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世界報業辛迪加》刊登了印尼財政部長、聯合國財長氣候行動聯盟聯合主席題為《恢復對全球領導力的信任》的文章。 現將全文彙編如下
沒有乙個國家能倖免於大流行的危機,但可悲的是,在危機之後,全球領導力一直缺乏。 正如我在2024年指出的那樣,疫情後經濟復甦的狀態和步伐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多邊合作。 時至今日,情況依然如此,因為尚未從疫情中完全復甦的全球經濟面臨著新的風險**:地緣政治衝突的蔓延。 過去兩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色列與哈馬斯的戰爭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軍事政變加劇了世界經濟的脆弱性,使無數人流離失所。
然而,儘管現狀要求採取更大的集體行動,但多邊合作似乎正在減弱。 我們可能無法實現到2024年消除極端貧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到2024年,估計仍有7%的世界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中。 此外,氣候災害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這是乙個危險且不斷惡化的趨勢。 令人沮喪的是,在應對人類面臨的這些生存威脅方面缺乏全球領導力。 我們最好承認這一現實,然後決定如何改變它。
即使在危機中,也有好訊息。 儘管自疫情以來復甦緩慢且不均衡,但世界經濟在2024年表現出韌性。 對抗全球通脹的鬥爭似乎正在奏效:預計全球通脹將從 2022 年的 8 上公升約8%穩步下降至6%9% 和 5. 到 2024 年8%。與此同時,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尤其是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GDP增長已超過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中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表現最好。
從中期來看,全球增長前景面臨三大威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公升級,這可能導致經濟發展技術脫鉤,可以防止提高生產力的新數字技術的傳播;氣候變化,對農業有很大影響。 不幸的是,許多國家支援經濟增長的政策空間有限。 為了抑制通脹壓力,貨幣政策基本上變得緊縮,而財政政策則越來越受到限制,特別是在面臨債務危機以及糧食和能源不安全的低收入發展中國家。
地緣政治競爭和衝突有可能使全球化的成果付諸東流。 在過去30年中,跨境**和投資使全球經濟規模擴大了兩倍,使13億人擺脫了貧困。 但今天,新的戰爭和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有可能破壞**鏈,停止資本流動,導致關鍵和新興數字技術出現多個相互競爭的國際標準,並導致更大的收入和財富不平等。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最近技術脫鉤的趨勢,特別是美國和中國在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脫鉤。 這可能導致更廣泛領域的脫鉤,甚至導致許多經濟體損失約5%的GDP。
最後,很明顯,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將加劇全球不平等。 2024年上半年,我們目睹了幾十年來全球糧食市場遭受的最大衝擊之一,部分原因是極端天氣事件導致作物歉收。
鑑於當今國際社會面臨的分歧和差距,加強多邊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全球領導人似乎從這場非同尋常、史無前例的大流行中吸取了教訓:復原力的重要性。
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更加重視以下四個優先事項:我們必須加強團結和多邊主義,為和平解決衝突和經濟合作鋪平道路;我們必須加強多邊主義。我們必須提供有針對性的財政支援和更強有力的債務管理機制,特別是對脆弱國家;我們必須制定應對當前高利率環境的政策,在穩定和增長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必須通過全面的結構性改革和對全球綠色產業的投資來確保長期可持續性。
監測和減輕潛在的系統性威脅對經濟穩定至關重要。 無論是現在還是今後,我們在全球和地方上採取的行動,將決定我們是挺身而出,還是成為緊迫的國際挑戰的受害者。 多邊合作非常重要,不能任其落空。 (由Madan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