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作者:李俊凱、謝靜(北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國際與區域合作中心主任,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國際與區域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員)。
日前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為2024年經濟工作定下了基調,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列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強調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企業是產業主體、市場主體、創新主體,加強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舉措。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有利於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程序。 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可以使創新活動貼近生產線,使創新成果面向市場需求。 從創新驅動戰略角度看,通過完善決策和協商機制,建立企業定期參與國家科技戰略決策的機制,引導企業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開展研發。 同時,建立企業家科技創新常態化協商制度,組織定期溝通交流,完善資源配置機制,推動企業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 一方面,要大力有序推行“揭領頭羊”制度,推動企業承擔更多的科研任務另一方面,完善研發費用稅前扣除等優惠政策,加大研發投入激勵力度,推動企業貢獻更多研發投入。 此外,通過構建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促進大中型企業融合發展。 一是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技型骨幹企業、科技龍頭企業、世界一流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快培育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優質企業二是優化科技龍頭企業定位布局,推動企業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使命,主動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是充分發揮科技骨幹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提高中小企業和高等院校的資源、技術和資金支撐能力四是利用科技型中小企業靈活適應的特點,加大針對各自細分領域的創新投入,展望未來產業布局。
完善企業主導的科研組織模式。 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不斷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賢同志為核心的一流制度布局,推動了科技體制整體改革,破解體制障礙,突破體制障礙,開展政策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積極探索產學研融合新格局,從高校科研主導的產學研合作格局向企業主導轉變,打通科技強國向產業強、經濟強國邁進的通道。 同時,打造以龍頭企業為牽引、高校院所廣泛參與的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專案群,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 通過建立產業技術聯盟,支援企業提前參與重大創新場景建設,促進企業與高校院所協同創新,促進成果供給與產業需求有效對接。 在人才培養方面,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人才培養、考核和流動機制。 通過引進企業進校、產教結合等方式,構建以崗位型別為主、以能力為依據的標準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和人才流動機制,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才、用好“跨界人才”、打破“創新孤島”。
完善以企業為核心的服務保障機制。 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也要加強一流引導,充分發揮政策扶持和服務保障作用。 一方面,研究制定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財稅財政支援政策,以政策紅利撬動企業創新和產業公升級。 通過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相結合,優化資金投入結構,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給予首颱(套)重大技術裝備和首批新材料保險補償和資金獎勵,降低企業創新風險損失,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推動創業板和科創板制度創新,引導更多資源匯聚科技創新領域,促進科技型企業全生命週期融資鏈銜接。 另一方面,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通過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法律法規,打破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受益權等政策障礙,推動企業做好科技成果評價和轉化方式選擇通過設立科技成果轉化指導、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智財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等制度,拓寬科技成果轉化融資渠道,降低企業成果轉化融資成本不斷完善智財權保護體系,切實保護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為科技成果轉化提質增效和企業成果轉化動能的提公升保駕護航。