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能源戰略探討

Mondo 娛樂 更新 2024-01-31

多能源互補發電、多品種協同供暖、多材料耦合替代、多元化進出口結構相互支撐,堅信我國用電量將長期持續增長,能源製造業的機遇將貫穿未來幾十年。

本刊特約作者為楊耀庭。

過去一年最令人驚訝的是用電量的大幅增加。 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用電量已突破83678億千瓦時,已達到6增長超過3%。 比筆者年初的**要高很多,以至於在今年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都在探索乙個問題:電在哪裡?

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解決當前中國電力行業發展中的一些痛點,未來趨勢將如何演化?

用電量超出預期的原因

2024年底,“電力在哪裡”的答案浮出水面。 我們來看一組資料:1-11月,14個省份用電量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依次為:海南(16個3%)、13.3%)、內蒙古(123%)、寧夏(112%)、青海(102%)、廣西(101%)、甘肅(96%)、河北(90%)、吉林(85%)、新疆(83%)、廣東(76%)、四川(73%)、安徽(68%)和浙江(63%)。

除海南**等絕對值相對較低的省份外,內蒙古的裝機容量正式一舉突破1億千瓦大關。 在如此高的平台上增長比例很大,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究其原因,自然是以矽材料、鐵合金、電解鋁為代表的高耗能產業,以及逐步向深加工轉型的周邊產業的貢獻。 與之類似的還包括清、寧、桂、贛、新疆等。 雖然新疆似乎只增長了83%,但這也是建立在 138億千瓦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如今的內蒙古大草原,電解鋁就在隔壁,一條汽車一體化壓鑄生產線正在建設中。 每個多晶矽工廠周圍都是一片風力渦輪機森林。 在被譽為廣袤草原的土地上,抽水蓄能工程正在......白天和黑夜同時,內蒙古仍是我國耕地最基本的省份,也被譽為畜牧業大省。

雖然煤礦仍是這片土地上最受歡迎的資源,但依靠資源的深化利用和提供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產出,已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內蒙古樣本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增強了我們對規模經濟電力消費可持續增長的信心。

在這種高增長下,一方面帶來了多晶矽產能的快速爆發,以及光伏元件的雪崩,讓風電機組無利可圖,不得不出海量產。 另一方面,階段性高增長將迎來產業消化週期。 相信未來3-4年,矽料市場肯定會重點消化庫存。 如果 2023 年的問題是:電在哪裡?因此,2024-2026 年的問題是:還有什麼地方可以使用電力?

我們來看看上一篇文章中最後幾個“小土豆”的情況。 它們是電動**機器2廣東6億千瓦(76%),機器 127億千瓦的四川(73%),安徽8500萬千瓦(6.8%) 和 ** 機器 12億千瓦浙江(63%)。值得注意的是,廣東、浙江兩地自身裝機容量較大,也借助西電東送,累計獲得過億千瓦的支撐。

這是一片沒有電解鋁、沒有多晶矽、沒有大型鋼鐵、水泥、玻璃和燃煤化學品的土地。 他們在哪裡用電?

2024年1-10月,廣東省出口總額為45萬億元,同比增長25%;浙江省3萬億元,同比增長43%。他們在中國的出口中排名第一。

第一,第二名。 同時,廣東省盈餘22萬億元,浙江省盈餘19萬億元。 相比之下,德國2024年的盈餘僅為797億歐元。 2024年1月至10月,印度國家赤字達到2033億美元。

在電力研究中,我遇到過很多不得不提到美和道德的學者,他們強調市場、政策和感情。 但當數字真的擺在你面前時,有時候你需要當場找一本字典,看看“萬億”這個詞是怎麼翻譯的。 “量變帶質變”這句話,真的只有親臨現場才能知道。 從以上資料來看,我們也可以說德國相當於廣東省,其能源體系值得廣東省借鑑。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政治、能源、工業相互疊加,如今的德國在國際**體系中已不再是與廣東省同等的經濟體。 它或許能與山東省爭奪並列第五的位置。 然而,山東省的用電量仍在增長,而德國與2024年相比下降了15%以上——德國2024年的全國用電量僅為4842億千瓦時,這意味著中國2024年的用電量將超過整個德國的全年用電量。

在上一年的年度戰略中,我提到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我們只有提供符合歐美標準、比東南亞更有優勢的產品,才能保持中國製造業的市場份額。 經過一年的努力,11月底的全年資料轉為正值,甚至連對美出口14個月的下滑都得到了扭轉,實現了96%的正增長。 雖然受同期疫情等因素影響,但在人民幣貶值、工資減免、租金減免、電價下調、能耗考核標準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援下,中國製造的“真香”法則再次得到印證。

