不會比1995年開始時高多少。 簡而言之,中國的製造業不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依賴出口。 誠然,快速增長時期的前半部分涉及出口增長快於生產增長(因此GGR上公升)。 但隨後產量增長速度快於出口,這意味著國內銷售變得相對比出口銷售更重要——儘管國內和國外銷售在整個高增長時期都蓬勃發展。 這打破了“中國的成功完全歸功於出口”的神話。 自2004年左右以來,中國日益成為其最佳客戶。 結論很簡單:以GGR衡量,中國的開放程度正在迅速下降。 2020年,其對出口銷售的依賴僅比1995年略有增加。 圖8:中國製造業增長率和全球化總比率(GGR)。

資料來源**:經合組織TIFA資料庫。 結論:中國現在是世界上唯一的製造大國。 正如其最近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成功所表明的那樣,其廣泛而深厚的工業基礎可以幫助其在幾乎所有領域獲得競爭優勢。 例外是最先進的地區,G7國家繼續佔據主導地位。 談論與中國脫鉤的政客需要清醒地看待事實。 正如我們所展示的(Baldwin et al., 2023),世界上所有主要製造商的工業投入中至少有 2% 來自中國。 至少可以說,脫鉤是困難的。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打算直接翻譯鮑德溫教授,並盡量少新增評論。 稍後再寫你自己的評論。 只有兩點需要再次強調。 1. 此資料截至 2020 年。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22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將在2020年的基礎上增長29%。 最終輸出**的大小應相似。 其次,該資料基於市場匯率。 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以美元計算,中國的製造業產出至少會比目前的水平高出一倍。 參考文獻 Baldwin, R, R Freeman, and A Theodorakopoulos (2022), “Horses for Lessons: Measuring Foreign **Chain Risk”, NBER Job **W31820. Baldwin, R, R Freeman, and A Theodorakopoulos (2023), “Hidden Exposure: Measuring Our Chain-Dependency”, NBER Work W31820 (即將發表於布魯金斯學會的經濟活動) Felbermayr, G, H Mahlkow, and A Sandkamp (2023), “Cutting Value Chains: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East-West Decoupling”, Empirica 50:75-108.Góes, C, and E Bekkers (2022),“地緣政治衝突對**、增長和創新的影響”,世貿組織工作人員工作檔案ERSD-2022-09。 Ranganathan,TCA(2023 年),“是什麼讓中國真正成為製造業超級大國? 德干先驅報。 Upadhyaya, Y (2023),“中國如何成為製造業超級大國? “,中等。 Wang, T (2023),《了解中國經濟》,勞特利奇。 世界銀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中國2030:建設現代、和諧、創新社會》,世界銀行集團,第12925號。 圖A1 1995-2020年中國製造業GDP佔世界比重

資料來源**:經合組織TIFA資料庫。 圖 A2 1995-2020 年七國集團、印度和南韓的非對稱鏈依賴 (FPEM)

資料來源**:經合組織TIFA資料庫。 腳注附件中的圖A1從增值角度顯示了這一份額。 七國集團製造業增加值的下降沒有總產量那麼嚴重,而美國增加值的份額自2010年以來略有上公升。 回想一下,總產出是製成品的總銷售額,而增加值是製成品的總銷售額,差額是中間投入。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在附加值方面的主導地位不那麼明顯,因為它專門從事中間特別密集使用的行業,例如電子產品(因此其總產量超過附加值的程度在世界上是不尋常的)。 同樣,中國在世界製造業GDP中所佔的份額不如其生產份額佔主導地位,但它仍然佔主導地位。 例如,在2020年,其份額幾乎是美國的兩倍,是日本的四倍。 圖 A2 顯示,FPEM 見解可用於其他 G7 國家以及印度和南韓。 原文鏈結如下。

完)優質作者名單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曾經世界級的日本製造業正在衰落?

    日本的製造業在製成品的許多領域都表現出了世界級的競爭力。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中國和南韓的製造業迅速崛起,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日本製造業和技術的轉移。日本製造業的綜合性不是簡單的一般發展,而是集中在某些特定領域。汽車 家電 造船 半導體等產業是日本製造業的重要支柱。在此基礎上,日本發展了材料產業 零部...

    中國製造業邁向越南,合作共贏新機遇

    近日,中國製造業進入越南,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這是威脅還是機遇?讓我們來看看。讀者們,歡迎收看 理性讀歷史 近兩年來,中國製造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許多企業選擇將生產基地遷往國外,包括印度 越南等國家。特別是越南,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月,越南人口將超過億,其人口比中國更年輕,出生率更高...

    中國最傳統的製造業正在綻放新的“花朵”。

    文 Observer.com,張光凱 一朵 花 點燃了一條黃河路,但那生機勃勃的中國遠不止黃河路。一頓飯吃三萬元家庭,黃河路是年代的面孔 一天只吃乙個油墩的范先生,是那個時代的班輪。紡織和服裝業是中國歷史最悠久 就業人數最多的工業部門之一,在年代陷入困境,數百萬工人被解雇和轉移。但困境催生了創新轉型...

    川合是引領中國製造業創新公升級的驅動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製造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製造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面對全球競爭和技術創新的衝擊,中國製造業需要尋找新的動力來推動創新和公升級,以保持競爭優勢。Chuan H是推動力之一。川和是中國製造業領先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注於高階智慧型製造裝備的研發和...

    徐衛紅:中國製造業優勢無窮無盡

    年是中國企業 中國科技 中國品牌全面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之年,也是這些公升級後的中國製造與發達經濟體全面競爭的第一年。今年以來,中國對外投資穩步發展,前個月順差超過億美元在國內,中國是唯一乙個通脹率低於央行目標的主要經濟體。回首這一年,無論是在晶元 人工智慧領域,還是在新能源汽車 電池 儲能等領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