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最後一天,我出發去尋找馮子愷的故居,臨走時,天上的雨停了,天色開始慢慢變藍。
開往石門鎮的公交車並不擁擠,開車到馮子愷先生居住的石門鎮需要20分鐘。 石門鎮是典型的長江之南水鄉,京杭大運河貫穿該鎮。 石門鎮在古代被稱為石門城,在春秋時期,越國為了抵禦吳國的入侵,在這裡修建了石頭作為城門,因此被稱為“石門”。
在工業園區站下了火車,走進了馮子愷住的地方。 在這裡,昔日江南水鄉的建築並不多,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混凝土建築和無數的建築。 要去馮子愷故居,首先要穿過京杭大運河,穿過石門大橋,進入西苑路,西苑路走到盡頭,左轉就是四巷路,再往前走200公尺就是廟路,你會看到乙個路牌,上面寫著馮子愷紀念館, 沿著大井路步行100公尺,過木昌橋,來到馮子愷故居門口。在馮子愷故居的房子裡走了一圈,來到了紀念館遊客中心,上面寫著可以免費參觀。 進入遊客中心,工作人員說先登記,登記後再參觀,進入馮子愷紀念館前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馮子愷的畫像。 大門內有紀念館,紀念館裡人不多,所以很乾淨。 一樓的大廳講述著馮子愷的一生,窗戶上還保留著馮子愷戴的眼鏡,他穿的衣服,用過的書筆。 這些文物,都記錄著馮子愷一生的點點滴滴。 走出大廳左邊,就是走到二樓的樓梯,上到二樓,陳列著馮子愷的漫畫和書法,以及馮子愷的書,這些都將為後人了解馮子愷的故居提供依據。
樓下,穿過小院到圓圓堂,因為1937年底圓圓堂被日本侵略中國炸毀,1984年,桐鄉縣**人按照原貌在原址重建了圓圓堂。 所以現在看到媛媛殿不是原來的媛媛殿,進入媛媛殿,從東牆大門進入院落,牆門內頂上“辛與老居”四堆灰陽字,是根據馮子愷銘文複製修復的,兩座門有百洞和上千洞, 斑點和燒焦的痕跡,這是原圓堂從抗日炮火中搶救出來的唯一遺物,也是日軍侵華的鐵證。
院子中央,還種著馮子愷寵的牽牛花,右邊牆角還種了幾棵芭蕉。
院內圓圓殿正殿朝南,門楣上掛著葉聖濤書“鳳子愷故居”牌匾。 媛元堂陳列馮子愷所著書籍,陳列他的書畫作品。 大廳西廳還陳列著馮子愷彈奏的鋼琴,因為是文物,禁止觸控。 媛媛堂基本上就是馮子愷小時候生活的地方,現在站在媛媛堂,他始終無法理解當年馮子愷所處的時代是多麼的混亂,馮子愷用雙手和筆,在那個時代創作了那麼多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