同時,受疫情和國際形勢影響,首先,許多產業鏈不再被納入“騰籠養鳥”的落後產能序列中。 其次,在國際能源危機的背景下,許多外資企業全面加大了對華投資,這也為我國製造業總產值做出了突出貢獻。 這一程序才剛剛開始,並將持續多年。

從歷史上看,中國的電力消費依賴於兩駕馬車:房地產和出口。 在當前房地產行業低迷的背景下,依靠新耗能產業公升級和出口穩定,第二產業用電基本市場得以維持。 同時,2024年高耗能農業和服務業正常發展將呈現超預期的增速

今天中國的電力和經濟格局可以理解為:我們不僅在基數小的省份趕超,而且在基數大的省份實現高速階段性增長。 不同省份之間的產業協同構成了足夠的安全緩衝。 在房地產行業信心不強的背景下,基建投資仍得到足夠剛性支撐,居民居住條件仍需足夠改善,使鋼鐵等行業始終處於產能利用率較高的狀態。 在如此龐大的經濟中,再加上美國的用電量正在以4萬億千瓦時的速度穩步下降,中美兩國正在以相當於德國每年能源消耗的速度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無論如何,這將是我們這一代人親眼目睹的歷史。 參照經濟發展的慣性,2020-2024年間,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減少美國一倍以上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電力行業發展展望

我們先來看看新能源的快速發展。

隨著光伏矽材料產能的集中化,我院元件在年初大幅下滑是現實。 曾經預料到,巨頭會面臨半折半的局面,截至最近,近期最低價為2001元,僅比年初少0元01元。 在此基礎上,我國光伏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裝機浪潮。 全年有望達到180GW以上,甚至比年初還要糟糕,已經超過了樂觀預期的峰值。 堪稱新能源史上的一件大事。

同時,各地電力市場政策、用地政策、併網政策等非技術成本也有所適應,在行業成長的同時,也實現了新能源對行業孵化多年的反饋。 從2024年開始,相信新能源應該能夠挺直腰桿,告訴大家:我也是可以補貼別人的行業!

在目前轉化率不斷提高、行業新技術路線不斷拓展的情況下,新能源仍有希望在未來3-5年內實現20%以上的成本優化。 除了繼續為全社會的低成本電力供應做出貢獻,為出口創造更大的科技含量外,還將進一步為國內耗能企業的經營提供新的機遇。 源-網-荷-儲、微電網、獨立電網等模式將迎來新的爆發式增長甚至革命。 在新能源的世界裡,如果有人耽誤了它的發展,它一定會用自己的實力開闢新的生態。

雖然以上內容更多是光伏帶來的,但相信風電憑藉自身的高利用小時數、與光伏的高互補性、出口市場的增多,將迎來同等層次的機遇。 新能源+萬物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能源行業發展的趨勢。

讓我們看看傳統電力的勤奮堅持。

2024年前11個月,水電投運939萬千瓦,火電投運4655萬千瓦,核電投運119萬千瓦。 預計將實現新增供電容量近3000億千瓦時,調節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 在上乙個五年計畫中長期拖欠的火力發電廠的安裝終於恢復了。 雖然是歷史上最後一批火電,但在一系列容量和電價政策的支援下,依託自身的調整能力、區位優勢和央企的協調能力,仍將是一筆不錯的長期投資。 他們的使命也將從傳統的骨幹電源轉變為配套的調節電源,承擔起保障供電的重擔。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增風光發電量超過2億千瓦,體現在新增3000多億千瓦時。 加上新增水、火、水芯超過3000億千瓦時,2024年新增電力將超過6000億千瓦時。 特別是考慮到2022-2024年水電與乾水減少相吻合,且2024年下半年各大水庫補水形勢良好,預計新增電量超過1000億度瓦時。 那麼,在累計增加7000億度電**的背景下,新一年用電量增速自然會對邊際電價產生深遠影響。 如果以用電量增速5%計算,預計會形成超過2500億度的階段性冗餘。 在水核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邊際成本為零的情況下,這一電量將通過電力市場直接與火電競爭。

