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遼寧新突破
**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東北和遼寧的振興和發展,深感關切和滿懷期待。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的元年,在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周年的重要節點和關鍵時刻,總書記主持了新時代推進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在新的征程中繪製東北全面振興藍圖,指引方向,遼寧迎來了新一輪發展的春天,全省廣大幹部群眾鼓舞鼓舞、振奮鼓舞、信心滿滿。
一年來,遼寧全省牢記囑託,感恩、砥礪前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貫徹落實遼寧全面振興和新突破三年行動。
提速勢頭和質效飛躍已經出現,經濟執行低速徘徊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我們致力於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全面復甦。 2023年,地區GDP將保持在3萬億元的水平,增長53%,十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增長率。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91%,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自2013年以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工業逆勢而上,服務業強勢復甦。 創新帶動效果突出,振興成果更惠民,“山海深情,天上遼寧”,叫全國。 現在,遼寧經濟更有韌性,更有活力,更有創造力,勢頭更強勁,潛力更大。
從學而勝,到只學,從我們堅持思想教育、積極激勵、紀律約束,努力提公升敢於拼搏的勇氣,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我們圍繞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題深入開展教育,在學鑄魂、學增智、學向好、以學促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紮實成效。 貫徹落實新時代好幹部標準,一批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優秀幹部走上領導崗位。 持續淨化政治生態,“講正、懂規矩、遵紀守則”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心中。 當前,在遼寧,幹部忠心耿耿、責任擔當,鬥志高漲,呈現出政治溝通與和諧的新氣象,自上而下的願望不變,人民思想的進步。
爭創一流、潔淨空氣保駕護航,營商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我們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首招和打好重點,對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宣戰”,全力打造營商環境“公升級版”。 大力推進數位化、誠信、法治建設,開啟“12345”企業服務“第一”鍵,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便捷,更自覺履行承諾,更有效地保障權益。 統籌推進“三萬件”行動,開展“領導幹部進園進企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群眾和經營主體對營商環境滿意度達到959%,商業實體數量超過515萬。 如今遼寧率先在“信”風、企業造福人民加“數”執行、好法和好法治安人心中,發展的軟環境成為振興的堅強支撐。
生機迸發,魅力凸顯,外界對遼寧的期待發生了重大變化。 我們堅持樹立形象,展現新面貌,穩定預期,培育新機遇,顯著提公升物流和資金流動活動。 40.10000名高校畢業生留遼寧創新創業,1000多所“雙一流”高校選拔學生選擇遼寧。 人口淨流入 860,000人,扭轉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11年的淨流出。 秉承“三企聯動”“三資共抓”,央企、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看好遼寧,一大批優質專案洽談簽約實施。 客運量和貨運量大幅增長,各大國有銀行新增貸款增速和增速近年來再創新高。 如今的遼寧,人氣火爆,熱度高漲,各方對遼寧的全面振興充滿信心和期待。
這些突破性、轉折性和歷史性成就,都是在內外部壓力和逆勢而上的過程裡取得的,這根本得益於以同志為核心的堅強領導,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遼寧全面振興和三年行動新突破的一年。 認真學習貫徹全國人大、全國人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振興和發展東北、遼寧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錨定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集中抓好“八大攻堅”工作。 力爭早日實現“萬億夢”,繼續譜寫全面振興新篇章。
一是堅持向“現實”邁進。 堅持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硬道理,聚焦發展發展,聚焦實體經濟發展,繼續做好結構調整“三大條”工作,加大力度推進4萬億級產業基地和22個產業集群建設,規劃實施一批重大工程, 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新高地、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者、高質量文體旅遊融合發展的示範地。加快建設具有遼寧特色優勢的現代工業體系。
二是堅持向“新”邁進。 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高水平建設遼寧實驗室,加快打造具有國家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重大技術創新源泉。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展望未來產業布局,加強原創性和顛覆性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聚焦高新技術、高效率、高質量,培育更多新的優質生產力。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海洋經濟,打造全面振興新引擎。
三是堅持向“卓越”邁進。 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上,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的膽量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著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做好政策組合,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 加快打造“公升級版”的商界環境。加強高層對外開放合作,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打造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做好對外開放合作工作。
四是堅持為“人民”服務。 堅持盡力而為,盡力而為,解決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環境保護等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切實把握、準確、堅定地堅持民生底線。 要更好地統籌發展與安全,建設更高安全水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充實、幸福更持久、安全更有保障。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