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問候”。
石萍. 年底,住在上海的王叔叔笑著稱讚了幾位同學帶給他的特別愛心。 原來,王叔叔退休前任教的高校學生,每年年底,總會想盡辦法給他送幾份預定好的報紙,不是送,就是親自送,讓他在過年也能坐在家裡舒服地學習。
這個“365問候”是多麼有創意!也蘊含著很多充滿溫暖情懷的人文關懷!王大爺手裡拿著,包括《書法日報》和《中國老人報》,還有五六份本地出版的報紙,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多麼“365問候”!筆者不禁發自內心地稱讚這種溫暖關懷的舉動。
這些年來,很多廣告如“年禮”、“365問候”都以年禮的形式特別“高、大、上”。
在筆者拙見中,“高”同指高階,既有文化品位的饋贈,做事之道也高雅,更是洞察送禮者的高瞻遠矚。 金額1000元,即可預訂《書法日報》等專業報紙和多家地方報紙,讓受益者在其中快樂出遊,大飽大享受需要補充的精神食糧,幫助老人延年益壽。“上”是擺在餐桌上,“365問候”報紙式的愛心,對於有文化底蘊的老年人來說,有滋補精神食糧,是適合的“上品”,也是他們眼中最受青睞的禮物,相比於那些不一定滿足自己“胃口”和對衣食喜好的人, “365問候”式的報紙禮品,真是中庸、好好、巧思、匠心。
我想從這裡開始。 “365問候”式形式可以擴充套件嗎?是否有可能從接受者的喜好的角度產生更多、更好、更有意義的善舉?
讓我們從第乙個開始。 俗話說,“如果你做正確的事,每個人都會快樂”。 王老師的幾個學生知道老師對“口味”的偏愛很好,於是想盡辦法給老師送了幾本符合自己喜好和“口味”的報刊,收穫了雙方都滿意滿意的結果。 更深思索,不得不佩服這些同學的初衷:“一年365天,展會的每一天都有我們親切的問候!”
那麼,如果我們知道這樣乙個聰明的舉動可以讓給予者和接受者都開心,為什麼不能成為當下的“流行模式”呢?也許有人會認為,在如今的網路閱讀中,訂閱報紙的閱讀已經成為“過去”。 也有人認為送報紙讀書不如送滋補食品或時髦的衣服“實惠”,後者是“送禮物到家裡”。 殊不知,社會上就有這樣乙個群體,他們的喜好與給予者“負擔得起”的說法截然相反。 在他們大多數人眼裡,“禮物需要送到心裡”,最需要的才是最合適的。 而最適合他們的恰恰是那些他們喜歡的書籍、報紙和雜誌,因為他們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這是一種非常有益的精神滋補品,而那些滋補食品和時髦的衣服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 由此可見,要想做出恰到好處的給予行為,就必須把握好乙個基準,那就是看接受者是誰。 做對了,兩全其美。
總的來說,在大眾不缺貨的時代,以讀書、讀報的形式送上“365問候”,是值得提倡的高尚行為之一。 建議真正有愛心的人在選擇送給有需要的人的物品時,應關注並優先考慮“365問候”風格。 這不僅有助於改善對方的“肚子裡有詩有書”,還有“給人玫瑰,手裡留香”的美,何樂而不為呢?
讓我們談談第二個。 如何從“365問候”通訊風格中汲取靈感,產生更多、更好、更有意義的善行?發散思維,有很多方法可以達到“365問候”的效果。
以《書法報》等專業報刊的贈送為例,各省、市、地區各級書法協會可以利用年度《書法報》習的贈送作為有效手段,獎勵那些推動和繁榮書法事業的人,或那些在書法創作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或有效提高青少年書法技能的老師,等等。此外,各地還有許多老年大學、社群藝術學校、文化宮、少年宮,《書法報》也可以列為書法課的教輔教材,可以幫助習提高書法理論,強化基礎知識,運用筆法學習和創造經驗,起到實用有益的作用。
在筆者看來,給《書法報》這樣的專業報紙獎勵有識之士,對於後者來說,是很不錯的!確實可以起到“四二撥千斤”的作用。 對於獲獎者來說,擁有榮譽感和使命感,可以激發他們的正能量,促使他們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責任感,為繁榮書法事業做出更大的努力。 對於各類培訓機構來說,將《書法報》列為教學輔助材料是錦上添花,可以幫助習拓展視野,了解圖書世界的資訊,了解展覽的元素,實實在是可乘之用的“實用寶”。
這是人造的。 當別人快樂並發自內心地擁抱時,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