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陝西省榆林市衡山區圍繞“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主線,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兩跨”總方針,聚焦農業農村“主戰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實現了農業強、鄉村美、農富。
產業激勵補貼賦能振興。
在高鎮逢家園村,村委會大院冬天非常熱鬧,寒冷的天氣抵擋不住人們臉上的喜悅,當地**和幫扶單位共下達了400份000元元的遠智銷售獎和補貼給全村95個遠智種植者。
今年,我種了十幾畝元志,賣了20多萬元,今天拿到了20250元的獎補,感謝黨的好政策。 有了錢,我們將來更有信心種植雄心壯志!種植者李玉龍一邊數著手中剛剛收到的錢,一邊興奮地說道。
今年,該村元志種植面積3700畝,覆蓋50%的農戶,收入達到1500多萬元,衡山區元志種植面積達到1超過30,000英畝。 下一步,逢家渝村將逐步打造成陝北最大的遠智集散基地和藥廠專用供應基地從而帶動衡山及周邊地區遠智產業的快速發展。馮家園村黨支部書記盧鵬對村里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鳳家園村元智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是橫山區在鄉村振興實踐過程中精心挑選一批示範點和代表村,著力培育特色產業,促進大眾增收致富的典型例證。 按照衡山區鄉村振興規劃布局,今年全區將安排6760萬元過渡性資金,高標準建立市級示範村8個,鞏固提公升示範村13個通過黨建引領、特色產業發展、經營主體帶動、人居環境提公升、社會治理、人才引進、文化賦能、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推動鄉村振興示範村實現“五個振興”目標,實現鄉村振興“五個振興”目標示範村。雷龍灣沙角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雙城旺良“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園區+農戶”、“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農戶”等產業發展模式,鋪就了一條產業化道路大規模、特色產業發展,為村民全面推進全區鄉村振興開闢致富之路。
在扶持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衡山區出台了準活躍產業激勵補貼政策的特色產業獎補措施,安排過橋資金1137萬元,對中藥材、果業、稻水漁業、稻公尺及新業主體等進行獎勵補貼。 購置發放播種機、化肥、種子、塑料薄膜、滴灌帶等農資1600餘元,促進“羊、稻、藥、果”等特色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安排1120萬元過渡性資金,支援2797戶低收入戶新建標準化羊舍、標準化秸稈棚,購置飼草加工機械和工具,提公升產業發展能力,促進產業繁榮。
以工代賑用於幫助農民增加收入。
唐察鎮王家齊村農田 10村民孫旺金和其他幾位同村村民正在鋪設9公里長的路上工作:“以前下雨的時候路上滿是泥濘,農忙的時候三輪車卡在泥裡,耽誤了太多,無法上班。 現在我們已經把這條路鋪成了磚路,方便我們以後幹農活。 村里還安排我們過來打工賺錢,不用走遠這真的很好。”
同時,在王家琦村,70公尺橋涵建設工程主體已經完工,村民王麗萍正在趕進度配套設施建設進度。 通過嚴格考核後,王麗萍成為了村里“以工代賑”專案移民隊伍的一員,“乙個月能掙幾千塊錢,還能掙錢養家,比外出打工要好多了”。 “新基建,補足開發短板,滿足生產需求,讓村民們感到非常興奮。
王家琦村黨支部書記王長軍介紹,在專案實施過程中,村里堅持盡量使用體力勞動不用機械的原則並採取群眾決策、群眾參與、群眾受益的辦法,帶動當地90餘名村民參與工作,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增加了村民收入,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問題。
按照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切實提高幫扶專案資金使用水平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助學專案農聯農機制,出台助農聯農機制實施辦法, 大力推行“主體直接帶動、吸納就業、資產持股、以工代賑”模式從而帶動農民參與產業發展,持續增加收入。加大以工代賑專案建設力度,積極創新拓展救助模式,充分發揮“救助”高效作用,盤活閒置勞動力資源,讓扶貧戶、監測戶參與專案建設,通過工作獲得勞動報酬,逐步形成以工代賑帶動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實現就近就業,穩定民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農旅融合促進產業公升級。
今年9月,在衡山區第三屆“武定河美公尺蟹香”稻蟹垂釣節現場,遊客蜂擁而至,欣賞美景,抓螃蟹味道鮮美......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是螃蟹最肥的時候,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裡,肥爪的稻田螃蟹在水中游來游去。 遊客近距離參觀稻蟹養殖基地,手持工具穿梭田野,體驗釣蟹的樂趣,現場品嚐公尺蟹,並參與特色農產品展銷、蟹王大賽等多項互動體驗活動。
橫山區圍繞區委“一帶三區多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積極探索生態農業發展新路徑,大力發展武定河沿岸生態農業、園林農業、漁業、文旅並深入挖掘水稻規模化種植潛力。引進遼寧等地優質蟹種,發展“一水兩用、一地兩收”的生態稻蟹綜合種植養殖模式,充分發揮其在穩糧、增漁、提質增效、生態環保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增產、 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效益,綠色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今年,衡山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849公頃,稻蟹養殖面積達到2670公頃,可實現總產量1水產品300噸,經濟總產值4000多萬元。
如何將得天獨厚的資源轉化為產品,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地方經濟的長遠發展?在黨的第二次黨代會上,衡山區提出,橫山要圍繞武定河“百里畫廊”建設目標,按照武定河流域文化旅遊發展全產業一體化的思路,將衡山武定河文化旅遊打造成榆林乃至陝西“旅遊+文化+產業+新型城鎮化”復合發展和融合推進的典型示範。 全季節體驗,全方位輻射,全社會參與。今年7月,衡山區與榆林旅遊投資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共建“武定河文化旅遊帶”,將整合衡山老腰鼓、博羅古城、波羅古瓷廠、當茶啤酒廠、武定河稻田和衡山山羊、稻田螃蟹、響水豆腐等優勢特色農業品牌元素,通過文化旅遊帶動武定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以“文旅+農業”深度融合,打造武定河流域新增長極。
橫山區通過一系列農村經濟發展政策和專案的實施,夯實基礎、築牢堡壘,逐步構建了“一帶三區多點”的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以瀘河、武定河為主線發揮地理、文化、水資源優勢,著力建設集生態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帶。完善標準化生產、精細加工、倉儲冷鏈、物流配送、配送貿易等體系,重點將武定河上游建設成為省級農業示範區,將武定河中下游建設成為水稻、漁業綜合性綠色種植養殖區, 將瀘江東岸、武定河南岸建設成為旱作農業節水農業試點地區,依託“一帶三區多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