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平蘭觀韜中。
關濤,中國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近三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定位更新了三次,最新發布的“審慎穩健”表述反映出高層對金融開放過程中的風險和挑戰更加重視。 從國際經驗看,隨著金融開放的不斷擴大,資本專案可兌換程度逐步提高,金融監管難度加大,面臨的潛在風險也隨之增加。 “中國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關濤表示。
如何理解**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和“穩健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絡了關濤,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關濤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工作23年,擔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6年。
以下為正文:
10月30日至10月31日召開的首屆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高質量金融服務,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服務“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穩步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關濤指出,2024年底,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穩妥穩當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24年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序”與“審慎”相比相對激進;今年10月底,**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穩妥穩當當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措辭比“有序”更謹慎。
“21世紀”:作為中國金融領域最高階別的會議,本次**金融工作會議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建議?
關濤:**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快金融強國建設,要求做好四項工作,一是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二是完善金融體系,三是優化金融服務,四是防範化解風險。 相較於2024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本次**金融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為下一階段金融工作重點方向提供指導。
會議還提出了金融強國建設的指導方針,可以用“五到”來概括,即“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以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財務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和戰鬥力為重要支撐,以全面加強監管、防範和化解風險為重點“,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財務工作提供了指導思想。
此外,關於如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會議提出“三個重點”:一是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切實加強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二是著力建設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三是推進高水平金融開放,確保國家金融經濟安全。
就我自己的學術經歷而言,我對第三點有深刻的理解,即金融開放高層與國家金融經濟安全的關係。 同時,高水平金融開放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利於更好地維護國家金融經濟安全。
* 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進高水平金融開放,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業制度開放,提高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既是對逆全球化趨勢的有力回應,也是對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有益補充。
“21世紀”:如何理解“金融高水平開放”與“國家金融經濟安全”的關係?
關濤: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高水平金融開放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必由之路,同時,高水平金融開放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利於更好地維護國家的金融經濟安全。 事實上,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一方面,開放的金融市場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體系是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國的崛起離不開金融的強力支援,而金融強國通常是全球性的。 在世界歷史舞台上發揮過主導作用的大國,如荷蘭、英國、美國等,都是金融大國。 日元和歐元無法挑戰美元霸權的弱點之一是,日本和歐洲的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與美國的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另一方面,雙向開放、制度性開放和便利化是高水平金融開放的重要特徵。 這將有助於支援國內企業的全球業務布局,增強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利用兩種資源的能力有助於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資它將有助於維護多邊主義,以建設者和貢獻者的身份參與全球金融合作和治理,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
此外,高水平的金融開放將有助於更好地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穩定是民族復興的基礎,社會穩定是強國的前提。 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工作總局,確保社會穩定貫穿於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全過程。
經濟安全是立國之本,金融安全是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需要強調的是,維護金融安全,要以開放促安全,而不是靠“關門”來保安全。 西方國家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地對某些國家實施聯合制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關國家與外部世界的經濟、貿易和金融聯絡很少。 擴大金融開放,有利於加強對外金融聯絡,形成利益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外界在實施冷戰、脫鉤、金融制裁等相互傷害的措施時難免有所顧忌,從而為我國經濟金融安全提供保障。
“21世紀”:您如何看待**金融工作會議中“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措辭的變化?
關濤:2024年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穩妥穩當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24年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序”與“審慎”相比相對激進;今年10月底,**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穩妥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比“有序”更謹慎。
近三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定位更新了三次,最新發布的“審慎穩健”表述反映出高層對金融開放過程中的風險和挑戰更加重視。 從國際經驗看,隨著金融開放的不斷擴大,資本專案可兌換程度逐步提高,金融監管難度加大,面臨的潛在風險也隨之增加。
一是跨境資金流動和人民幣匯率波動。 隨著金融業從長期資本逐步開放到短期資本(如投資**和債券),從單向開放到雙向開放的“深水區”,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偏離基本面的市場匯率超調現象頻發。 一般而言,匯率貶值會促進資本流入,抑制資本外流,從而促進跨境資本流動暢通。 然而,當單邊預期和羊群效應發生時,匯率貶值可能導致更大的資本外流。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入和匯率公升值、貶值週期快速切換。 2024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四次跌破七,其中第三次是在2024年9月中旬,第七次是在同年12月初,第四次是在2024年5月中旬。 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順週期羊群效應將加劇人民幣匯率波動和跨境資本大量流入和流出,影響國內金融穩定。
二是境外投機境內金融資產的風險。 隨著國內、債券、外匯、貨幣和商品市場的日益開放,外資正逐漸成為影響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重要力量。 但金融開放的擴大意味著境內外資本市場與資產的聯動效應增強,境外金融風險內部傳染的概率顯著增加。 同時,一些海外基金憑藉自身在市場、資源、資訊、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可能構建一些複雜的交易策略,投機甚至操縱國內金融資產,向內地發起金融攻擊。
第三,國內投資者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正在受到考驗。 與西方成熟的金融市場相比,中國金融市場在規模、深度、廣度、國際化和金融基礎設施等方面存在不足。 同時,境內主體對境外金融市場的監管法規和文化差異了解不充分,缺乏投融資經驗。 當國內外投融資環境惡化時,境內主體難以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對沖風險當投融資行為出現糾紛並引發訴訟時,還可能面臨法律衝突、法律執行等問題。
“21世紀”:在您看來,我們應該如何促進高水平的金融開放?又該如何“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關濤: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一是要牢牢把握金融對外開放的主動權,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統籌金融開放與安全。 為此,一方面要把握推進高水平金融開放的節奏和力度,另一方面要研究部署並舉,擴大開放,防範風險。 比如,本次**金融工作會議提到人民幣國際化,就變得“審慎紮實”,這其實是把握金融開放節奏和力度要求的重要體現,畢竟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跨境資金流動管理和金融監管的難度也在增加。
二是要堅持改革開放雙輪驅動,任何領域的改革與開放相比過快或過慢時,都要及時調整,確保兩者的步伐大致一致。 國際經驗表明,不成熟的金融開放往往以危機告終。 毋庸諱言,20世紀末泰銖貶值引發的亞洲金融危機,20世紀80年代,日本面對金融開放理論和政策準備不足,匆忙推進日元國際化,導致經濟停滯和金融失敗。 應對金融開放面臨的風險,不僅要做好充分有效的風險防範,而且要妥善處理改革開放的關係。 例如,人民幣在資本專案下的可兌換性不應急於求成或錯過。
三是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體制開放和服務實體經濟開放。 在雙向金融開放方面,“引進來”的鲶魚效應促使國內金融機構參與國際競爭,倒逼其加快改革步伐同時,鼓勵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通過“走出去”參與海外布局,帶動國內國際雙迴圈。 在金融體系開放方面,要穩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全面制度開放,從規則、法規、管理、標準等方面推動國內金融市場制度開放規模穩步擴大,不斷提高與國際標準的接軌程度。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開放方面,要不斷提公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要按照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強調服務實體經濟的國際化,從規模擴張進入提質新階段。 要從國內經濟發展入手,夯實基礎,夯實我國經濟的根本基礎,努力提高自身巨集觀調控和貨幣管理能力,從而增強對國內經濟發展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支撐,進而支撐實體經濟的發展。 同時,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序中,我們將繼續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加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促進國際收支和巨集觀經濟穩定。 此外,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制度安排,為人民幣跨境使用提供基礎保障,穩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公升人民幣國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