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淑亮 **劉淑亮頻道
當我們到達索倫鎮時已是傍晚,另一邊的山仍然在薄霧中。 如果不是《索倫谷的槍聲》,我們就不會停下來,我們會穿過小鎮。
《索倫谷的槍聲》是一部拍攝於上世紀**年代的電影,在文化生活單調的年代,所有的電影都會受到歡迎。
我不記得有沒有看過,我問了兩個和我一起旅行的興安盟的朋友,他們想了想,也聽過,也分不清是不是電影。 後來,我回想起自己沒看過這個**,我所有的記憶都來自一位知名的相聲演員,他在台詞中說出了索倫谷的槍聲。
索仁是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左旗的乙個小鎮,小鎮規模不大,即使現在有一些現代城市元素,也和內陸大村沒有太大區別。
但索倫是乙個著名的城鎮,它是日本入侵東北期間的軍事據點。 我的朋友巴圖告訴本人在這裡駐紮了乙個步兵團,監視東西向的通道。 它也是乙個戰略要地,離這裡幾百公里,是中俄滿洲港。
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滿懷信心地想吞併全中國,擔心蘇聯會出兵干涉日本的侵略。 當時蘇聯是大國,如果蘇聯出兵,幾天之內就能在黑省和內蒙古打敗日軍。
駐軍的目的更多的是監視蘇聯的一舉一動,以防萬一。 大大小小的抗日電影都表現了日本人的軍事侵略,但我認為日本人武裝侵略的核心是經濟占有。 我曾多次重申這一觀點。
如今,日本舉手投降已經70多年了,但日本人建造的炮塔依然存在。
索倫邊是當年日本人修建的高速公路上的重要驛站,不遠處就是通往滿洲里的鐵路,現在索倫火車站仍在使用,雖然改建後依舊有舊年的影子。
當然,日本人修建公路和鐵路,不是為了中國人的利益,從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掠奪的木材和煤炭,都是從這條鐵路線源源不斷地運到大陸的,我們也稱這條公路為日本的邪線。
索倫注定要成為中日糾葛中的乙個標點符號。 任何了解抗日戰爭歷史的人都會知道,日本人發動了918日事件,有乙個重要的藉口“中村事件”。
日本士兵中村喬裝打扮進入興安盟軍事禁區進行調查,被興安開墾軍俘虜並暗中槍殺。
本來日本人很窮,但讓當時的人民交代,人民直接負責撤出駐紮軍安頓下來。 9.在18事件前夕,日本人以“中村事變”為藉口,肆無忌憚地發動了占領東部三省的土匪行徑。
我想起了河上游的狼和河下游的羊羔的故事,強盜臉上可恨的部分就是到處找藉口。
日軍投降後,索倫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是一條塵土飛揚的土路,或者是一堵低矮的黃色泥牆。 改革開放後,曾經來過這裡的日本人又來到了這裡,看著駐紮的地方,心情複雜,想起當年猖獗霸道的無邊無際的風景。
30年來,興安盟一直是中華人的土地,人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幸福地生活著。 而日本人留下的幾座破舊建築,更是時不時地提醒人們日本人民的罪行。
蘇聯人於 1945 年 8 月到來,正如日本人所擔心的那樣,他們進入滿洲並開始在索倫地區殺死日本侵略士兵。
現在蘇聯人帶著很樸素的心情來到這裡,為了悼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蘇軍戰士,他們重建了墓地,用鐵柵欄圍起來,讓烈士們安息,人們走到這裡,他們也會點亮腳步,或者停下來,向埋葬在這裡的蘇軍士兵致敬。
對決的雙方都來到了索倫面前,他們的意圖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
雨後的早晨,空氣清新,群山綠意盎然。 我們決定去索倫谷尋找日本人留下的其他廢墟。 槍聲已經聽不見了,據說拍攝地點還在,但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的宅基地,宅基地周圍長滿了生機勃勃的艾蒿草。
作者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報告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