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日前,老牌動力電池企業捷威動力擬投資建設捷威電力儲能系統整合生產基地專案,並與綏化經開區正式簽署框架協議,對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動力進行有益探索。 此次簽約被視為捷威動力轉型儲能業務的重要布局。 事實上,隨著“雙碳”戰略的不斷深入,電池企業或向“儲能”轉型已成為行業主旋律。
在技術成熟、風光安全可靠成為我國重點能源型別的背景下,儲能作為穩定清潔能源發電波動、提高系統吸收能力的關鍵手段,具有規模化應用前景。 電力規劃設計院技術創新部副主任吳震指出,在光伏發電過程中,會出現棄光現象,造成電能的浪費,而儲能裝置可以將廢棄的電力儲存起來,從而提高新能源電力的吸收和輸送能力。
上半年,我國新增儲能裝機容量已與往年累計持平“,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消費品產業研究所所長李伯洋介紹,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新增儲能累計裝機已建成投產173GW,其中今年1-6月,我國新投產裝機容量約為8GW6吉瓦。
在巨大的市場機會下,不少電池企業紛紛展開布局,力圖在新儲能藍海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捷威動力今年一直在不斷前行。 根據與隨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的框架協議,雙方將通過風能、光能、儲能、製造的融合互動,建設電網友好型清潔能源多能互補示範專案。
今年4月,捷威電力還與中核能、山東高速簽署了框架協議,作為15GWh儲能專案提供儲能裝置。 此外,據了解,捷威動力還在推進位於湖州長興基地的儲能電池產能,預計明年實現產能快速釋放。
捷威動力等電池企業向儲能轉型,將面臨萬億級市場。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預測,到2024年,以鋰電池為龍頭的新型儲能累計規模將達到97家0GW,2023-2024年復合增長率近50%;根據鋰電池的起點**,到2024年,全球儲能市場空間將超過一萬億。
今年電池龍頭企業在儲能業務中的表現,也印證了儲能的廣闊空間。 2024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系統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973%,毛利率同比增長14%89%,超過 531%;欣旺達的儲能系統業務也錄得152個同比增長06%。
對於鋰電池企業來說,儲能電池業務作為第二條增長曲線的潛力已經顯現。 事實上,電池企業在改造儲能市場方面也具有先天優勢。 以捷威動力為例,由於在第一鏈條、技術基礎、人才等方面的重疊,能夠快速實現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的轉化、研發、生產。
事實上,早在2024年,捷威動力就已經展開了儲能行業的軍備競賽,研發了具有自主智財權的儲能電池、儲能BMS、儲能BESS等核心技術並系列化產品,並在2024年推出了全新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海綿系統”,能量密度超過195wh kg。 今年5月,捷威動力推出4個儲能單元、1個儲能子架、1個儲能直流側系統CIBF2023,受到市場廣泛關注,被視為其加速進軍儲能市場的“拳頭”產品。
除了歷史性的市場機遇和產品技術積累外,政策的推動也是電池企業轉型儲能的一大利好。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10月,全國出台了400多項促進鋰電池儲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方案,涉及電價和市場交易、儲能補貼、新能源配儲等方面。 捷威動力長興基地所在的湖州,也於11月發布《關於湖州市儲能及氫能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23-2024年)》,指出要推動“專、特、新”儲能企業發展,推動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儲能企業, 在細分市場中走良好的成長性和關鍵核心技術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可以預見,隨著新能源配儲政策的實施和電力現貨市場的逐步完善,新型儲能市場需求的快速釋放,在歐洲、北美、中國等主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儲能電池出貨規模將再創新高, 而行業也將迎來大規模擴張。傑維動力等老牌電池企業或將開啟儲能新篇章,迎來新的增長曲線。 (本文首發於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