雖然中國電力市場更加有計畫,但對煤炭的影響應該是客觀的。 除了國際煤炭需求、俄羅斯和蒙古的新供應以及東部產能的退出外,煤炭研究人員的模型還增加了乙個強有力的指標。 特別是近兩年,在經濟新常態下,隨著經濟的逐步企穩,能耗指標考核的適度放鬆將趨於收緊。 目前尚不清楚碳是否會見頂,但煤炭見頂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東部低成本煤炭資源逐步退出市場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全力完成既有火電機組的柔性改造,配合新能源出力,成為東部電廠的生存之道。 新疆貨運謾罵下的綠色煤化工也將掀起新的篇章。

還有抽水蓄能的使命。

2024年是抽水蓄能行業長期低迷後的爆發之年。 瞬間點燃了行業長期被壓抑的需求,活化了多年積累的優質資源。 上百個專案的前期工作陸續啟動,開啟了中國碳中和史詩的里程碑篇章。 但由於綜合性人才的缺乏和前期的倉促準備,相關政策、規劃深度、業主管理能力等處於逐步提公升階段。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儲能史上取得了開創性的成就,但也伴隨著一些水電人高標準下的缺陷。 水電行業有自己的沉澱和成長軌跡,每乙個專案都經歷了千秋千變,過去的一年只是水電建設期的開始,在水電專案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只是滄海一粟。

在2024年的工作中,相信整個水電行業將隨著各專案規劃設計深度的加強,不斷提高業主和管理者對工程的深入了解,努力完善和推進當前設計工作的深度和過程控制, 建設和核心裝備企業,加強行業自身能力的提公升和對政策和市場的認識。把握使用者儲能需求第一原則,讓行業進入規劃、示範、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推進。

在此基礎上,抽水蓄能工程與常規水電、風電、光熱芯、新儲能進行硬體匹配,與電力市場、碳市場、一流市場進行系統配合,水利、文化旅遊、環保綜合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新標準的快速迭代, “一帶一路”風光協同出擊的使命將成為新時代的綜合性話題。要在工作中建立綜合拓展能力,結合各專案自身硬體條件進行全方位探索,建立多重獎懲機制,充分發揮水電專案的系統優勢,為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做出更多努力。

最後,讓我們看看氫能的曙光。

與映入眼簾的接二連三的簽約儀式相對應的是氫能專案的實際發展。 作為乙個本來就成熟的行業,當突然面臨千倍的需求增長時,在第一條鏈條上產生一些不一致是很正常的。 雖然偶爾會有一兩條模糊的資訊引發討論,但當前能源行業沒有人忽視這一方向的必然性。 離網新能源的低成本和歐洲能源危機的迫切需求,足以讓氫能產業從神壇上走下來,進入製造業屠宰的紅海。 最悲觀的觀點也是5年左右行業全面合理化。 相信最多2年將迎來一批大型製氫專案。 在大約5年的時間裡,氫能行業可能比目前的單位成本折了兩倍半。 就像現在的風力發電一樣,光伏發電,甚至迭代速度更快。

在此基礎上,無論是符合歐洲需求的綠色氫氣運輸產業鏈,還是符合我國節能要求的綠色氫+化工產業,亦或是澳大利亞期待在中東地區建設的大規模新能源製氫基地,都將成為新能源的亮點。 氫能可能比風能+太陽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甚至是中國邁向“能源獨立”的重要途徑。 如何加深對這個產業鏈的理解,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大概是每個投資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特別是已經了解化工行業,熟悉化工裝置製造和操作的企業,將比電力人有更大的機會。 在綠電的支援下,可以獲得比煤炭更多的利潤。

而且留給新的儲能的時間不多了。

在上一年的戰略中,我們期待著各種技術路線的發展。 希望最終,創業者們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用資金去探索整個社會的儲能需求,而不是僅僅停留在PPT中。 一年過去了,唯一的亮點似乎是短期鋰礦產能與電動汽車產能不匹配導致的礦業投資機會。 而每一條新的儲能路線都停滯了很久,看不到任何線索。 雖然很鬱悶,但感覺好像浪費了太多的社會關注。 但還是有希望的,希望科學家不要放棄或放棄,繼續朝著產學研方向努力,畢竟做好基礎學科研究也是行業發展的基石。

此外,電動汽車將成為中國第一大製造業和第一大出口品種。 當前電動汽車企業之間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圍繞這條產業鏈將醞釀著許多萬億級的機會。 汽車行業將有可能取代部分房地產退出需求。

