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開創了國內保險公司全面參與大型國際綜合性賽事風險管理的先河,也引來了一波“亞運熱”的體育保險熱潮,多家保險公司趁勢推出亞運版意外險。 然而,面對100億元的潛在市場,體育保險需要在“供需”兩端不斷發力,才能走向真正的成熟。
* |經理人傳媒旗下的《中國保險公司》雜誌。
記者 張莉.
公共畫廊。
2024年9月23日晚,杭州亞運會以亞運會史上首個“數字人”點火儀式拉開帷幕15天後,中國代表團共獲得201枚金牌,以亞運會史上最好金牌圓滿落幕。
杭州亞運會是中國首次有保險公司全面參與大型國際綜合性賽事的風險管理,其合作夥伴中國太平洋保險為賽事提供了超過4000億元的總保險計畫。 與此同時,保險市場也迎來了一波“亞運熱”,本刊從螞蟻保險平台獲悉,平安、太寶、眾安等8家保險公司紛紛推出亞運版“運動意外險”。
**《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4年)》預測,2024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
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體育保險市場規模僅為5家1億元,約128億元。 顯然,這對於蓬勃發展的體育產業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讓體育保險真正成熟,就需要在供給端提高產品的精細化和定製化另一方面,在需求側,要提高體育界和體育參與群體的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
“雙重角色”守護杭州亞運會
隨著體育賽事的頻次和豐富度越來越高,賽事的風險保障也成為重中之重。 在2024年1月1日生效的新《體育法》中,首次寫入了體育保險。 其中,明確鼓勵建立健全運動員傷殘保險、運動意外保險、場館責任保險制度。 同時,《體育法》明確,大型體育賽事的主辦方應當與參加者協商購買體育意外傷害保險。
本屆杭州亞運會設定了40個大項、61個子項、481個小項,參賽運動員超過12000人次。 大型體育賽事的組織具有物流強度高的特點,大量的物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聚集,導致賽事執行和管理過程中風險發生概率高。
作為杭州亞運會的合作夥伴,中國太保需要承擔起“保險服務提供者”和“風險管理服務提供者”的雙重角色。
如何理解這種“雙重角色”?首先,在保險服務方面,“一攬子”保險計畫全面涵蓋財產、經濟損失、貨物運輸、網路安全、責任和人身保險六大類,其中為家屬、運動員、技術人員、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工作人員等15萬多人提供人壽保險那麼,在風險管理方面,由於大型體育賽事組織策劃的週期性,如果賽事因不可抗力而中斷、延遲甚至取消,主辦方的前期投入將成為沉沒成本,影響相關主體的財務安全。
對此,中國太保成立了風險管理小組,在賽事開始前完成了對56個競賽場館和8個非競賽場館的調查,占地面積超過575萬平方公尺,出具了63份風力調查報告,並提出了400多條整改建議,識別了場地勘察和賽事籌備中的潛在風險。 並進一步預防危機。
體育風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是提前識別潛在風險的重要手段。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關靜表示,通過識別不同型別的體育風險,選擇合適的風險應對策略是實現賽事目標的重要手段。 要認識到,體育保險只是一系列體育風險管理流程下的風險應對方法之一,即風險轉移,要真正實現風險不發生、少發生,就必須將系統的體育風險管理流程應用到體育賽事組織管理的實踐中。
運動意外保險的“亞運熱”
除了賽事保險,熱門體育保險也迎來了“亞運熱”。 杭州亞運會期間,本刊從網際網絡保險平台螞蟻保險獲悉,中國太平洋保險、眾安保險、平安保險等8家國內知名保險公司在螞蟻保險推出了近20款運動意外險,涵蓋多種球類運動、田徑、水上運動等運動,甚至亞運會首次新增“電競”和“霹靂舞”兩項運動, 還有獨家保險選項可供選擇。
中國太保作為本次活動的合作夥伴,在螞蟻金服保險平台推出了三項獨家“亞運版”保險,包括運動綜合意外傷害保險、跑步運動意外傷害保險、足球等球類意外傷害保險,涵蓋意外死亡、意外傷殘和意外醫療費用等責任。 這些產品最大的特點是使用者可以靈活選擇,保護期為30天,保費從8元到46元不等,總保額也有10萬、30萬、50萬元可供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眾安保險是螞蟻保險平台上運動意外險產品矩陣最豐富的公司,已針對多項運動創新推出10餘款定製保險產品,填補了傳統意外險的空白。
眾安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推出的運動保險為一年期產品,通過按月繳費每月只需花費幾元,最高保障金額為50萬元。 這種產品創新不僅考慮了高人氣的運動保障,還兼顧了小眾的“愛”。 例如,電競運動是智力和體力的結合,但情緒波動、不准時進食、意外手腕拉傷(腱鞘炎)、熬夜訓練也成為這類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
此外,對於對抗性較強的運動,如攀岩、拳擊、舉重、跆拳道等,除了意外醫療和死亡責任外,運動骨折保險也包括在內。 除了高頻事故的風險外,還考慮了一些小顛簸**。 在田徑、網球、羽毛球(球類)、游泳(水上運動)等運動意外傷害保險產品中,在責任範圍內,使用者自行購買藥品可快速獲得賠償,省時省事。
北京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主任劉新立認為,保險依靠的是大數規律,與風險相匹配。 高危運動投保概率高,賠付率高,如果普通意外險包含高險運動保障,就會增加普通意外險的**。 這對絕大多數不從事高風險運動的投保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因此,有必要為高風險運動開發專屬保險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螞蟻保險平台的運動意外險在投保須知中註明“作為職業運動員在體育活動或表演過程中發生的事故不在承保範圍內”,即該產品僅針對熱門運動領域,職業運動員不承擔責任。
供需不足,亟待刺激
大型賽事保險的突破和大眾體育保險的創新,反映出我國體育保險在向前邁進,但從整體上看,體育保險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 離真正成熟還有多遠,中國的體育保險還有多遠?
