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昊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協會副會長、西泠印章學會理事、浙江省書法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僑聯副主席。
從60年代的高等書法教育,確立了書法一級學科
沈昊自2024年成立以來,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即將迎來60周年。 我想,這是對中國書法高等教育60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的充分肯定,是幾代書法家在這條書法道路上辛勤耕耘的結果,將為中國書法在新時代繼續向更廣闊的領域開拓創造有利條件, 實現傳統文化的當代啟用,彰顯文化自信。
書法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凝聚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和文化精神,不僅承載著古代社會教育、傳播文明的使命,也是文人醫修身、提公升人格的重要手段。 今天,在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書法成為人們學習習、感知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橋梁,當代書法教育蓬勃發展。
中國書法根植於悠久的歷史文化土壤,在幾千年的發展和積累中,其美學和實踐形成了鮮明的價值觀念和發展規律,書法教育歷來具有“通識教育”的特點。 古代書法教育分為官教和私立兩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有明確的目的。 官方書法教育通常將書法視為“六藝”之一,在儒家教育體系中,書法被視為文醫必備的社交技巧和誠意之一,是模仿古先賢的方式之一。 私人書法教育在實現功利目標的同時,更注重書法本體的藝術特徵,在儒家“玩藝”精神的框架下,更注重提高個人修養和審美情趣,突出藝術個性,傳遞個性精神。 除了少數書法家痴迷於書法,並將其作為畢生的追求外,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以書法家的身份出現在官史上。 如今,隨著藝術範疇下書法教育的不斷推進,當今社會書法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將書法和藝術融合為一級學科意味著什麼,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深入思考的問題。 古今觀念和認識、社會環境、書法藝術本身的發展存在很大差異,書法教育要想在新時代實現其應有的價值,成為一種“有前途的學習”,是具有挑戰性的。
沈浩的一些著作和書影
2024年,潘天壽、盧偉昭、沙夢海等老一輩藝術家感嘆中國書法當時面臨無後繼的嚴峻形勢,以“為聖人繼續學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創立了新中國第一所高等書法專業。 他們雖然處在近代中國國力薄弱、戰亂頻發、社會變革、外來文化強勢入侵的時代,卻能深刻思考傳統文化的精髓,努力構建中國現代書法教育的學科體系,為中國高等書法教育樹立目標和標桿。 在他們眼中,書法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 2024年,呂偉釗先生為第一批書法研究生制定了《教學大綱》,內容包括書法與篆刻60道題目,內容涵蓋常識與語言學、金石學、文學、歷史、實用技法、美學、教育方法、書法與社會、書法與中國文化、書法與中國文化交流、書法與篆刻研究與創新等。 雖然40多年過去了,但盧維釗先生所設定的教學框架,對當前我國高等書法教育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意義。 2024年,沙孟海先生寫了著名的《與劉江合著》,其中提到:“普通的學者,如果學好一種碑,也能站得住腳。 作為一名專業的書法家,要求應該更高。 也就是說,除了技術之外,還必須有一門學科作為基礎,或文學,或哲學,或歷史傳記,或金石考古......可以看出,盧、沙都認為書法不僅僅是“書寫”的問題。 “先學做人”“學修書法”是把書法推向更高境界的必由之路,“書法”就是“向人學習”。
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高等書法教育在創作和理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對傳統藝術的不斷重視,高校書法專業規模化發展,學科體系不斷完善。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國開設書法專業的高校近300所,其中本科生142人,碩士生120人,博士生37人。 由於教育環境和學生的不同,高等書法教育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革,各高校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書法教育教學正朝著更加深入、有效、優化的方向發展。
這次學科調整,書法公升級了,與美術結合為一級學科,對於書法教育工作者來說,勢必是個好訊息。 但除了喜悅之外,我們還要思考書法如何與當下的藝術齊頭並進今天的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國畫、美術、跨藝術藝術、實驗藝術漫畫等專業,它橫跨中西方,兼顧傳統和當代藝術,只有繪畫也可以分為油畫、版畫、壁畫、水彩畫等繪畫。 我們似乎很難找到答案,究竟是什麼樣的書法,可以與具有相同邏輯或相似學科內涵的當今藝術並列。
但中國書法是一門“學人學”,用當代學科的術語來說,是一門跨學科的研究。 從文字、文學到文字,從哲學思想、歷史人文到寫作風格,從文材到傳播設計,從詩書到繪畫和篆篆,從美學、創作到書法教育,中國書法可以在不同維度詮釋其內涵的豐富性。 書法歸根結底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藝術實踐中的反映,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精神軌跡的外化表現,直達人心,彰顯人性。 中國書法除了強調書寫技巧外,更注重作品的韻味和風格,從審美構思到生活狀態,注重書法家的品格和修養,成為中國書法的重要內涵。 “當前,書法學科建設需要注重書法作為傳統文化載體和文化藝術融合的獨特身份,書法學科的設定要放在傳統文化與藝術的雙重範疇中去看待。 習學科要強調讀書修養的潛在作用,把書法實踐與語言學、金石學、歷史學、哲學、文學、藝術理論等有機結合,重視系統化、科學化,強調內在關聯性,倡導書法研究要“以學為本”。 有必要還原書法史上的經典銘文和重要文獻,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學習和習,了解其精神和價值,深入挖掘傳統的人文意義和創造精神,使書法不僅僅是文化人書中的優雅遊戲, 但可以成為新時代有前途的研究。
如果從文化自信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的角度來思考學科的調整,不妨將中國畫與基於西方美學的當代藝術分開,與書法作為一級學科相結合。 中國文化素有“書畫同源”之稱,從《河圖羅書》到張彥遠所謂的“書畫同一不分”,中國書畫同質化、異化,都強調外教的創造,心靈的源泉,有著相同的發展規律和內在邏輯,依託著中國文化的深厚積澱, 彰顯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趣味和藝術精神。60年前,潘天壽、盧偉昭、呂彥韶等老一輩藝術家踐行和倡導讀、寫、畫三位一體,相輔相成、協同發展。
60年來,書法學科的發展一直在梳理學科的歷史,挖掘學科的內涵,探索學科的前沿。 書法篆刻創作、書法與篆章理論研究、書法史與篆史研究、書法教育、書法傳播等設定,可以形成書法學科的基本框架。 書法學科在遵循書法藝術本身發展規律的同時,結合綜合性高校、師範院校、藝術院校的學術特點,實現多學科交叉互動,形成自身的特色和發展方向,從而推動書法在當今學科背景下實現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為書法藝術打造新時代的“高原”和“高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