呼籲戰略方向

一是綠色供暖公升級。

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東部低成本煤炭資源的枯竭是最大的挑戰。 據權威企業內部測算,到2024年,可能有超過7億噸的低成本產能逐步退出。 結合通貨膨脹、開採成本、安全成本、運輸距離的增加,大港長溪煤價突破1000元噸應該是非常保守的預期。 我國發展新能源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也是基於當前國情和國際能源的雙重挑戰。 在當前國家能源消費體系中,空調、採暖已成為城市第一大負荷。 大城市60%以上的夏冬季負荷是由空調帶來的。 只有大力發展地熱+水源熱幫浦+儲熱+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的“多熱互補”模式,建立多套區域性冷熱微電網系統,才有希望解決當前城市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同時,還可以節約配電網容量,提高我市現有存量配電網的利用率,進一步減少對外能源進口的需求。 傳統的大網供熱系統已經達到了系統的極限,受到成本的深刻挑戰。 許多城市在短期內停止接入主網並停止供熱和調峰的情況並不少見。 目前,我們已經到了必須考慮的階段,否則中國城市的碳達峰可能談不上。

二是“水”與“能”協同的國家戰略。

如上所述,在當前新疆煤炭大規模出口瓶頸的背景下,發展綠色電力+煤化工將成為國家戰略。 用石油、天然氣、航空燃料、烯烴、氫氣、鋁、矽等高價值產品替代該地區廉價的煤炭,並利用其對運價相對不敏感的特點。 但該戰略的核心要求也體現在水資源的配置上。 全國水網規劃已經完成,南水北調工程東、中線線路已經建成投產。 遇見了沿海15億人需要清潔水。 在當前技術飛速發展和工程能力快速提公升的情況下,南水北調工程西線全面啟動迫在眉睫。 通過全面開通西線,將國內外水資源統一配置,同時綜合利用沿線常規水電、抽水蓄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資源,將新增10億畝基礎農田合併,實現倍增效應。

目前,我國每年需要進口5億噸石油和18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耗資超過3萬億元,是我國最大的進口國。 如果重新配置綠色能源和水資源,有望徹底解決中國能源進口問題,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重塑全球格局。

多能源互補發電、多品種協同供暖、多材料耦合替代、多元化進出口結構相互支撐,堅信我國用電量將長期持續增長,能源製造業的機遇將貫穿未來幾十年。

相關問題答案

    電子行業2024年度戰略報告 堅定堅持技術自主,擁抱“AI”。

    報告的全部內容請閱讀公開市場分析報告中的原文。電子行業年度戰略報告 堅定技術自主,擁抱 AI .市場回顧 電子行業表現比滬深指數高出pct 半導體 產業鏈自主可控,持續關注裝置國產化。 摺疊屏手機頻頻出現,AI PC和虛擬顯示產品逐漸興起。以下為報告摘錄 關於市場分析報告。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都要做...

    電子行業2024年度戰略報告 冬天或將落下帷幕,一縷陽光等待著復活

    報告製作人 華 Fu 楊忠 戴晶晶 趙心怡 年電子行業和細分市場的市場表現 A股SW電子指數的表現優於滬深指數和深證成份指數。從 年初到 月 日,SW Electronics 滬深指數 深證成份股指數 A股電子指數自月以來一直跑贏 值得注意的是,年月以來,雖然滬深指數和深證成份指數出現波動和大幅下跌...

    儲能產業2024戰略 雖然英雄們在相互競爭,但只有強者才能站在頂端

    報告製作人 Guojin 姚瑤 於文典 展望年,儲能成本大幅下降,專案收益率提公升,美國降息預期疊加全球儲能裝機量繼續實現高速增長的預期,我們預計 年全球新增儲能裝機量。GWh,同比增長 大型儲存和裝機容量是 GWh,同比增長 商業和工業儲能是 GWh,同比增長 家庭儲蓄是 GWh,同比增長 . 中...

    建材行業2024年度戰略報告 洞察供需變化,把握投資機遇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報告是 建材行業年度戰略 關注供需兩端正向變化,堅持做優質領跑者 報告共頁,更多重要內容和核心觀點請參考原報告。本報告對建材行業年戰略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建議。報告聚焦供需兩端的積極變化,突出優質龍頭企業現狀。通過對傳統建材 消費建材 水泥 玻璃纖維和玻璃等多個行業的詳細研究,本...

    氫能產業2024戰略 綠色氫專案即將爆發,重點放在生產和儲存領域

    報告製作人 IFC . 綠氫計畫量爆雷,年綠氫專案分批開工 綠氫計畫產能快速提公升,國家計畫年 萬噸,各地區累計萬噸。自國家層面發布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年 以來,各地積極規劃可再生能源製氫。目前,綠氫專案產能已落實在萬噸左右,根據地方政府出台的相應氫能政策規劃,到年 年 年,規劃綠氫總產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