通過分析姚明的案例,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我國體育保險發展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尤其是在對職業運動員的保障方面。
2024年,姚明成為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首位全球形象代言人,同時獲得中國人壽提供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500萬元。 然而,當姚明隨後因第五蹠骨應力性骨折被停賽時,他無法獲得相應保險的賠償。 因為人身意外保險是給予的,也就是說,只有當人遭受人身意外事故時,才能觸發理賠程式,而人身意外需要具備外在、突發、無意、非疾病四要素。 運動員的大多數運動損傷不能歸類為此類。
而且也因傷缺席了比賽,姚明在NBA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 公開資料顯示,姚明在為火箭隊效力期間,獲得了高達1124萬美元的賽季報銷保險賠償金。
待遇巨大差異的背後,是運動險供給端的差距,這體現在產品設計的精細化和定製化上。
最初,NBA球隊一般都要為自己的重要球員購買“臨時傷殘保險”(簡稱“TTD保險”)和“重大明星保險”,專門針對傷病和場外傷病。 NBA規定,每支球隊都必須為球隊薪水排名前五的球星購買TTD保險。
TTD保險中最著名的規定之一是“41場比賽規則”,這意味著當一名球員因傷缺席41場比賽時,保險公司將支付他工資的80%,球隊只需要支付他工資的20%,從那時起直到他回歸(可以跨賽季計算)。
一旦核心球員因傷長期停賽,TTD不僅可以保證球員的工資不受影響,還可以減少球隊的經濟損失。 不僅是姚明,湖人隊的科比·布萊恩特等眾多知名球星也都從TTD中受益。 2013-2014賽季,年薪3000萬的科比·布萊恩特只打了6場比賽就報銷了賽季,觸發了TTD保險補償機制,而在接下來的兩個賽季中,年薪總計2年4850萬美元的科比,一共缺席了123場比賽, 而湖人隊在科比最近兩個賽季拿到了超過2500萬的工資補償。
除了上述常規的傷病保險外,在NBA中,還有專門定製的保險類別,比如針對擔心下乙份合同可能因傷減持的球星的“價值損失保險”,針對擔心選秀權低於預期的大學明星球員的“選秀損失保險”, 以及明星身體重要部位的“重要部位保險”勞資談判協議為球員定製了退休保險。
即便是現在,參與體育聯賽的保險公司仍主要從事品牌命名等營銷目的,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艷麗表示,“與中國蓬勃發展的體育產業相比,體育保險仍然落後,缺乏商業運營。 雖然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開始涉足體育領域,但主要停留在基層保障和品牌營銷層面,通過贊助賽事提公升品牌知名度,尚未建立起全面覆蓋賽事前、中、後期的全行業保險,缺乏專屬賽事產品和專業運動員專屬保障, 而'運動保險+健康服務'模式尚未成熟。
需求側方面,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供需雙方(體育主辦方和體育參與方)安全責任意識和風險保障意識普遍較弱,主動投保積極性不高。
然而,隨著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保險的廣闊發展前景是業界的普遍共識。 那麼,體育保險如何才能抓住這樣的市場機遇呢?
從供給側來看,保險公司需要提高產品的“精細化”和“定製化”,注重場景特點,加快體育保險發展與技術創新的融合,不斷提高運動保險產品的適用性、定價的科學性、承保理賠的專業性、客戶服務的便捷性。 同時,探索運動保險與健康之間的資料共享,持續系統地收集、分析和解讀運動相關健康資料,並將其應用於運動風險管理和運動保險運營。 從需求端看,各界應共同努力,提高公眾對體育保險的風險認知和需求,加強市場推廣,促進區域發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